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宇
- 作品数:56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连海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一种径向非均质饱和土中管桩水平振动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径向非均质饱和土中管桩水平振动分析方法,通过采用径向非均质饱和土体模型和Biot多孔介质理论模型考虑了固液两相之间的耦合作用,建立并求解了平面应变条件下径向非均质饱和土体模型的桩基水平振动响应模型,得到了...
- 崔春义梁志孟王本龙辛宇孟坤刘海龙赵九野
- 文献传递
- 一种预碳化改性复合桩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碳化改性复合桩,在设定桩位上打桩孔;启动搅拌桩机至提升状态,并在螺旋钻头提升的同时喷固化剂;搅拌桩机反复下钻和提钻,使土体和固化剂搅拌均匀形成混合土体;钻头撤出桩孔,封闭桩孔并向桩孔内通入温度高于50℃...
- 崔春义于春阳易南概赵九野辛宇梁志孟王本龙
- 文献传递
- 一种辅助能量桩设计的能量桩知识库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能量桩设计的能量桩知识库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通过建立包括综合数据库和知识库管理系统的能量桩知识库系统,将能量桩系统的基础数据、标准规范和推理规则通过本体模型的方式加以统一,在使用时,可通过实例结构...
- 崔春义厉超吉张新程梁志孟王本龙辛宇孟坤
- 一种双向非均质饱和土中楔形桩水平振动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非均质饱和土中楔形桩水平振动分析方法,将桩‑土耦合振动系统沿纵向划分,同时假定楔形桩为完全弹性、竖直、均匀圆形变截面椎体,且楔形桩截面半径随深度均匀变小,楔形桩采用Bernoulli‑Euler梁模型...
- 崔春义梁志孟辛宇许民泽王本龙孟坤姚怡亦
- 基于Pasternak地基模型液化土桩基水平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Pasternak地基模型液化土桩基水平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包括:将地基中的土层分为液化土层和非液化土层,将位于地基顶层的液化土层等效为流体,建立柱坐标系下液化土层流体运动控制方程;确定液化土层在运动时满...
- 崔春义辛宇梁志孟王本龙孟坤刘海龙裴华富
- 径向非均质饱和土中楔形桩水平振动解析模型与解答
- 2025年
- 基于Biot动力固结方程和Novak平面应变理论,考虑桩周饱和土体施工扰动效应,建立水平振动作用下径向非均质饱和土-楔形桩耦合力学模型。通过引入势函数法、Laplace变换法和分离变量法推导出桩顶水平动力阻抗的解析解,进而将推导所得解退化并与已有文献解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其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参数化分析探讨桩身参数和施工扰动效应对楔形桩水平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桩-土系统层段数达到100后,桩顶水平动力阻抗趋于稳定;随着桩周饱和土体软化程度和范围的增大,楔形桩桩顶水平动力阻抗均减小,而楔形桩桩身水平位移和桩身弯矩均增大;通过多方面退化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分析模型及解析解答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 梁志孟崔春义许成顺辛宇王本龙
- 关键词:动力阻抗饱和土楔形桩
- 一种瑞利波作用下单桩水平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瑞利波作用下单桩水平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其包括:S1、创建瑞利波作用下任意一层土层产生的自由场横向位移方程;S2、创建瑞利波作用下桩身单元的动力平衡方程;S3、基于桩体水平位移,对所述瑞利波作用下桩身...
- 崔春义辛宇 王本龙张鹏刘海龙 王坤鹏 梁志孟
- 双参数层状地基中大直径单桩水平振动解析解与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基于Pasternak地基和桩体Timoshenko梁理论,考虑了轴向作用二阶效应,建立了大直径桩-成层土相互作用体系水平振动分析简化模型,采用微分变换方法和双剪切理论,结合桩土连续边界条件,进而推导出桩身位移、内力、转角解析解,并与已有相关解析解进行退化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桩身长径比、地基剪切系数、桩土模量比、桩身剪切变形系数及轴向荷载对桩基水平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推导所得对应解析解,能综合考虑轴向压力二阶效应、桩周土和桩身剪切变形的影响,可为大直径桩基工程相关水平向振动分析和设计提供参考。
- 辛宇崔春义许成顺梁志孟王本龙裴华富
- 关键词:桩基TIMOSHENKO梁成层土
- 一种轴对称双向非均质黏性阻尼土中管桩的扭转振动分析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轴对称双向非均质黏性阻尼土中管桩的扭转振动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其包括:S1、将待分析的管桩桩身‑土体耦合扭转振动系统分段并给定分析条件;S2、分别创建桩周土在轴对称条件下黏弹性土体扭转振动平衡模型和桩...
- 崔春义王本龙梁志孟辛宇孟坤厉超吉刘海龙赵九野
- 文献传递
- 一种相邻大直径桩水平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相邻大直径桩基水平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及系统,其包括:S1、给定相邻大直径桩基水平动力相互作用简化力学模型对应的假定条件;S2、建立大直径主动桩桩身单元的动力平衡方程;S3、创建大直径主动桩桩身水平振动...
- 崔春义辛宇梁志孟王本龙孟坤刘海龙裴华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