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文广
- 作品数:12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术后血液学变化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术后临床和血液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20例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脏切除术后的血液学变化,并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儿术后贫血均得到改善,且不依赖输血生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均明显升高(P<0.01),血小板在术后逐渐升高,术后1个月后逐渐下降;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定量于术后6个月左右趋于长期稳定;20例患儿术前、术后的IgG、IgM定量及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较好方法,术后6个月内需适当应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 贾文广廖宁
- 关键词: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术儿童
- 312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对312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体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12例CAP患儿的病原学资料,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1)312例CAP患儿中,共检出188株病原体,阳性率为60.25%。婴儿组25例(13.29%),幼儿组59例(31.38%),学龄前组77例(40.95%)阳性率最高,学龄期组27例(14.36%)。(2)以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氏菌最为多见;肺炎支原体感染男童感染率高于女童(P<0.05);不同年龄段病原菌不同。(3)常见的耐药菌有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经验性治疗CAP时,要考虑对当地常见病原体的覆盖,注意不同年龄阶段感染病原体的差异,以及关注常见耐药菌。
- 黄展智韦益唐春兰韦超丹贾文广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病原体耐药性
- KLF1基因对非缺失型遗传性持续性胎儿血红蛋白综合征的修饰作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KLF1基因对非缺失型遗传性持续性胎儿血红蛋白综合征(HPFH)的修饰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且年龄大于2岁的患者,经血红蛋白(Hb)分析提示胎儿血红蛋白(HbF)升高,且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无突变、β珠蛋白基因启动子测序有突变的73例患者进行KLF1基因测序,同时分析其血常规、Hb电泳等表型特征。结果:73例患者中52例有KLF1基因变异,共筛查出8种基因位点突变。有KLF1突变(52例)和无KLF1突变(21例)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MCV)、HbF、成人血红蛋白A2(HbA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LF1基因-251C>G,c.304T>C纯合子(18例)较-251C/G,c.304T/C杂合子(24例)有更高的HbF水平(P<0.05)。结论:KLF1基因与非缺失型HPFH对升高HbF有协同作用;KLF1不同基因型对HbF升高作用不同。
- 贾文广王维东陈文强朱恒莹陈萍
- 关键词:胎儿血红蛋白Γ基因基因型
- 188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的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治疗结果及影响无事件生存率(EFS)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1998年第二次修正的小儿ALL诊疗建议(简称荣成方案)化疗,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依从治疗的188例患儿EFS,组间患儿EFS差异用Log-rank检验,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独立因素对EFS的影响。结果374例接受诱导治疗儿童的完全缓解(CR)率为93.6%(354例),全程依从治疗的188例ALL的5年EFS为(68.1±5.6)%,标危、高危组5年EFS分别为(75.2±6.0)%、(47.6±11.6)%;总复发率为10.6%,复发的中位时间为13个月;188例患儿中共有29例死亡,死亡率15.4%;化疗相关死亡13例(7.0%)。危险度分组、t(9;22)/bcr-abl融合基因和白细胞计数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两家医院通过荣成方案治疗儿童ALL的总EFS接近70%,需要进行更加详细的危险因素评估和分组,降低治疗相关死亡率,提高儿童ALL治疗的依从性,以进一步提高EFS。
- 杨明华贾文广曹励之贺钰磊廖宁陈国力罗建明许望琼杨静
- 关键词:无病生存
-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微创脾切除术前后血液学变化观察
- 贾文广廖宁
-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NR4A1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的调控机制
- 2025年
-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核受体亚家族4A组成员1(NR4A1)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aGVHD)的调控机制。方法(1)从GEO数据库中筛选与人类aGVHD相关的转录组学数据集,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针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NR4A1与其他蛋白的关系。(2)选择20只C57BL/6J(H-2b)小鼠作为受鼠,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Syn组、Allo-bm组、Allo-sp组,每组5只。Syn组、Allo-bm组、Allo-sp组给予清髓和移植处理,正常组不给予相应处理。取移植第14天各组小鼠的结肠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R4A1 mRNA表达水平。结果(1)筛选出上调DEGs 1089个,下调DEGs 944个,其中NR4A1为表达下调DEGs。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涉及淋巴细胞分化、T淋巴细胞活化调节、炎症反应调节等生物过程,含有线粒体蛋白的复合物、溶酶体膜等细胞组分,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核转录因子κB(NF-κB)结合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富集在T淋巴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PPI网络分析显示,NR4A1与凋亡相关通路中的关键蛋白B淋巴细胞瘤2、蛋白激酶2等联系紧密。(2)在移植第14天,Syn组与正常组小鼠肠组织中NR4A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Allo-bm组和Allo-sp组小鼠肠组织中的NR4A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NR4A1可能在aGVHD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有望成为aGVHD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 刘莉莹付李愉卢梦贾文广罗建明罗建明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生物信息学
- 基于胎儿游离DNA和高通量测序的地中海贫血无创产前检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0年
- 地中海贫血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珠蛋白链合成障碍而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重型地中海贫血是流行区域出生缺陷的主要病因,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产前诊断是避免重型地中海贫血胎儿出生的唯一有效途径,通过筛查流行区域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对可能生育重型患儿的高危夫妇实施基因诊断和胎儿产前基因诊断,可达到干预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对地中海贫血主要采用有创产前诊断技术,但取材不可避免会对母体或胎儿造成伤害,因此安全有效的无创产前诊断方法和技术一直是遗传性疾病产前诊断的方向和目标.本文综述基于孕妇外周血游离胎儿DNA的无创产前诊断应用和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无创产前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展望其发展方向.
