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钫钫
- 作品数:30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The Royal Society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 不同气氛下烧结的α-Sialon/SiC_(w)复合材料
- 1998年
- 本工作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N2以及N2+CO两种不同气氛下制备α-Sialon/SiC(W)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实验揭示了两种复合材料具有明显不同的相界结构:N2气氛下制备的材料中,基体与晶须间的界面结合牢固;而在N2+CO气氛下,由于CO气体与SiC晶须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SiO2;导致相界面上渗入一层很厚的玻璃相.两种相界结构均导致材料性能的下降.本工作提出了改进α-Sialon/SiC(w)复合材料显微结构的几个可能的途径.
- 许钫钫温树林
- 关键词:复合材料相界面碳化硅晶须增韧
- Ce-SiAlON荧光材料的掺杂结构及其光性能的关系
- 稀土掺杂SiAlON(氮化硅固溶体)荧光材料已被证实拥有与商用YAG∶Ce等荧光粉相当的量子效率却呈现更低的热淬灭效应.对于有着强大应用背景的大尺寸稀土掺杂元素如Eu和Ce,因目前无法实现高掺杂,对这些稀土离子结构位置的...
- 许钫钫Sourty E曾雄辉甘霖
- 关键词:荧光材料
- 文献传递
- 一种抗辐照抗腐蚀球形燃料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辐照抗腐蚀球形燃料元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抗辐照抗腐蚀球形燃料元件,由球形燃料作为核心,以及形成在核心表面的疏松的各向同性PyC层、致密的各向同性纳米晶ZrC层和致密的各向同性无定形SiC层组成。
- 鲍伟超王新刚姚鹤良许钫钫
- GaS亚微米管的几何构造和结构应变
- 2006年
- 许钫钫胡俊清板东义雄冯景伟
- 关键词:GAS微米管透射电子显微术半导体化合物层状结构
- 线型和带型α-Si3N4准一维结构的形成机理和表征被引量:3
- 2009年
- 采用高温氮化合成的热化学方法制备了单晶的线型和带型α-Si3N4准一维结构.其中线型α-Si3N4准一维结构沉积在温度较低的反应区域(1200℃),而带型α-Si3N4准一维结构则沉积在高温原料源附近位置(1450℃).经XRD、SEM、TEM、HRTEM分析表明,制备的线型和带型α-Si3N4准一维结构均为单晶;线型α-Si3N4直径约为100~300nm,长为几十微米;而带型α-Si3N4厚约30nm,宽度在300nm^2μm之间,长度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从晶体生长热力学及动力学方面讨论了线型和带型α-Si3N4准一维结构的生长过程和分区沉积的原因.结果表明,较高的温度和过饱和度有利于形成带型准一维结构.
- 杜雪峰祝迎春许钫钫杨涛曾毅沈悦
- 一种抗辐照高熵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辐照高熵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抗辐照高熵陶瓷材料的化学组成为非等摩尔比(Ti<Sub>a</Sub>Zr<Sub>b</Sub>Nb<Sub>c</Sub>Ta<Sub>d</Sub>W<Sub...
- 辛晓婷鲍伟超郭晓杰王新刚姚鹤良许钫钫
- 微米空心碳球串珠结构的制备与形成机理被引量:2
- 2011年
- 以还原Fe粉和活性炭为原料,通过热CVD法制备出微米级的空心碳球串珠结构.利用TEM、EDS和多点氮吸附仪进行形貌、成分、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表征.串珠结构由φ(1~2)μm的空心碳球串联而成,长度可达十几微米.碳球的壁厚为3~5nm的石墨球壳结构.所制备产物的比表面积SBET达到306.523m2/g,其孔径分布在中孔范围,峰值位于3.761nm.微米级空心碳球串珠结构的形成机理为:含C的Fe微液滴在低温区凝聚并以石墨烯片层的方式析出C,外延于Fe液滴形成石墨层,与Fe液滴构成Fe/石墨层核壳结构,石墨球壳的收缩趋势挤压Fe液滴沿轴向移动.循环往复上述即形成空心串珠结构.该结构在节能材料、药物、染料和催化剂等的载体材料、储氢、储能等方面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杨涛祝迎春钱霍飞袁建辉许钫钫
- 关键词:微米级比表面积孔径分布
- 氮化钛陶瓷在氩离子辐照下的微结构变化
- <正>第四代核裂变能系统(Gen-Ⅳ)及聚变能系统(Fusion)极端苛刻的高温辐照腐蚀环境挑战着现有材料的极限,高堆芯温度(500-1600℃)、强中子辐照损伤(30-200dpa)、高裂变气体浓度(3-2000app...
- 薛佳祥王新刚许钫钫张国军
- 关键词:氮化钛非晶化氩离子
- 文献传递
- Cu2Se热电材料的结构特征与相变
- 卢萍许钫钫刘灰礼袁勋史迅张文清陈立东
- 电子能量损失谱在BaTiO_(3)基多层陶瓷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
- 2025年
- 消费电子、航空航天和国防科研等领域对BaTiO_(3)基多层陶瓷电容器(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 MLCC)的性能要求日益提高。在MLCC复杂制作工艺过程中,元素的分布和偏析会显著影响其相组成、微结构和性能,亟需一个有效的分析手段在微观尺度上对MLCC进行元素精确解析。基于先进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的元素分析技术因在亚埃尺度的超高空间分辨率而展现出独特优势。其中, X射线能谱(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S)可快速定性分析金属元素,但对轻元素O的检测灵敏度较低,且因能量分辨率较低(~130eV),致使Ba和Ti元素存在谱峰重叠,无法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相比之下,电子能量损失谱(Electron Energy-loss Spectroscopy, EELS)不仅具有超高能量分辨率(<1.0 eV),而且能够给出化学价态等信息,在MLCC微观尺度元素分析中具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本工作一方面利用EELS解决了EDS因谱峰重叠而不能区分Ba和Ti元素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EELS揭示了在较小晶粒中Ti^(3+)离子占比更多,且单晶粒的EELS线扫分析发现烧结过程中Ba的扩散比Ti更容易。基于高空间分辨率的EELS可以提供更为准确和丰富的元素和价态信息,为MLCC的工艺改良和性能优化提供重要支撑。
- 吴鲁康傅正钱于子怡杨俊周斌陈学锋许钫钫
- 关键词:多层陶瓷电容器电子能量损失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