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靖
- 作品数:18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0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国家和各省市卫生部门及国家媒体网站等收集2013年4月23日18:00之前通报确诊的10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相关资料信息,并进行分析。
- 赵凤德孙伟许靖韩明锋韩明锋
- 关键词:流行病学
- AECOPD患者外周血EOS、D-D和NLR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D-二聚体(D-D)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及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AECOPD患者(观察组)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对照组)各65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并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查,测定EOS、D-D水平,并计算NLR。检测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及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O_(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的影响因素。采用R4.2.3建立AECOPD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EOS、D-D、NLR水平升高,FEV1、FEV1/FVC水平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OS、D-D、NLR升高以及FEV1/FVC、FEV1降低是患者发生AE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ECOPD列线图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17(95%CI:0.784~0.904),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χ^(2)=4.320,P>0.05)。EOS、DD、NLR均与FEV1、FEV1/FVC呈正相关(P<0.05)。结论EOS、D-D、NLR水平升高是影响AE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肺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
- 刘燕许靖马蕾曹冠亚赵凤德
- 关键词:肺通气嗜酸粒细胞增多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二代测序检测肺部感染病原体的临床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在肺部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1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BALF均行mNGS和传统病原学检测,以临床综合判断(采用肺泡灌洗液、痰液、血液等结合评估)为金标准,评估mNGS和传统病原学检测在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的差异,并比较肺部感染合并肺部基础疾病、重症与非重症及感染类型中的病原体检出率,分析对临床调整抗感染方案的影响。结果mNGS检测肺部感染病原体阳性率为88.78%高于传统病原学(P<0.001),mNGS检测耗时为(16.57±2.64)h短于传统病原学(P<0.05);有、无基础疾病患者采用mNGS检测阳性率为93.02%、85.45%,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P<0.05);重症、非重症患者采用mNGS检测阳性率为91.43%、87.30%,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P<0.05)。87例mNGS检测阳性患者共检出122株病原菌,未检测出EB病毒;54例传统病原学检测阳性患者共检出75株病原菌,未检测出奈瑟菌、根霉菌属、细小病毒和鹦鹉热衣原体;mNGS对细菌检出率为58.20%高于传统病原学(P=0.034)。mNGS检测对单一型感染、混合感染的检出率为85.51%、93.10%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P<0.05)。在肺部感染中,mNGS指导了53.06%的患者调整抗感染方案,有基础肺病组的患者中有60.47%调整抗感染方案,无基础肺病中有47.27%调整抗感染方案(P=0.194);重症者中有68.57%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非重症者中有44.44%调整抗感染方案(P=0.022)。结论肺泡灌洗液mNGS可发现部分少见病原体,提高肺部感染病原体检出率,并可指导临床调整抗感染策略。
- 马蕾赵凤德曹冠亚解明然刘燕许靖
- 关键词:肺部感染病原体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 孕产妇乙型流感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 2013年
- 目的:探讨孕产妇乙型流感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为诊断、治疗、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对6例孕产妇乙型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措施和影像学变化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均有发热、咳嗽症状,肺部体征不明显。胸部影像学表现为肺炎征象3例,支气管感染征象3例。剖宫产5例,手术均取活婴,1例孕34周病情稳定出院待产。6例患者均未发生呼吸衰竭,全部治愈。5例剖宫产患者平均住院6.6 d。结论:孕产妇乙型流感多症状重而体征轻,影像学检查显示局限性病毒性肺炎或支气管感染征象,预后较好。晚孕患者密切观察病情适时行剖宫产术。
- 韩明锋程国玲时靖峰滕小宝许靖冉献贵时建朱红梅
- 关键词:流感孕产妇流感病毒B型影像学特征
- 安徽省阜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及重型病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普通型及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临床特征,探讨重型/危重型病例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日—2月10日期间住院治疗的12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比较疾病不同分型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125例中发热116例,平均最高体温为(38.38±0.62)℃,肺部干湿性啰音12例;发病到就诊时间(5.90±3.32)d;影像学示双侧多发病变103例,淡片状或片絮状阴影87例,48 h进展迅速者25例;血白细胞总数(5.12±1.95)×10^9/L,淋巴细胞计数(1.33±0.66)×10^9/L,C反应蛋白(28.00±36.28)mg/L,降钙素原(0.09±0.32)ng/mL,血清淀粉样蛋白A(102.39±81.41)mg/L,白细胞介素-6(33.94±64.00)pg/mL。重型/危重型组与普通型组的年龄、最高体温、呼吸频率、心率、指脉氧饱和度、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白细胞介素-6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多而体征少为其临床特征,淋巴细胞计数多减少,影像多示双肺广泛分布浸润阴影。及早识别重型/危重型病例的预警征象,以有效减少重型/危重型病例的发生。
