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珍
- 作品数:65 被引量:231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非体外冠脉搭桥术麻醉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非体外冠脉搭桥术麻醉管理方法。方法:3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非体外冠脉搭桥术(OPCABG)。术中采用持续泵注1∶1胰岛素控制血糖。记录术前、劈胸骨后、搭前降支后、关胸各时段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和血糖值。结果:38例患者术中虽然血压有所波动,但保持了较稳定的心率。手术开始后患者中心静脉压(CVP)普遍较低。劈胸骨等强烈刺激后患者血糖比术前明显升高(P<0.05),经过处理后逐渐降低。结论:OPCABG应注重围术期血糖监测,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应精确控制血糖,补充容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有利于维持稳定的血液动力学。
- 邢珍王丽袁明霞赵永泉
- 关键词:麻醉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围手术期医护
- 体温保护对腹腔镜疝修补术患儿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
- 2018年
- 探讨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中,体温保护对患儿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择期性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患儿60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手术中使用充气式保温毯,对照组则在常规室温下手术,其他条件予以相同。记录患儿术中各时段体温(T)、心率(BP)、血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其患儿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在术中各时段实验组患儿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术中各时段实验组呼末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压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时段气腹后与气腹前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围术期中,积极使用保温毯,能避免患儿低体温的发生,减少体内二氧化碳蓄积,缩短患儿术后苏醒时间。
- 陈艳林邢珍张立立
- 关键词:体温保护腹腔镜疝修补术小儿
- LCR联合Cv-aCO_(2)/Ca-vO_(2)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老年患者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 探讨乳酸清除率(LCR)联合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含量差/动脉-静脉氧含量差(Cv-aCO_(2)/Ca-vO_(2))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老年患者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6例拟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食管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治疗,观察组给予LCR联合Cv-aCO_(2)/Ca-vO_(2)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比较两组术前(T_(0))、单肺通气前(T_(1))、单肺通气15 min(T_(2))、单肺通气后1 h(T_(3))、单肺通气结束时(T_(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和心脏指数(CI),记录两组液体出入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同时记录两组T_(0)和术后第2天(T_(5))肺功能参数。最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LCR联合Cv-aCO_(2)/Ca-vO_(2)预测液体反应性的效能。结果 T_(2)~T_(4)时间点观察组MAP、CI和SVV明显高于对照组,CVP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单肺通气时间、晶体液用量、总输液量、尿量、出血量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例数明显降低(均P<0.05);T_(5)时间点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FVC的比率(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v-aCO_(2)/Ca-vO_(2)联合LCR预测液体反应性的灵敏度为79.63%,特异度为86.98%,曲线下面积为0.743,明显优于单独指标预测效能(Z=0.721,P<0.05)。结论 基于LCR联合Cv-aCO_(2)/Ca-vO_(2)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稳定老年患者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中的血流动力学,对评估液体反应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赵继波李媛莉夏登云孙晓佳张媛邢珍
- 关键词:单肺通气
-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血浆TXA2、PGI2、ET浓度的影响
- 邢珍董振明赵永泉于英华崔峰
- 该项目将病人分为乳腺手术(GEA,GA)和胆囊手术组(GEA,GA)在不同时点对TXA2、PGI2、T/K比例和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观察的时点:切皮前(T1)、切皮后5min(T2)、30min(T3)和手术结束时...
