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曦
- 作品数:8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自然科学总论艺术更多>>
- 拼贴、凝视与梦境:电影《解密》间离效果演绎
- 2025年
- 电影《解密》使麦家感受到电影让原著的精神面貌以一种既熟悉又全新的姿态呈现出来,这种陌生感并非源于故事核心的偏离,而是在于电影艺术手法上的大胆创新与突破。基于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理论,电影《解密》通过叙事情节的拼贴性、打破“第四堵墙”的凝视及数字化的梦境呈现,构建了一种陌生化的叙事策略,旨在引导观众经历从初步认知到困惑不解,再到深刻理解的过程。此过程不仅挑战了观众的认知边界,也鼓励其跳出常规思维模式,以更加开放和深刻的视角去洞察角色的复杂性与独特性,最终达到对天才本质及其生命轨迹的真理性认识。
- 赵曦浦立昕
- 关键词:间离效果拼贴凝视梦境
- 欧·亨利的“诗意栖居”思想
- 2013年
- 欧·亨利的小说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他关注人类非诗意的栖居,即人类所遭受的种种精神危机,如人类崇尚金钱至上,精神被异化、扭曲甚至阉割。对此,欧·亨利进行了鞭策。与此同时,他还致力于寻求解除人类精神危机的途径、追求诗意的栖居。简单的生活与回归自然集中体现了欧·亨利的"诗意栖居"思想。
- 赵曦
- 关键词:诗意栖居回归自然
- 《黄色墙纸》之疯癫式自由
- 2013年
- 《黄色墙纸》中,叙事者"我"对约翰、詹妮与黄色墙纸背后的女人(们)的态度的演变,深藏着其对父权社会制度所持观念的改变。基于这种改变,叙事者"我"的女性意识不断觉醒,并试图打破男权统治,以最终获得疯癫式的自由。
- 赵曦
- 关键词:女性意识疯癫
- “如何认识科学”(十四):科学管理与加拿大鳕鱼业的兴衰--大卫·凯里对迪安·巴文顿的访谈
- 2016年
- 19世纪80年代,加拿大鳕鱼被认为不可能捕捞殆尽。在科学介入鳕鱼业之前,捕捉鳕鱼是基于鱼钩和鱼线的捕鱼方式。自19世纪50年代起,随着工业资本经济的发展,科学家对鳕鱼的种群和最大可持续产量进行了界定。自19世纪晚期起,新的捕鱼工具和方法得以引进,小型拖网渔船的使用引起了捕鱼业规模的真正改变,因为其使用的广泛性和持续性,1968年鳕鱼的捕捞量达到了顶峰,之后捕鱼数量急剧下降,引发了捕鱼业的危机。加拿大政府为了解除这一危机,通过建立和管理专属经济区和渔业现代化,使得大规模鳕鱼捕捞业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得以恢复;但是因为科学预测出错、科学家轻视渔民看法等原因,80年代晚期,加拿大渔业已经无鱼可捕,继而导致了1992年渔业的崩溃和停止。针对渔业科学管理的失败,渔业学家迪安·巴文顿提出应该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待鳕鱼及其生存环境,认为应该回归传统的捕鱼方式,以此维护鱼类生存、保护渔民正直品性。
- 迪安·巴文顿大卫·凯里赵曦王荣江(校)
- 关键词:专属经济区生态系统
- 欧·亨利的生态自然观
- 2012年
- 自然是欧·亨利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对自然在欧.亨利作品中呈现的方式进行考察,发现欧.亨利拥有生态意识,其自然观具有生态性,体现了生态平等论和自我实现的意识。具体表现为:自然具有灵性,包容万物;人类尊重、关爱自然;自然馈赠人类,为人疗伤;人类被物化,而自然被人化。
- 赵曦
- 关键词:自我实现自然生态观
- 《二十年后》隐含作者的真义被引量:2
- 2013年
- 欧·亨利《二十年后》在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无一定论。欧·亨利对于作品中人物究竟持何态度,从隐含作者切入,基于文本细读,深度分析作品,指出隐含作者表面行文温和,实际上却深刻鞭挞了社会黑暗面。真实作者与隐含作者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缘于个人经历与社会因素。
- 赵曦
- 关键词:《二十年后》隐含作者社会批判
- 《裂缝》中的女性观
- 2013年
- 《裂缝》是多丽丝·莱辛的后期作品,蕴含着作者对于女性、生命及世界的思考。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裂缝》所释放的信息进行深度解读,旨在挖掘出其中所隐藏的女性观,即女性是人类的起源;女性的罪恶之源是男性;女性是语言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女性是人类的拯救者以及女性是自然的维护者,以此填补学界对其研究的一处遗漏。
- 赵曦
- 关键词:《裂缝》文本细读女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