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民
- 作品数:36 被引量:277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临床管理优化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政治法律更多>>
- 福利机构成年残疾人照护服务需求分级评估工具研制
- 2025年
- 目的 研制适用于福利机构的成年残疾人照护服务需求分级评估工具,形成照护需求等级划分标准。方法 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理论为基础,对国内外照护服务评估标准核心内容进行分析,结合福利机构实践现状,形成评估工具初稿。11位照护服务领域专家对初稿进行论证,根据专家意见修改评估工具。2024年5至6月,在上海市第二社会福利院选择340例成年残疾人进行评估,分析评估工具的信度和效度。采用评估工具对上海市第二社会福利院1 046例评估对象进行评估,采用聚类分析法确定5个照护等级对应的评分区间。结果 评估工具共包括4个一级维度,11个二级维度,39个三级维度,43个评估指标。专家论证,各维度和指标变异系数均<0.25,各条目重要性均> 4.63分,满分率均> 0.86。评估工具整体Cronbach α系数为0.956,重测信度0.997,各指标内容效度指数0.83~1.00;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86.679%;各指标载荷系数为0.675~0.878,各维度间相关系数0.325~0.476。聚类分析将残疾人机构照护需求等级划分为1级(重度)、2级(中重度)、3级(中度)、4级(轻中度)和5级(轻度)。结论 本研究制定的福利机构成年残疾人照护服务分级评估工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机构为残疾人提供针对性照护服务。
- 孙嘉遥马春华吕军唐琪邵志民邵志民黄昊鹰黄爱华
- 关键词:成年人残疾人信度
- 医师行为与和谐医患关系的探讨被引量:54
- 2006年
- 邵志民
- 关键词:和谐医患关系医师行为社会责任科学发展观医院管理医务人员
- 上海失能失智老人健康服务保障体系研究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从建立健全上海失能失智老人健康服务保障体系的视角,通过政策分析、实证研究和归纳梳理,对老年群体,尤其是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的实际需求开展调研,发现不同生物学特性的老年群体在"医养结合"上门服务项目的选择偏好上存在差异。方法:选取共建合作关系的老龄服务行业主管部门或机构的服务对象共401人开展调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针对筛选出的6类23个服务项目:(1)失能失智老人(80.7%)比健康高龄老人(62.5%)、健康低龄老人(51.0%)对上门照护服务的需求更强烈(P=0.000);(2)失能失智老人(32.6%)比健康高龄老人(25.0%)、健康低龄老人(11.0%)享受长期护理保险的比例更高(P=0.000);(3)在医疗类、家政类、清洁类、生活类、移动类、看护类服务项目方面,健康低龄老人、健康高龄老人的需求相较于失能失智老人更高(P值均小于0.05)。结论:提升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实现老年群体"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目标,公立医院、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是在医养结合的服务主体,需要有效配合、有序衔接、有机整合。建立健全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生活品质相适应的失能失智老人健康服务保障体系,以家庭医生签约制为基础,做好健康守门人;以互联网医疗为驱动引擎,做强线上联络人;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依托,做好专业吹哨人;以专业化职业化为发展方向,做实行业局内人,为老年人提供从专业医疗康复护理到生活照护等全方位、全流程的医养服务。
- 胡亚琼万曜达罗田晓洁邵志民
- 老年患者就医流向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就医流向的原因与因素,为合理引导老年患者适宜就医、提高医疗有效利用率、缓解医疗供需矛盾提出参考建议。方法利用SPSS20.0描述性统计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在生病时首选三级医院就医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比例最低。就医流向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医疗保障情况、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结论应通过加强宣教、合理引导,强化社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畅通双向转诊/转查渠道,积极推进二级医院的转型发展,来吸引老年就医群,优化老年人群就医流向,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使用效率。
- 邵志民田晓洁李春玲
- 关键词:老年患者就医流向影响因素
- 上海市医院“后勤管理学科”建设可行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以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目的,通过建设上海市公立医院“后勤管理学科”以完善医院后勤保障工作,提高医院管理能力。方法基于文献和专家咨询构建“后勤管理学科”课程框架,分析200位后勤管理专家对该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评分结果,判断课程设置的可行性。结果各课程必要性评分均高于60分,重要性评分均高于3.5分,变异系数均小于0.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必要性与重要性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强相关关系,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结论后勤管理工作的完善有利于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医院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 张庆洋胡亚琼孙嘉遥邵志民
