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泽华
- 作品数:15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Wnt5a:判断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预后的标记物
- 目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HBLF)死亡率高,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最近的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与炎症相关,而炎症又被认为在ACHBLF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我们的实验主要通过检测wnt信号通路中某些分子表...
- 纪相芬李新友范玉琛赵泽华高帅王凯
- 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动态变化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预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24年
-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lymphocyte ratio,MLR)动态变化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ute-on-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ACHBLF)患者临床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23年7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肝病科住院的ACHBLF患者,平滑曲线拟合与阈值效应分析MLR值与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非线性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和Boruta算法评估患者30 d预后的风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MLR的诊断价值,Bootstrap法验证MLR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ACHBLF患者243例,其中98例患者在30 d内死亡。入院第8天MLR值是患者30 d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OR=1.33,95%CI:1.01~1.75,P=0.044),与30 d死亡风险呈非线性关系,入院第8天MLR值>1的患者死亡风险高于第8天MLR值≤1的患者(P<0.001)。入院第8天MLR值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诊断30 d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95%CI:0.69~0.86)。结论入院第8天MLR>1提示ACHBLF患者30 d的预后不良,动态监测MLR的变化有助于ACHBLF的临床诊疗。
- 杨雪彦吴寅平吕丽赵泽华马行宇李凤彩王凯范玉琛
- 关键词:预后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氧化损伤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体内氧化损伤的情况。方法52例CHC患者,按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分为A组(ALT上升组)和B组(ALT正常组)。正常对照组为20例健康志愿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研究对象血清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MDA),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维生素C(Vc)水平,并作出统计分析。结果CHC患者血清XOD,MDA,GST和GR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而GSH,GSH—Px和Vc水平则明显降低。同时,A组患者血清XOD,MDA,GSSG,GST及GR水平较B组患者显著上调,而GSH,GSH—Px和Vc水平则显著下调。在CHC患者中,血清XOD,MDA,GSSG,GST水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血清GSH,GSH—Px,Vc与Au水平呈负相关;血清XOD,MDA,GSSG,GR,GST水平与AST水平呈正相关,血清GSH—Px水平与AST水平呈负相关;血清GR水平与GGT水平呈正相关,血清GSH水平与GGT水平呈负相关;血清MDA,GR水平与AKP水平呈正相关。在CHC组中,仅血清XOD水平与血清HCVRNA水平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CHC患者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氧化损伤,随血清ALT水平的升高,机体氧化损伤程度进一步加重。
- 赵静范玉琛张凤杨阳赵泽华孙丰凯王凯
- 关键词:肝炎丙型慢性氧化性应激
- 线上线下混合式规培教学在睡眠医学课程中的应用
- 2025年
- 睡眠医学作为融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前沿交叉学科,其人才培养工作面临教学模式单一、跨学科资源整合机制不完善等挑战。文章基于“健康中国2030”战略需求,通过慕课平台、VR手术直播、多学科病例讨论等创新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耦合,有效提升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临床胜任能力与科研素养。推动睡眠医学课程入选精品课程,形成“教学—临床—科研”三位一体的培养范式。该研究为新兴医学学科的规培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经验,对推进医疗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 赵泽华郭瑞祥李延忠邹娟娟
- 关键词:睡眠医学线上教学
- DNA甲基化生物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相关疾病分子诊断中的应用
- 王凯范玉琛韩利岩范晓鹏王兵赵静李风戚朝霞孙丰凯赵泽华高帅纪相芬
- 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病仍是危害中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乙型肝炎病毒急性感染后,若不能及时清除病毒,可发展为慢性肝炎,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发生肝纤维化,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部分转变为肝衰竭,1%-...
- 关键词: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疾病诊断诊断试剂盒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和重症化的综合防控技术
- 王凯范玉琛韩利岩李凤彩高帅王丽媛李风王经伟方娱赵泽华王靖雯赵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种呈世界性流行的慢性传染病。中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约有9300万慢性HBV感染者,严重危害中国人民生命健康。该项目历经近10年的研究,形成了一整套“乙型肝炎...
- 关键词: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传染病分子标志物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水平及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相关
- 目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己被证实会参与抗炎反应,但其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HBLF)中的作用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检测ACHBLF中PPAR-γ基凶表达量及启动子甲基化模式的异常改变并探究其可能...
- 赵泽华范玉琛赵琪王凯
- 血细胞计数相关标志物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28天预后的诊断价值
- 2025年
- 目的 探讨血细胞计数相关标志物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ute-on-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 ACHBLF)患者28天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24年7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肝病科住院的ACHBLF患者,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28 d预后的风险因素,机器学习XGBoost算法评估风险因素效应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标志物对ACHBLF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度,校准曲线评估标志物的校准度,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患者28 d预后。结果 共纳入ACHBLF患者261例,其中99例(37.93%)在28 d内死亡。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血细胞计数相关标志物(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 NmLR]、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 SIRI)和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比值(neutrophil-to-platelet ratio, NPR)显著升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白蛋白、血钠离子、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 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NmLR、SIRI及NPR为ACHBLF患者28 d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RI(OR=1.15,95%CI:1.03~1.29,P=0.011)和MELD评分(OR=1.23,95%CI:1.14~1.31,P<0.001)是患者28 d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机器学习XGBoost算法提示MELD评分和SIRI的SHAP值分别为0.839和0.278。SIRI诊断ACHBLF患者28 d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693(95%CI:0.628~0.758),特异度为0.469,敏感度为0.828,联合MELD评分的AUC为0.807(95%CI:0.753~0.861),特异度为0.772,灵敏度为0.727,表现出良好的校准度。Kaplan-Meier分析显示,SIRI联合MELD评分模型>1.9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低于≤1.9的患者(P=0.012)。在符合中国
- 贾若曦吕丽刘涵云吴寅平李凤彩赵泽华王凯范玉琛
- 关键词:预后
- DNA甲基化生物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分子诊断中的应用
- 王凯范玉琛韩利岩孙丰凯李风赵泽华纪相芬赵静高帅
- 原发性肝癌是病毒性肝炎进展中的严重并发症,是中国重大传染病防治领域的重点问题,由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早期筛查和诊断困难,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肝癌晚期,是造成肝癌生存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癌
- CBL+PBL+CPL联合教学在睡眠呼吸障碍类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CBL)+问题导向教学法(PBL)+临床路径教学法(CPL)联合教学在睡眠呼吸障碍类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10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轮转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5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观察组采用CBL+PBL+CPL联合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带教。在轮转结束前,通过问卷调查、理论考试、病例分析、实践技能操作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理论考核、病例分析及实践技能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学员对规培教学总体均满意(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学员在知识掌握程度、自主学习能力、兴趣程度、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CBL+PBL+CPL联合教学法能够提高睡眠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 邹娟娟赵泽华
- 关键词:问题导向教学法睡眠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