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宗友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省阜南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TIA继发脑梗死患者71例(A组),根据ABCD2评分法将患者分成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三组,观察1周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并比较高、中、低危组继发脑梗死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ES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另择脑梗死1周前无TIA者80例(B组),比较两组MES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结果ABCD2评分法的曲线下面积(95%CI)为0.701。高、中、低危组之间的MES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评分标准是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是该评分的高低可能与缺血耐受无直接相关。
- 赵宗友
- 关键词:ABCD2评分法缺血耐受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评价及对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IV-tPA)治疗在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和对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56例诊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IV-tPA药物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活血化瘀、降低颅内压、调节血压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IV-tPA药物;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hs-CRP等生化指标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均明显下降,但是同期IV-tPA治疗组却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HDL-c升高,hs-CRP、LDL-c、PMA、PLA和PNA则显著降低。结论 IV-tPA静脉注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
- 孟凡鹄赵宗友肖群
-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生化指标
- 用ABCD^2评分法预测1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风险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d卒中风险上的价值。方法采用ABCD2评分标准对110例TIA患者进行评分,并观察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组7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3%、31%和64%。结论ABCD2评分标准是临床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 赵宗友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
- 联合应用ESRS和血清总胆固醇预测脑梗死复发风险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和血清总胆固醇(TC〉5.2 mmol.L-1)对脑梗死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ESRS评分表及TC值对50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复发预测,并观察1年内脑梗死复发率。结果脑梗死后1年复发率约为10.3%。联合应用ESRS评分和TC与ESR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95%C I)分别为0.805(0.742~0.868)、0.682(0.612~0.752)。结论联合应用ESRS评分和TC值的预测价值高于ESRS评分。联合应用ESRS评分和TC值是预测脑梗死复发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 赵宗友刘守山杨晓莉康燕孟凡浩
- 关键词:脑梗死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