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珊 作品数:54 被引量:200 H指数:9 供职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中西医结合科研基金 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癃清片配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07年 李宝健 何锦华 金珊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 癃清片 中医药疗法 槲皮素对Ⅲ型慢性前列腺炎/骨盆疼痛综合征模型大鼠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2019年 目的:探究槲皮素对Ⅲ型慢性前列腺炎/骨盆疼痛综合征模型大鼠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低剂量组(100mg/kg)和槲皮素高剂量组(200mg/kg),复制Ⅲ型慢性前列腺炎/骨盆疼痛综合征模型。病理检查前列腺,测定机械性痛阈,Western blotting检测前列腺中p38和环氧合酶-2(COX-2)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槲皮素低剂量组较模型组前列腺组织病理有所改善但不显著,槲皮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前列腺组织病理有显著改善。槲皮素低剂量组的机械痛阈值高于模型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槲皮素高剂量组的机械痛阈值显著性高于模型组(P<0.05);槲皮素低剂量组血清中NF-κB和TNF-α水平、前列腺组织中p38和COX-2水平低于模型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槲皮素高剂量组的血清中NF-κB和TNF-α、前列腺组织中p38和COX-2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槲皮素对Ⅲ型慢性前列腺炎/骨盆疼痛综合征模型大鼠的前列腺病理和痛觉敏感性均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降低多种炎性因子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和痛觉敏感性。 赵明 金珊关键词:槲皮素 P38 环氧合酶-2 核转录因子-ΚB 曹式丽中医药诊治血尿的临床经验 2015年 文章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天津市名中医曹式丽教授中医药诊治血尿的经验总结。其根据疾病的特点及演变规律,按照中医审证求因的原则,对本类疾病的发病机制、辨证治疗,不断进行着探索,尤其对血尿、蛋白尿等核心病变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兹就跟师学习过程中,在拓展知识领域,建立中医肾病临床辨治思维,诊治血尿的临床经验及个人临证心得等方面总结介绍。 金珊关键词:血尿 中医药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析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中医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2025年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泌尿外科常见病,病程缠绵,显著影响男性健康,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排尿症状和局部刺激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性功能异常、精神情绪障碍甚至焦虑、抑郁[1]。CP的治疗以缓解疼痛、改善排尿症状、促进相关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治疗手段包括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西药物治疗以及前列腺按摩、热疗等[2]。因该病为慢性病程,往往需长期治疗,中医药有其独特优势。中医理论认为,CP属于“精浊”范畴,其病机核心为“肾虚湿热血瘀”,并认为疾病早期以实证为主而用“清热利湿活血法”,日久虚实夹杂故兼补脾肾[3]。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是多成分共同参与、多靶点进行干预的过程[4]。本研究从临床出发,通过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的用药规律、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以期为后续实验研究和疾病防治提供指导和依据。 金鼎雄 杜雨芃 金珊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癃闭康泰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1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癃闭康泰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肾虚血瘀湿阻)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前列腺增生(肾虚血瘀湿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20例服用癃闭康泰胶囊治疗;对照组120例采用前列舒乐胶囊治疗,疗程均为6周。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侯积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及试验组治疗前后的残余尿量等方面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在改善患者残余尿量方面未表现出作用(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在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及残余尿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试验组在降低中医证侯积分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癃闭康泰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肾虚血瘀湿阻)安全、有效。 金珊 熊浪关键词:前列腺增生 肾虚 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行高位结扎术后对ASA水平及精子质量影响 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VC)患者行腹膜后高位结扎术对术后抗精子抗体(ASA)、精子质量等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VC患者8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44例(高位结扎组)和经外环口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44例(显微镜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ASA阳性率、精子质量、性激素水平,以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精子质量相关指标(精液量、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率、精子活动率、精子存活率等)、ASA阳性率、血清睾酮、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显微镜组患者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率、精子活动率、精子存活率及血清睾酮水平均明显高于高位结扎组,而ASA阳性率及FSH、LH水平均明显低于高位结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高位结扎组[(2.02±0.75)h vs.(0.51±0.17)h,P<0.05],但住院时间短于高位结扎组[(2.20±0.61)d vs.(2.96±0.54)d,P<0.05]。显微镜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高位结扎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6%vs.34.09%,P<0.05)。结论VC患者行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易于实施,术后ASA抗体阳性率、精子质量等有明显改善,但改善程度不及经外环口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 于明杰 易虎 金珊 田振涛关键词:精索静脉曲张 抗精子抗体 精子能动性 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清利化瘀类复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整体评价清利化瘀类复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及用药参考。方法:检索中文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英文数据库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与PubMed(时间至2022年2月),收集关于清利化瘀类复方保留灌肠单用或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4软件对最终纳入的25篇文献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25项研究的总样本量为287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利化瘀类复方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率[OR=4.61,95%CI(3.64,5.8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hronic Prostatitis Index,NIH-CPSI)[MD=-6.02,95%CI为(-6.27,-5.78)]均优于非清利化瘀类中药灌肠治疗的对照组。结论:清利化瘀法复方灌肠参与干预的试验组比对照组总有效率高、NIP-CPSI评分降低更明显,且安全性好。 张凯 刘宏岳 唐志广 张苏阳 金珊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 中药灌肠 META分析 双石通淋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Ⅳ期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双石通淋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安全。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就诊于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唐山市中医医院、鄂州市中医医院等15家医院,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符合病例筛选的患者20... 金珊 何锦华 姜华 张建 毛鹏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 文献传递 中医外治法联合特拉唑嗪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5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联合西药特拉唑嗪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108例患者(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4例采用中医外治法联合特拉唑嗪治疗;对照组54例单用特拉唑嗪治疗。均治疗2周后,采用NIH-CPSI评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51.9%,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治愈率为37.0%,总有效率为81.5%,2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观察组NIH-CPSI各项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外治法联合西药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疗效较好。 肖永生 何锦华 金珊关键词:中医外治 特拉唑嗪 气滞血瘀证 感染可能性评分对输尿管软镜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筛查预测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研究分析感染可能性评分(infection probability score,IPS)对于行输尿管软镜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筛查预测效果。方法研究纳入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行输尿管软镜术治疗的196例患者,以炎症反应作为诊断标准,遵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108例与试验组88例,对试验组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分析,并检测对比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以及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水平,对IPS评分在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预筛查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中88例患者共培养病原菌10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2株占80.39%、革兰阳性菌20株占19.61%,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血清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PCT、CRP以及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I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患者CRP及WBC水平均有所升高,应用IPS评分可有效鉴别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对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在临床预测筛查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赵明 何锦华 金珊 李月明 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