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新卫
- 作品数:33 被引量:70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术后胆漏28例防治体会被引量:1
- 2005年
- 杨树鹏蒋新卫
- 关键词:胆道外科手术手术后并发症胆汁漏
- 情绪波动与胰腺癌发生风险的关系——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与中介分析
- 2024年
- 目的 运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TSMR)评估情绪波动(mood swings)与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之间的关联并且通过多变量孟德尔随机化(MVMR)确定情绪波动与胰腺癌之间的潜在中介。方法 情绪波动的汇总统计数据来自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使用了来自220种人类表型遗传关联的跨群体图谱作为胰腺癌的汇总数据。身体质量指数(BMI)与几种常见的胰腺癌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数据分别来自英国生物银行及IEU数据库。采用逆方加权法、MR-Egger、加权中位数、简单众数法、加权众数法来研究情绪波动与胰腺癌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一系列敏感性分析来评估结果的稳定性。结果 基因预测的情绪波动对胰腺癌存在正向因果关系,以逆方差加权(IVW)为例,遗传决定的情绪波动患者发生胰腺癌风险增加(OR=2.05,95%CI:1.21~3.48)。在用MVMR校正BMI后,情绪波动与胰腺癌的关联被削弱(OR=1.45,95%CI:0.94~2.23)。中介分析估计BMI在情绪波动与胰腺癌风险的因果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比例为48.2%。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情绪波动与胰腺癌的发生风险正相关,可能通过影响BMI介导。
- 杨光蒋新卫
- 关键词:情绪波动体重指数胰腺癌遗传学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迟发性腹腔出血的诊治体会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合并迟发性腹腔出血的诊治体会。方法总结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腹腔出血患者的诊治过程及体会。结果 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迟发性腹腔出血患者中,1例经过DSA介入治疗后痊愈,1例经过DSA介入治疗合并腹腔感染,腹腔清创后行全胰切除,1例经过二次DSA介入栓塞治疗后,再次出血行手术缝扎止血痊愈后出院。结论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是PD术后胰瘘合并迟发性腹腔出血的重要手段。
- 吴建武秦安成乔志明黄博蒋新卫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出血胰瘘
- 胆囊癌72例的外科治疗被引量:6
- 2005年
- 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治疗的72例胆囊癌的临床资料,总结胆囊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提高胆囊癌生存率的方法。结果:72例胆囊癌中,按照Nevin分期,Ⅰ期12例,Ⅱ期17例,Ⅲ期17例,Ⅳ期16例,Ⅴ期10例。13、、5年生存率Ⅰ均为100%,Ⅱ期为100%、71%、41%,Ⅲ期为50%、29%、12%,Ⅳ期为28%、14%、0,Ⅴ期者均未超过1年。提示:早期诊断和手术切除是提高胆囊癌生存率的关键。Ⅰ、Ⅱ期胆囊癌患者行单纯胆囊切除即可获得良好的生存率,对有高危因素的胆囊结石及隆起样病变患者,应行预防性胆囊切除。
- 钱永坤蒋新卫顾新华谭纪伏姚成汉
- 关键词:胆囊癌外科手术并发症胆囊结石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迟发性门静脉系统出血一例
- 2022年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恶性或良性胰头肿瘤和壶腹部肿瘤的标准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大、脏器切除多、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复杂等特点[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PD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显著提高,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尤其是胰腺切除术后出血(postpancreatectomy hemorrhage,PPH)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其发生率在2.5%~20.2%,而致死率可高达56.2%[2]。
- 章聪许耀鹏柳弼仁陆轶杰蒋新卫吴建武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门静脉系统迟发性出血术后胰瘘覆膜支架
- 124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差异比较被引量:1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诊治的124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一期缝合组(71例)和T管引流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治疗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高血压、糖尿病、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总胆红素、术前胆总管直径、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胆漏等治疗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与T管引流组比较,术前单发胆总管结石比例多(33例比15例)、手术时间短[(100.14±38.90)min比(140.45±54.17)min]、术中出血少[(35.70±30.17)ml比(49.53±34.58)ml]、术后Winslow孔引流管拔除时间晚[(7.15±2.61)d比(5.45±3.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控一期缝合手术适应证,由能娴熟操作腹腔镜及胆道镜的普外科医生操作的条件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疗效好于T管引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翟敏秦安成钱易黄博陆轶杰乔志明蒋新卫吴建武
- 关键词:腹腔镜T管引流一期缝合
- p53基因在肝癌发展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p53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肿瘤抑制基因,许多肿瘤伴有p53基因突变。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在肝脏癌变过程中,许多癌基因被激活,同时抑癌基因失活。p53基因失活在肝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具体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明确。p53可调控细胞周期和凋亡、参与细胞代谢和细胞自噬、促进肝癌侵袭及转移。因此,深入研究p53基因在肝癌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杨光蒋新卫
- 关键词:肝癌P53细胞周期细胞代谢细胞自噬
- 以闭襻性结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创伤性膈疝1例诊治体会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总结以闭襻性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膈疝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科收治的以闭襻性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1例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经全胸部X线平片、立位腹部X线平片及胸腹部CT明确诊断为闭襻性结肠梗阻、创伤性膈疝(疝内容物为横结肠),急诊手术行嵌顿的疝内容物复位、膈肌修补及切除阑尾经阑尾残端行肠管减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仔细的病史采集和查体是明确诊断的基础,全胸部X线平片、立位腹部X线平片及胸腹部CT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诊断明确后应及时手术,术中结肠梗阻可经阑尾残端行肠管减压。
- 严小贵蒋新卫
- 关键词:创伤性膈疝肠梗阻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 2024年
- 目的通过Meta分析国内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医学文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其他资源途径等检索既往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采用Revman 5.4及STATA进行相关Meta分析,并分析纳入研究的异质性及发表偏倚,确保研究分析的可靠性。结果共纳入16项回顾性研究。Meta分析结果示:糖尿病、高血压病、术前白蛋白、术前是否减黄、肿瘤性质、胃排空延迟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是否发生迟发性出血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高龄(SMD=0.16,95%CI:0.02-0.29,P=0.02)、男性(OR=1.77,95%CI:1.43-2.18,P<0.001)、术前总胆红素(OR=0.28,95%CI:0.04-0.51,P=0.02)、血管重建(OR=1.75,95%CI:1.08-2.84,P=0.02)、胰腺质地偏软(OR=0.39,95%CI:0.23-0.66,P=0.0005)、胰管直径<3 mm(OR=0.53,95%CI:0.35-0.81,P=0.004)、胰漏(OR=4.04,95%CI:3.19-5.13,P<0.001)、胆漏(OR=4.04,95%CI:2.83~5.76,P<0.001)及腹腔感染(OR=6.61,95%CI:4.60-9.51,P<0.001)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与糖尿病、高血压病、术前白蛋白、术前是否减黄、肿瘤性质、术后胃排空延迟无显著相关性。年龄、性别、术前总胆红素、血管重建、胰腺质地、胰管直径、胰漏、胆漏、腹腔感染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
- 杨光吴建武蒋新卫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迟发性出血META分析
- 门脉高压症合并下消化道出血1例
- 2002年
- 蒋新卫江文浩
- 关键词:门脉高压症下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