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慧颖

作品数:35 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9篇林火
  • 7篇土壤
  • 6篇叶面
  • 6篇叶面积
  • 6篇植物
  • 6篇白桦
  • 5篇阔叶
  • 4篇叶面积指数
  • 4篇森林火灾
  • 4篇森林生态
  • 4篇生态系统
  • 4篇碳密度
  • 4篇森林火
  • 3篇冻土
  • 3篇多年冻土
  • 3篇叶片
  • 3篇植物叶
  • 3篇森林生态系统
  • 3篇生产力
  • 3篇树种

机构

  • 35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中国科学院西...
  • 2篇国家林业和草...
  • 1篇中国林科院

作者

  • 35篇蔡慧颖
  • 15篇金光泽
  • 10篇杨光
  • 10篇刘志理
  • 7篇邸雪颖
  • 5篇孙龙
  • 4篇李凤日
  • 4篇张吉利
  • 3篇刘妍妍
  • 2篇舒立福
  • 2篇于宏洲
  • 2篇王全波
  • 2篇李明文
  • 1篇李楠
  • 1篇王晓红
  • 1篇韩宇
  • 1篇刘菲
  • 1篇台秉洋
  • 1篇楚旭
  • 1篇李冰

传媒

  • 4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冰川冻土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森林工程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温带林业研究
  • 1篇高教学刊
  • 1篇陆地生态系统...
  • 1篇教育科学文献