- 韩明锋李秀勇王瑞瑞黄继峥张小华李莎莎许靖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影像特征
- 自发性食管破裂2例临床诊治体会及文献复习
- 2013年
- 目的: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诊治能力。方法:对2例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1例确诊后24 h内转胸外科手术治疗;1例予胸腔冲洗和闭式引流、抗感染治疗。结果:1例手术修补后治愈,另1例病情恶化家人放弃治疗。结论:高度警惕并迅速获得全面、准确的发病史是避免漏诊、误诊的关键;胸片、胸腔穿刺、食管造影和特征性的胸腔引流物有助于诊断;早期诊断和及早手术修补破裂口和通畅引流是治疗的关键。
- 赵凤德许靖李强韩明峰
- 关键词:食管破裂食管引流术
- 甲型H1N1流感66例胸部影像学特征及动态观察
- 2011年
-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尤其是重症患者胸部医学影像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入院的66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分型:轻型15例、重型40例、危重型11例。影像学分型:无病变型15例,支气管肺炎型20例,肺泡水肿型22例,混合型9例。毛玻璃样变32例,支气管充气征25例,伴胸腔积液21例,心包积液2例。治愈64例(96.97%),死亡2例(3.03%)。对于重症AH1N1孕产妇患者采用X线及CT动态观察评估,进行主动性医疗干预,及时中止妊娠22例,有效地改善了患者预后。结论毛玻璃样变及支气管充气征(实变征)是重症、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胸部医学影像变化重要特征。动态观察X线和胸部CT影像学变化,不仅对病情评估,而且对临床治疗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 时靖峰韩明锋滕小宝冉献贵时建许靖程国玲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 经中心静脉导管微创引流控制胸腔积液
- 2010年
- 目的探讨利用经皮中心静脉导管微创引流控制胸腔积液的效果及优点。方法 66例经皮中心静脉导管微创引流患者为研究组,同期48例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胸腔积液控制时间、平均住院日、穿刺次数、专项治疗费用及穿刺不良事件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人均胸腔穿刺次数、胸腔积液消失天数、平均住院天数、专项治疗费用及人均穿刺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11次、(4.0±2.6)d、(9.6±3.0)d、(256±45)元和12.1%,对照组分别为4.08次、(8.9±3.1)d、(15.7±4.2)d、(432±57)元和31.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经中心静脉导管微创引流是控制胸腔积液简便经济且创伤小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程国玲韩明锋滕晓宝时靖峰李强许靖
-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积液胸腔穿刺术结核性胸膜炎
- 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和预警模型构建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构建重型/危重型预警模型,为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的预判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18日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和流行病史、入院时生命体征及血液学指标等。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普通型(纳入普通组)和重型/危重型(纳入重症组),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并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汇总建立预警模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警模型在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预判中的意义。结果共收治155例新冠肺炎患者,普通型125例,重型/危重型30例。①与普通组比较,重症组患者年龄高,合并基础疾病比例高,体重指数(BMI)大,呼吸过速的比例高,并伴有持续高热、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95的比例高,白细胞计数(WBC)、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计数(LYM)明显降低,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AA)水平及CT示肺部多叶病变比例增高;而两组间性别、是否为武汉返乡人员、吸烟史、休克指数(SI)、CD4+/CD8+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优势比(OR)=1.620,P=0.031〕、合并基础疾病(OR=1.521,P=0.044)、持续高热(OR=2.469,P=0.014)、WBC<2.0×10^9/L和(或)LYM<0.4×10^9/L(OR=3.079,P=0.006)、肺部多叶病变(OR=1.367,P=0.047)、IL-6≥30 ng/L(OR=2.426,P=0.010)是发生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的危险因素。③采取四舍五入法对各项危险因素对应的OR值进行记分,以年龄≥60岁记2分、合并基础疾病记2分、持续高热记2分、WBC<2.0×10^9/L和(或)LYM<0.4×10^9/L记3分、肺部多叶病变记1分、IL-6≥30 ng/
- 许靖赵凤德韩明锋马蕾张婷
- 关键词:预警模型
- 经皮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控制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 探讨利用经皮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控制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52例经皮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控制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组,同期50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胸腔积液控制时间、住院时间、胸腔穿刺次数、专项治疗费用及穿刺不良事件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人均胸腔穿刺次数、胸腔积液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专项治疗费用及人均穿刺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6±1.30)次、(4.31±2.20)d、(9.87±2.30)d、(264.77±37.20)元和9.62%;对照组分别为(4.20±2.60)次、(9.92±3.70)d、(15.08±5.80)d、(487.62±55.56)元和3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是控制胸腔积液简便经济且创伤小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韩明锋滕晓宝刘海清时靖峰程国玲李强许靖
- 关键词:胸腔积液穿刺抽液术结核胸膜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