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苏龙

作品数:17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历史地理
  • 6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华侨
  • 4篇政治
  • 4篇华人
  • 4篇话语
  • 4篇话语变迁
  • 3篇死因
  • 2篇心态
  • 2篇社会
  • 2篇晚清
  • 2篇民初
  • 2篇民国
  • 2篇华侨华人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化
  • 1篇地方实力派
  • 1篇地方士绅
  • 1篇地方自治
  • 1篇地方自治思想
  • 1篇电脑
  • 1篇心理

机构

  • 8篇浙江大学
  • 3篇深圳职业技术...
  • 2篇南开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泉州师范学院
  • 1篇广东商学院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17篇蔡苏龙
  • 6篇牛秋实
  • 1篇曹秀华
  • 1篇胡桂芳

传媒

  • 2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史
  • 1篇长沙电力学院...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南通师范学院...
  • 1篇漳州师范学院...
  • 1篇益阳师专学报
  • 1篇东南亚研究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松辽学刊(社...
  • 1篇云梦学刊
  • 1篇泉州师范学院...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深圳职业技术...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历史教学(下...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6篇2002
  • 5篇200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张謇、袁世凯交往与民初政治变局被引量:2
2001年
张謇是中国近代知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是中国近代化史上一位颇具影响的人物。近年来 ,学术界对他的经济思想及其实业活动、文化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以及在清末立宪中的表现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研究。然而 ,他与袁世凯的一段交往 ,却鲜为人知。从张謇与袁世凯交往可以窥探中国在晚清民初的环境下各种势力的交叉、分隔中 ,袁氏如何夺取政权 ,登上总统的宝座。当时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势单力孤 ,袁世凯以掌握新军实权这一政治军事资源 ,同晚清地方士绅特别是以张謇为首的地方实力派联合 ,取代了清朝的统治。这里有历史的必然逻辑 ,而决不是偶然的。
蔡苏龙牛秋实
关键词:袁世凯交往地方实力派晚清民初军事资源地方士绅
“华侨”的概念与定义:话语的变异被引量:3
2003年
华侨是一个具有“二重角色”的海外移民群体,“华侨”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语 境中,有其不同的内涵。鸦片战争前大都是用“唐人”、“贱民”、“化外颓民”等称呼华侨,后来又有“猪仔”、 “苦力”、“华工”等词语。当前对于华侨的含义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本文认为,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不承认双重国籍,使得移居海外的人中具有中国公民身份者比例大幅度减少,因而“华侨”一词已逐渐落后于 时代,应该以“华人”取而代之,或者将两者合称为“华侨华人”。
蔡苏龙
关键词:华侨话语变迁
清末民初杨度“君宪救国”思想述论被引量:8
2002年
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杨度持君宪救国思想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一是完全否定 ,认为是逆民主潮流的反动政治思想 ,毫无进步可言。另一种分两个阶段来评价 ,认为 190 8年 4月在他进入宪政编查馆或辛亥革命之前 ,其君宪救国思想有一定进步性 ;而在辛亥后则站到了民主共和的对立面 ,起着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作用。我们认为 ,这是不客观的。实际上 ,从 190 2到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之后 ,其君宪救国的政治理念是一以贯之的 ,只是前后政治倾向稍有侧重。辛亥前 ,他倾向于英国君主立宪模式 ,辛亥后民初社会的“典范危机”的失序混乱时势 ,他倾向于日本的立宪模式 ,希图以国家、君主之绝对权威来整合失序的混乱社会 。
蔡苏龙牛秋实
关键词:清末民初国会宪政政治思想
张謇与晚清地方自治
2001年
地方自治是晚清宪政的重要内容 ,曾在清末民初社会乃至以后的中国历史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张謇始终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办实业、办教育是如此 ,参加立宪运动和倡议地方自治也是如此。张謇的地方自治思想及在江苏的地方自治实践具有历史进步性。
蔡苏龙牛秋实
关键词:地方自治立宪运动地方自治思想
“华侨”“华人”的概念与定义:话语的变迁被引量:4
2002年
“华侨”、“华人”可以说是具有普遍性的现代用法。在对“华侨”、“华人”一词的缘起进行考证的基础上,对华侨、华人的概念与定义的不解释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指出了当今发生了从华侨到华人的话语变异。
蔡苏龙牛秋实
关键词:华侨华人话语变迁
学术与政治碰撞的悲剧: 王国维死因之心态探析被引量:1
2001年
关于王国维死因,从其自沉以后至今,一直有种种不同说法。由于王国维的重大学术成就,人 们很容易将他看成是一个醉心学术研究,并不关心政治的人。其实并非如此,王也是一个食人间烟火的知识分子, 从当时的政治背景可以看出,他并没有超然于政治之外。我们认为,王国维生活在清末民初社会,他的自沉原因, 应置于民国初年社会的背景下来考察,从其对民国社会的心理心态和政治态度来探寻更容易得出合理的结论。 他的死因是民国“世变”的结果,是他对清朝复辟失败的绝望和对民国初年社会现实的忧惧等多重因素聚合的结 果,但根本原因却是学术与政治碰撞的恶果。
蔡苏龙胡桂芳
关键词:民国死因政治心态
全球化进程中的华人离散社群问题探讨被引量:7
2006年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全球化进程中的族群离散及全球化与华人离散社群的关系问题,着重考察和分析了华人离散社群的文化内涵以及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分合,揭示其本土化与跨国性的一些历史含义,指出在全球化多重语境下华人离散社群出现了认同的流离和转向。
蔡苏龙
“华侨”、“华人”的概念与定义:话语的变迁被引量:1
2002年
“华侨”、“华人”可以说是具有普遍性的现代用法。本文对“华侨”、“华人”一词的缘起作了一番考证 ,对华侨、华人的概念与定义的不同解释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分析 ,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指出当今发生了从华侨到华人的话语变异。
蔡苏龙牛秋实
关键词:华侨华人话语变迁
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儒商伦理的形成被引量:5
2008年
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前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但没有进入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原因是中国商人的发展主要用来发展不动产和消费品的生产,徽商和晋商就是这种类型。本文立足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与儒商伦理形成的关系作了考察,并着重分析了其对明清后期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蔡苏龙曹秀华
关键词: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徽商儒商
王国维死因之心因探析
2001年
关于王国维的死因,从其自沉以后至今,一直有种种不同的说法。由于王国维的重大学术成就,人们很容易将他看成是一个醉心学术研究、并不关心政治的人。其实不然,王也是一个食人间烟火的知识分子。从当时的政治背景可以看出,他并没有超然于政治之外。王国维生活在清末民初社会,他的自沉原因,应置于民国社会的背景下来考察,从其对民国社会的心理心态和政治态度来探寻,更容易得出合理的结论。他的死其根本原因是民国“世变”的结果,是学术与政治碰撞的恶果,是他对清朝复辟失败的绝望和对民国初年社会现实的忧惧等多重因素聚合的结果。
蔡苏龙
关键词:人生观死因政治心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