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东艳

作品数:12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穴位
  • 2篇穴位注射
  • 2篇治疗呃逆
  • 2篇三焦
  • 2篇呃逆
  • 2篇六腑
  • 2篇辨治
  • 1篇当归
  • 1篇当归六黄汤
  • 1篇新论
  • 1篇性关节炎
  • 1篇旋覆代赭汤
  • 1篇验案
  • 1篇引火汤
  • 1篇运动疗法
  • 1篇杂病
  • 1篇针法
  • 1篇针灸
  • 1篇针药
  • 1篇针药并用

机构

  • 9篇郑州人民医院
  • 7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2篇闫东艳
  • 10篇刘贯华
  • 4篇张怀亮
  • 3篇杨宁
  • 1篇曾慧梅
  • 1篇孙晓东
  • 1篇王艳
  • 1篇蔡琛
  • 1篇孙晓东

传媒

  • 4篇中国民间疗法
  • 2篇江苏中医药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河南中医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2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伤寒论》中针灸应用规律浅探被引量:6
2009年
《伤寒论》在针灸治疗方面亦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其应用规律有:三阳宜针且针法多用于治疗热证、实证,尚能截断传经之道;三阴宜灸且灸法多用于治疗虚证、寒证;针药并用相得益彰。掌握这些规律,对针灸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闫东艳刘贯华
关键词:伤寒论针法灸法针药并用
张怀亮教授三焦辨证新论被引量:17
2019年
三焦有部位三焦及六腑三焦之分,部位三焦是从部位上而言的,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六腑三焦是六腑之一的三焦,它是人体津液、元气、相火运行的通道,是气化的重要场所。吴鞠通根据部位三焦创立了三焦辨证,主要用于温病的辨治,他将疾病分为上焦病、中焦病和下焦病,不仅揭示了温病由上到下的传变规律,还对临证选方用药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张怀亮教授根据六腑三焦创立了新型的三焦辨治体系,该体系注重六腑三焦通道的畅通,治疗上以宣达饮(柴胡、黄芩、半夏、陈皮、枳实、竹茹、茯苓、当归、丹参、炙甘草、生姜、大枣)为基础方,同时兼顾相关脏腑功能而加减变化,通过治疗力求三焦气化的正常进行,临床主要用于辨治内伤杂病。
刘贯华闫东艳张怀亮
关键词:三焦辨治
张怀亮运用经方思路浅析被引量:2
2010年
一直以来.经方以组方严谨、配伍精妙、疗效卓著而备受医家推崇,观历代医家,凡精于医者,莫不精于仲景之学.而擅用仲景之方,经方的熟练应用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名中医的医术水平。导师张怀亮教授.业医数十载.执着于中医之学.博采古今众家之长.擅治各科疑难杂症,造诣颇深,临证尤喜用经方.得心应手.每有桴鼓之效。现将其运用经方之思路浅析如下.以飨同道。
刘贯华闫东艳张怀亮(指导)
关键词:经方验案
张怀亮对相火理论的应用与发挥
2025年
张怀亮老师认为,相火生于命门之火,上寄于心包络,下寄于肾,与君火息息相通,循三焦之道通达五脏六腑。三焦是相火的运行通道,相火亦是三焦气化的参与者,如果三焦通道受阻,则可影响相火的运行及功能发挥,从而诱发一系列病症。相火下寄于肾,为水中之火、龙雷之火,相火宜潜藏不宜僭越,潜则化无形之元气,越则伤有形之脏腑,而为病理之相火。宜采用滋阴降火法治疗肝肾不足,相火旺盛之证,方用知柏地黄汤,若相火旺盛明显,可用当归六黄汤,若同时合并肾阳不足,可用二仙汤;采用纳气归肾法治疗相火妄动证,方用封髓丹;采用温肾潜阳法治疗肾中水寒,相火浮游于上而不归其宅之证,方用潜阳丹;采用引火归元法治疗“火不归元”“龙雷之火”上燔之证,方用引火汤。若辨证为相火妄动之证,但应用上方治疗效果差者,可考虑该相火为三焦通道受阻所致,可应用张教授经验方畅达饮,使三焦畅通,相火归位。
闫东艳刘贯华张怀亮
关键词:当归六黄汤封髓丹潜阳丹引火汤相火命门之火
张怀亮新型三焦辨治体系被引量:16
2018年
张怀亮教授提出的三焦辨治是一种全新的辨治体系。新型三焦辨治体系是以六腑三焦为理论基础,注重六腑三焦通道的畅通,力求三焦气化的正常进行。该体系将和少阳、祛痰湿、理气血作为基本治法,方用宣达饮加减。辨证时主张首辨六腑三焦的畅通与否,以少阳病、痰湿、相火、气滞、瘀血为辨证点,再辨脏腑功能,据此加减用药。
刘贯华闫东艳张怀亮
关键词:三焦气化
中药口服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呃逆40例被引量:1
2017年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1]。笔者选用旋覆代赭汤、橘皮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味口服,配合山莨菪碱于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呃逆患者4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40例呃逆均为郑州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18~75岁,病程最短3d,最长3个月。诊断标准[1]:(1)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
闫东艳刘贯华
关键词:呃逆中药口服穴位注射
中药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呃逆被引量:3
2017年
呃逆在宋以前多称“哕”,至元代朱丹溪始称“呃”,明代才将“呃逆”之名确定下来,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轻者可不治自愈,重者则呃逆频繁,迁延不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笔者临证以来,曾治疗多例呃逆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心得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闫东艳刘贯华
关键词:呃逆旋覆代赭汤芍药甘草汤穴位注射
高体三治疗顽固性便秘的经验被引量:1
2009年
针对顽固性便秘的发病特点,高体三教授另辟蹊径,提出阳虚是其发病本质,肝脾肾功能失调是其发病关键,治疗上灵活化裁仲景方,组成验方柴胡桂枝姜附大黄汤,经临床验证,本方具有起效快、疗程短、停药后不易复发等特点。
刘贯华闫东艳
关键词:高体三顽固性便秘温下法
张怀亮应用三调汤、四调汤经验被引量:6
2018年
张怀亮教授是国家级名中医,临床擅治内科杂病,经验丰富,三调汤、四调汤是张怀亮教授的经验方。三调汤组成:柴胡10g,黄芩片9g,当归15g,生白芍15g,炒白术15g,茯苓15g,枸杞子15g,炒酸枣仁15g,龙眼肉15g,炙甘草6g。本方从心、肝、脾论治,具有疏肝清热、养心健脾的作用。再加熟地黄15g,黄柏10g为四调汤,即加入滋肾阴、清相火之品,以兼顾肾,故名四调汤。三调汤、四调汤是张怀亮教授的常用方.
刘贯华闫东艳张怀亮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功能训练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临床观察功能训练对类风温性关节炎(RA)病患疼痛等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5月期间90例因RA入院治疗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45例。常规组给予药物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以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休息痛、晨僵时间、类风湿因 q-(RF)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达91.1%,常规组仅为77.8%,联合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未治疗时两组休息痛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各指标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临床治行 RA 不仅需用药缓解病情,且应同时进行关节功能训练,两者结合治疗,病患恢复快、且治疗效果好。
杨宁孙晓东闫东艳王艳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