- 关键词:后勤管理学科建设
-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整合型健康服务的路径探索——以上海市H医院为例被引量:4
- 2020年
- 以上海市华东医院的实践为例,介绍了医务社会工作在团队整合、流程整合、服务整合、平台整合和组织整合等方面的路径探索;最后总结了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整合型健康服务的路径特点和社会意义。
- 张雪峰宫克邵志民谢春艳陈多杨超陈清如
-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
- 上海市级医院人才培养路径现状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对上海市级医院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为人才培养路径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上海22家市级医院临床、医技、行政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现况分析。结果市级医院专业化特色人才需求大,相应的人才培养、激励和规划措施欠缺。结论人才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是公立医院发展的保障。公立医院人才种类多样,培养路径、激励措施和人才规划也应各异。
- 邵志民万曜田晓洁楼珈毓
- 公立医院规范患者陪诊服务的关键要素分析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研究并明确公立医院规范患者陪诊服务的关键要素,以提高患者陪诊体验。方法随机选取上海16家公立医院中的1070名患者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患者陪诊服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结果愿意使用陪诊服务的患者占调查总人数的22.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性别、学历对陪诊服务的使用意愿均产生正向影响(回归系数分别为0.312、0.991,P<0.001),患者居住地对陪诊服务的使用意愿产生负向影响(回归系数为-0.030,P<0.001)。患者使用顾虑主要是“信任问题”“陪诊人员专业医护背景”“收费问题”,对使用意愿均产生影响(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认知水平和满意度对使用意愿均产生正向影响。结论目前,患者对陪诊服务的总体认知不足,使用意愿不高,公立医院可从陪诊服务质量和安全问题、陪诊人员专业素质以及建立监管反馈机制等方面入手规范陪诊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医疗服务压力。
- 孙嘉遥邵志民万曜胡康宁田晓洁邱琼王振荣焦昌安
- 上海市部分城区老年人医养需求调查与研究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城区老年人医养需求进行分析,研究本市老龄化后养老延伸服务的发展趋势,探索与区域经济、社会及人口发展相适应的医养结合养老运行新模式。方法:以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运行现况及老年人养老需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被调查人群医疗需求以慢性病为主,养老需求中子女养老比例较高,愿意入住带有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的占半数以上,子女越多,入住养老机构及护理院的意愿越弱。结论:关注改善目前老年人"长寿不健康"状况,推动养老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调整,选择适合和合适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模式来完善与优化社会养老体系的建设。
- 米玛多吉田晓洁邵志民万曜
- 关键词:老年人
- 上海市某三甲医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出院安置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索老年慢性病患者出院安置的影响因素,为有需要的患者精准对接安置机构,提升过渡期服务的有效性。方法对2020年3—5月间上海市某三甲医院403名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出院时选择非居家安置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占11.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入院诊断、有无子女及是否独居是影响出院安置选择的重要因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选择出院安置的考虑因素中,社会资源知晓度、照顾专业度、机构地理位置对于出院安置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安置选择是病患个体及其家庭与所处环境互动的体现,需要综合考虑疾病与功能状况、家庭和社会资源、居住环境、经济状况、社会政策等因素,可从政府、医院、个人3方面入手,促进医、康、养、护资源协同,协助患者及家属做好出院安置选择。
- 宫克邵志民陈清如张雪峰白姣姣
-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