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飞舟
- 作品数:28 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对2005.03~2006.12收治的9例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病人采取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减压/椎板切除减压,前路行椎间盘切除/椎体切除、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结果]8例骨折脱位均获得完全复位,1例反屈畸形得到纠正。前路钢板及螺钉未见松动、断裂、移位,本组术中无神经、血管、气管及食管损伤,术后未出现与呼吸道相关的并发症,未出现与手术固定技术相关的并发症。本组9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月。椎间植骨3月后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前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3例,D级1例。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2例由B级恢复到C级,2例由B级恢复到D级,1例由B级恢复到E级,2例由C级恢复到D级,1例由C级恢复到E级,1例由D级恢复到E级。[结论]对于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脊髓前后方均受到压迫时,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能达到减压充分、稳定脊柱、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 裴飞舟尚显文张皓李振武尹锐锋
-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前后路联合手术
- 关于镜下挤压螺钉固定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利用挤压螺钉固定四股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12例经临床及膝关节镜检查诊断的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镜下用挤压螺钉固定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术后随访12~25个月,平均18个月,观察膝关节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后抽屉试验术前阳性1例,术后阳性1例,术后Lysholm评分术前较术后有显著性提高(t=19.061,P=0.00)。结论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两断无骨块,通过隧道较B-PT-B道畅,挤压螺钉在隧道内口消失,避免受韧带撞击逐渐扩大引起重建韧带松驰,关节不稳,胫骨及胫骨隧道外口固定,使重建的后交叉韧带有足够强度。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材料选择理想,固定妥当,能早期锻炼,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 裴飞舟李振武尹锐锋
- 关键词:关节镜后交叉韧带
- 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风险评估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探讨骨密度(BMD)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患者术后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经PVP手术治疗患者161例,术后随访是否合并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将患者分为新发骨折组和非新发骨折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新发骨折组BMD QCT值明显低于非新发骨折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D值患者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BMD T值小于-2.5SD患者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发生率最高,其次为T=-1.0^-2.5SD患者,而T=1^-1SD患者最低;全部患者术后3、7d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D对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的评估作用。
- 杨国志李振武尹锐峰李志安裴飞舟
-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脊柱压缩性骨折
- 髋部神经肌肉训练在关节镜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髋部神经肌肉训练在关节镜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1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手术的126例膝关节ACL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髋部神经肌肉训练,两组均干预3个月。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后)改良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量表(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伸膝峰力矩值、下肢柔韧性、屈膝相对峰力矩值、胭绳肌/股四头肌肌力(H/Q)、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步态时空参数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2.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KSS中的稳定性评分、灵活性评分、支撑性评分分别为(15.78±1.45)分、(17.54±1.02)分、(16.22±1.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02±1.12)分、(15.89±1.27)分、(14.20±1.07)分,疼痛评分、肿胀性评分分别为(4.49±1.01)分、(5.22±1.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7±1.25)分、(7.19±1.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内旋活动度、屈伸活动度、外旋活动度分别为(25.73±4.27)°、(110.42±6.89)°、(35.24±4.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86±4.03)°、(98.77±6.52)°、(28.87±3.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伸膝峰力矩值、H/Q、屈膝相对峰力矩值分别为(105.52±7.06)N/m、(65.55±6.20)%、(110.25±7.15)N/(m·k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41±6.85)N/m、(57.46±5.65)%、(98.79±6.57)N/(m·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改良托马斯试验膝屈曲角度、步长、步速分别为(63.52±6.14)°、(70.63±5.75)cm、(1.46±0.41)m/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74±5.
- 魏昱博王娅宋晓飞李雷尹锐锋裴飞舟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柔韧性膝关节功能
- 以McBride手术原理为主要方法矫治Ⅳ型复拇指术后后遗畸形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小儿WasselⅣ型复拇术后畸形的矫正方法。[方法]自2002年2月-2008年12月,应用McBride手术原理结合综合矫治的方法,治疗Ⅳ型复拇术后遗畸形32例36指。[结果]32例36指,术后进行1-5年(平均28个月)随访,按TAM评定法优良率为100%,拇指外形及功能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应用以McBride手术原理为主要方法矫治该型畸形,手术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取得较好疗效。
- 李志安李振武李刚杨国志裴飞舟
- 关键词:复拇指畸形掌指关节后遗畸形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婴幼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婴幼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5例3岁以下婴幼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施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外观好,质地良好,厚薄均匀,色泽与周边正常皮肤相似。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手术操作及设计简便,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是修复婴幼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 裴飞舟李志安李振武
- 关键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婴幼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 尿毒症患者合并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处理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合并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处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例15处骨折病例保守治疗4例,手术治疗5例。手术前后均规律透析(3次/周),术中注意血容量变化,术后处理全身情况。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切口延期拆线愈合,骨折均获得愈合,但较正常病人愈合时间长,最长愈合时间为24月。1例应用头孢吡肟后出现烦躁不配合而出现人工髋关节脱位,发现后即行牵引复位,经治疗缓解后未再出现脱位。结论尿毒症合并骨折患者经术前正规治疗及术后恰当处理,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 裴飞舟李振武尹瑞峰李志安
- 关键词:尿毒症骨折手术
- 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 2015年
- 目的:系统评价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近1年来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80例,年龄18~49岁,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均为40例。试验组在治疗时接受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对照组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观察及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在80例患者中,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有效率91.03%,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有效率为83.67%。经x^2检验两两比较,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的有效率均高于单独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P值为0.042。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组无论是在手术时间,还是在患者下地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组,并且上述数值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5、0.031和0.043)。结论: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对脊髓型颈椎病对神经的压迫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裴飞舟
- 关键词: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脊髓型颈椎病
-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效果。方法本科2004年7月~2011年12月对23例25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男9例,女14例,年龄27~63岁,Hartofilakidis分期Ⅰ期9髋,Ⅱ期13髋,Ⅲ期3髋。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21~60分,平均38分。结果本组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36个月,平均13个月,疼痛均消失,末次随访关节Harris评分为81~89分,平均86分,较前提高48分,无感染及血管损伤、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效果良好。
- 杨国志李振武李志安尹锐峰裴飞舟
- 关键词:手术随访
-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
-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对2005.3~2005.12收治的5例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病人采取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减压/椎板切除减压, 前路行椎间盘切除/椎体切除、椎...
- 尚显文裴飞舟
-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前后路联合手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