- 贾文广陈萍
-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高通量测序胎儿游离DNA产前检测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4/M期神经母细胞瘤的多中心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儿童4/M期神经母细胞瘤(NB)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单臂、多中心临床研究。以2019年3月至2023年8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5家单位入组的25例确诊为4/M期NB且已行allo-HSCT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接受移植供体来源分为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组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组;UCBT组主要采用氟达拉滨+白消安+环磷酰胺+拓扑替康预处理方案;PBSCT组采用氟达拉滨+白消安+马法兰+塞替哌+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预处理方案。末次随访至2023年9月,分析患儿总生存率(OS)及无事件生存率(EFS)以评估疗效;分析植入率、移植相关并发症以评估安全性。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5例患儿中男15例、女10例,移植时年龄5.7(3.8,7.3)岁。25例患儿均为供者型植入,植入率100%,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15.7(12.5,17.0)d,血小板植活时间33.5(18.0,48.0)d。25例患儿中17例(68%)发生了急性GVHD(aGVHD),发生时间为移植后18.0(13.0,22.5)d,其中Ⅲ~Ⅳ度13例;aGVHD发生部位以皮肤、肠道为主,经治疗13例好转,4例发展为慢性GVHD(cGVHD)。allo-HSCT后有14例患儿进入维持治疗。25例患儿存活20例,2年累计OS及EFS分别为(80±9)%和(56±11)%;9例患儿(36%)复发,复发时间为allo-HSCT后10.9(5.5,16.0)个月;5例患儿(20%)死亡,移植相关病死率4%(1/25)。移植前疾病处于部分缓解的患儿2年OS明显低于完全缓解患儿[(33±25)%比100%,P=0.037]。结论allo-HSCT治疗4/M期NB患儿安全、有效。
- 阙丽萍薛瑶徐宏贵赵芬英贾文广黄世浩袁晓军何云燕徐晓军方建培方拥军黎阳黄科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儿童神经母细胞瘤
- 三氧化二砷联合改良N7诱导方案治疗儿童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的多中心短期临床报告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TO)联合改良N7诱导方案治疗初治高危神经母细胞瘤(NB)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单臂、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以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昆明市儿童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8家单位收治的67例高危NB患儿为研究对象,均予ATO联合改良N7诱导方案化疗,对诱导化疗结束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及分析,根据疗效评估结果分为治疗有反应组及治疗无反应组,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67例高危NB患儿中男40例(60%)、女27例(40%);发病年龄3.5(2.6,4.8)岁;原发灶大多在腹膜后(含肾上腺)(56/67,84%);初诊时伴有远处淋巴结转移25例(37%)、骨转移48例(72%)、骨髓转移56例(84%)、中枢神经系统转移3例(4%);检测出MYCN基因扩增28例(42%)。在诱导化疗结束时完全缓解33例(49%),部分缓解29例(43%),疾病稳定1例(1%),疾病进展4例(6%);诱导化疗结束时客观缓解率为93%(62/67),疾病控制率为94%(63/67)。治疗无反应组初诊时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占比高于治疗有反应组[2/5比2%(1/62),P=0.013],而MYCN基因扩增情况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比40%(25/62),P=0.786]。诱导化疗期间发生Ⅲ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60例(90%)、胃肠道症状33例(49%)、感染20例(30%),肝毒性4例(6%)和心血管毒性1例(2%),未出现与化疗相关的死亡。结论ATO联合改良N7诱导方案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杨舒陈开澜何云燕彭晓敏熊昊贾文广吴沙吉训琦陈玉雯田川叶中绿杨震祝建君刘爱国田小华潘凤娟黄科周敦华方建培黎阳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砷剂多中心研究
- 地中海贫血的单细胞拉曼光谱分析与判别
- 地中海贫血(地贫)是一组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或缺陷导致珠蛋白链合成障碍所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广西是地贫的高发区,α-地贫发生率达14.95%,为全国之首,而β-地贫发生率为5%。重型地贫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因而在地贫高...
- 王桂文姚辉璐陈萍贾文广彭立新黎永青
-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拉曼光谱分析珠蛋白单细胞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