- 关键词:
- 关键词:全麻胸段硬膜外阻滞
- 双腔支气管插管30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邢珍赵永泉
- 关键词: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医师纤维支气管镜胸科手术双腔管插管技术
- 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期间氨茶碱泵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OLV)期间氨茶碱泵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肺癌手术患者76例,男66例,女10例;年龄45~75岁;体重46~74kg;ASAⅠ~Ⅱ级。麻醉诱导后双腔支气管插管,微量泵持续泵注丙泊酚4mg·kg-1.h-1,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麻醉。侧卧位后记录右肺通气气道压,分别于麻醉前(入室未吸氧),双肺通气15min,OLV20、60min桡动脉、中心静脉抽血测血气分析。OLV期间出现高气道压,血氧饱和度(SpO2)持续下降病例给予氨茶碱50mg入壶,静脉泵注氨茶碱0.2g+0.9%氯化钠溶液50ml,50ml/h。结果 76例患者中有17例(占22.4%)出现高气道压和SpO2降低。17患者OLV期间常规静脉泵注氨茶碱。17例患者与双肺通气(TLV)时比较,OLV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明显下降,气道峰压(Ppeak)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上升(P<0.05)。应用氨茶碱OLV60minPpeak明显下降,PaO2上升,PaCO2下降(P<0.05)。结论肺癌合并感染患者在OLV期间出现高气道压和低氧血症,警惕出现支气管痉挛。静脉泵注氨茶碱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邢珍王丽袁明霞李福龙赵永泉
- 关键词:肺通气气道高反应
- 硬膜外麻醉并脊麻用于子宫切除术的体会
- 1996年
- 我们给子宫切除术的病人施行硬膜外麻醉(EA)并用脊麻(SA),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对其中20例进行分析,初步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年龄28~60(42.95±7.84)岁,体重45~71(55.84±6.06)kg,手术时间最短70min,最长180min。所有病人为诊断明确需行子宫切除术者,均属ASAⅠ~Ⅱ级。
- 邢珍赵舒
-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麻醉子宫切除术
- 右美托咪定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在麻醉诱导前以1.0μg/kg的负荷量开始泵注右美托咪定15 min,然后改为0.5μg/(kg·h)继续泵注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同期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2组冠状动脉搭桥时间、手术时间、需要正性肌力药物支持例数;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及术后15 min、术后6 h、术后12 h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血清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相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2组冠状动脉搭桥时间、手术时间、需要正性肌力药物支持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术后15 min和术后6 h的MAP均明显高于术前及同期右美托咪定组(P均<0.05),术后15 min的HR明显快于术前及同期右美托咪定组(P均<0.05),右美托咪定组术后各时间点的MAP、HR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6 h、术后12 h血清cTnI、cTnT、TNF-α、IL-6、IL-8、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P均<0.05),但右美托咪定组上述各时间点cTnI、cTnT、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右美托咪定能够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发挥抗炎作用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心肌保护作用。
- 王丽王少微贾彤孙晓佳姚杰陈艳林邢珍
-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非体外循环心肌损伤缺血再灌注炎症反应
- 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管理方法对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精准的围术期麻醉管理,减少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7例,平均年龄(72. 49±5. 45)岁,体重指数18. 5~23. 9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 21例,全身麻醉组(GA组) 23例,硬全联合麻醉组(GECA组) 23例。记录全身麻醉组、硬全联合麻醉组患者入室后(T0)、插管前(T1)、插管后3 min(T2)、插管后5 min(T3)及切皮后即刻(T4)、手术开始后30 min(T5)、手术结束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_2),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入室后(T0)、麻醉开始前(T1)、注药后3 min(T2)、注药后5 min(T3)及切皮后即刻(T4)、手术开始后30 min(T5)、手术结束时(T6)的MAP、HR和SPO_2。同时记录3组患者术中术后出现的各项并发症,术毕时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尿量及总入量。结果 67例患者术中出现血压大幅波动(超过MAP基线值的20%) 26例,心律失常13例,术后出现肺炎4例,认知功能障碍1例,第5天发生脑梗死1例。血流动力学方面,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T2、T3的MAP、HR显著低于T1(P <0. 05);全身麻醉组T2、T3的MAP、HR显著高于T1(P <0. 05);硬全联合麻醉组各时间节点MAP、HR与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接受硬全联合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术中心律失常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术前全面的风险评估及术中精准的麻醉管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高磊邢珍
-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并发症
-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不同气管插管引导方法和去氧肾上腺素给予方式应用对比观察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对比观察三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不同气管插管引导方法和去氧肾上腺素给予方式应用情况。方法60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15例,FP组术中施行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泵注去氧肾上腺素,LP组术中施行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泵注去氧肾上腺素,F组术中施行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静注去氧肾上腺素,L组术中施行可视喉镜气管插管+静注去氧肾上腺素,比较各组麻醉诱导前(T_(0))、插管前即刻(T_(1))、插管后1 min(T_(2))、插管后3 min(T_(3))、插管后5 min(T_(4))的心率(HR)、MAP、RPP、动脉乳酸及诱导期时间、去氧肾上腺素使用量和T_(0)、T_(1)、T_(3)时点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结果与T_(1)时点比较,L组和LP组T_(2)、T_(3)时点的MAP、HR、RPP升高(P均<0.05)。与L组、F组比较,LP组和FP组麻醉诱导至插管时间缩短,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减少(P均<0.05)。与T_(1)时点比较,LP组和L组T3时点血浆NE水平升高(P均<0.05)。结论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可引起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增多;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刺激小,未增加心肌耗氧;间断推注去氧肾上腺素可延长诱导至插管时间,对患者不利;而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联合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持续泵注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平稳,尤其适合于心肌贮备较差的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
- 邢珍王丽汪业铭姚杰曹高亚王新生李福龙
- 关键词:气管插管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去氧肾上腺素纤维支气管镜可视喉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