年份

  • 5篇2025
  • 5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叶面积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叶面积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得样本集;获得样本集中每片样叶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实测值;根据样本集的所有样叶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实测值,构建用于预测叶面积的经验模型;将样本集按照多个时期分为多个...
刘志理蔡慧颖金光泽李凤日
文献传递
提高植物冠层分析仪测量叶面积指数季节变化精度的方法
提高植物冠层分析仪测量叶面积指数季节变化精度的方法,它涉及一种提高测量叶面积指数季节变化精度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因自身局限性而存在测量误差,使检测得到的森林生态系统随季节动态变...
金光泽刘志理蔡慧颖刘妍妍樊绪富
文献传递
森林火灾损失评估方法体系研究综述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借鉴国外森林火灾损失评估方法和评估系统,重点剖析了现阶段我国森林火灾损失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制定适用于我国的森林火灾损失评估体系,探讨了构建我国森林火灾损失评估体系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未来森林火灾损失评估研究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杨光舒立福邸雪颖蔡慧颖
关键词:森林火灾
火烧强度对白桦枝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以大兴安岭地区典型树种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火烧强度下白桦枝叶的碳(C)、氮(N)、磷(P)的质量分数和土壤化学属性,分析了不同火烧强度下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以及火烧强度对土壤与白桦枝叶化学计量特征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白桦叶C的质量分数、P的质量分数和w(C)∶w(N)均随火烧强度的增加而升高,而N的质量分数、w(C)∶w(P)和w(N)∶w(P)随火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白桦枝P的质量分数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加而升高,w(C)∶w(P)和w(N)∶w(P)随火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而枝的C的质量分数、N的质量分数和w(C)∶w(N)在不同火烧强度下均无显著差异。(2)白桦枝叶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化学属性显著相关(p<0.05),但两者相关关系在不同火烧强度下存在差异。
孙龙包满意胡同欣蔡慧颖
关键词:白桦化学计量土壤养分叶片
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的碳密度与生产力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样地清查和异速生长方程法,量化了处于衰退状态的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的森林碳密度和生产力.结果表明:2011年森林碳密度总量为268.14 t C·hm-2,其中植被碳密度、碎屑碳密度和土壤碳密度分别为74.25、16.86和177.03 t C·hm-2.2006—2011年,乔木层碳密度从80.86 t C·hm-2减少到71.73 t C·hm-2,主要树种冷杉、白桦、云杉和兴安落叶松的碳密度年均减少比例分别为0.5%、1.2%、2.7%和3.7%,毛赤杨、红松和花楷槭的碳密度年均增加比例分别为2.9%、3.9%和7.2%.森林净初级生产力(NPP)为4.69 t C·hm-2·a-1,地下部和地上部NPP比值为0.56,凋落物损失部分是总NPP的最大组分,所占比例为34.5%.森林生态系统中2个主要碳输出途径异养呼吸和粗木质残体分解的年通量分别为293.67和119.29 g C·m-2·a-1.森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为55.90 g C·m-2·a-1.研究结果表明,处于衰退状态的谷地云冷杉林仍具有一定的碳汇功能.
蔡慧颖邸雪颖金光泽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
白桦细根功能性状和根际细菌群落随火后时间的变化被引量:3
2024年
根际微生物在植物养分获取以及碳、氮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植物细根(包括吸收根和运输根)与根际微生物群落关系密切。阐明火后森林恢复过程中先锋树种细根性状的变化与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关系,可为基于细根和根际微生物动态的火后植被恢复管理提供理论支持。该研究以大兴安岭30年时间序列火烧迹地先锋树种白桦(Betulaplatyphylla)为研究对象,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火后恢复过程中白桦根际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性质和细根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火后恢复时间显著影响土壤pH、吸收根性状和根际细菌α多样性。随火后时间的增加,土壤p H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吸收根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火后9年是白桦根际细菌α多样性逐渐回升的转折点。不同火后恢复时间根际细菌群落主要优势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主要优势属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玫瑰弯菌属(Roseiarcus)、酸球菌属(Acidipila)以及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等优势属的相对丰度在不同火后恢复时间中差异显著。根际细菌α多样性主要受土壤pH和吸收根比根长的显著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受细根的碳、氮含量和运输根磷含量的影响。综上,细根、土壤和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共同影响了根际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从而塑造了根际环境,促进火后生态系统的恢复。
蔡慧颖梁亚涛娄虎杨光孙龙
关键词:先锋树种根际细菌群落
择伐对阔叶红松林碳密度和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准确量化森林碳密度和净初级生产力(NPP)对于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小兴安岭原始阔叶红松林和择伐(择伐强度30%,择伐对象为大径级红松)34年后的阔叶红松林为对象,采用样地清查和异速生长方程法测定了不同林分的碳密度和NPP.结果表明:原始林和择伐林的碳密度总量分别为(397.95±93.82)和(355.61±59.37)t C·hm-2,其中植被碳密度、碎屑碳密度、土壤碳密度分别占总碳库的31.0%、3.1%、65.9%和31.7%、2.9%、65.4%,两者的总碳密度和各组分的分配比例均无显著差异.原始林和择伐林的NPP总量分别为(6.27±0.36)和(6.35±0.70)t C·hm-2·a-1,乔木层、灌木和草本层、细根所占比例分别为60.3%、2.0%、37.7%和66.1%、2.0%、31.2%,两者的总NPP和各组分的贡献率均无显著差异.而原始林和择伐林中针、阔叶的NPP比例分别为47.24∶52.76和20.48∶79.52,两者差异显著.择伐34年后阔叶红松林的碳密度和NPP均达到了择伐前水平.
刘琦蔡慧颖金光泽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碳分配
大兴安岭偃松林火灾损失评估及案例分析
2025年
【目的】通过选择合适的森林损失评估方法,有助于科学配置防火资源,同时还可以为灾后火烧区域恢复更新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利用火灾前后卫星资料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2017年大兴安岭地区的一起森林雷击火灾为例,精确界定过火面积;运用价值评估法,建立森林雷击火灾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全面评估雷击火灾造成的损失以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为森林雷击火灾后的生态修复提供决策依据。【结果】此次火灾直接经济损失为494.43万元,生态损失合计为394.57万元,此次火灾损失合计约为889万元。【结论】我国对森林火灾的调查评估还处于持续发展的阶段,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使得调查和评估结果愈发符合实际情况,达到真正能为森林防火与火后生态修复提供可靠实用的方法资料。
张国强蔡慧颖张吉利张吉利王烁杜阳黄艳
关键词:雷击火灾直接经济损失生态修复
一种灭火器喷头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灭火器喷头,可以通过二级弹簧推动二级滑动杆和二级密封球及一级弹簧推动一级滑动杆和一级密封球,实现对消防栓的彻底密封;还可以通过密封垫和密封导向套对灭火器喷嘴上端形成密封...
杨光孙建于宏洲蔡慧颖邸雪影
计划火烧对红松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关系的影响
2025年
生物多样性在调节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干扰因子,森林地上、地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会因火的作用发生显著变化。然而,对于计划火烧后生物多样性如何影响森林生物量积累和养分可利用性等相关生态系统功能(即: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MF))的认识仍知之甚少。该研究选择了黑龙江省鹤岗市红旗林场2018年开展计划火烧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在火后4年林内环境趋于稳定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估了计划火烧后林下植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效率性状和数量性状)和土壤微生物(真菌和细菌)多样性与EMF的关系,发现计划火烧增加了林下植物多样性和EMF。植物多样性中数量性状(单位面积叶片总氮含量)和功能多样性(叶干物质含量的功能分散指数)与EMF均显著正相关,地下微生物多样性对EMF的作用不显著。计划火烧对EMF变异的解释度最高(33.7%),其次是数量性状(27.5%)和功能多样性(13.9%)。研究结果表明,在红松人工林,增加群落内林下植被的养分积累和植物性状的多样性是提高计划火烧后EMF的有效策略。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森林管理中,计划火烧不仅是降低森林火险的有效方式,同时也将对维护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和EMF起到积极作用。
李冬梅李冬梅孙龙胡同欣韩宇蔡慧颖
关键词:林下植物多样性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数量性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