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评
- 作品数:60 被引量:87H指数:5
- 供职机构: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粤东客家传统农耕习俗略论被引量:1
- 2008年
- 宋明以来,客家人在开发粤东山区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传统农耕习俗。这既反映客家人重视与自然的关系,充分利用时令和山区自然条件安排各种农耕活动;也体现客家人重视与社会的关系,不断融合南方土著民族的生产习俗,形成显著山区经济的特色。研究客家传统农耕民俗,成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客家传统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视角。
- 肖文评王濯巾
- 关键词:客家人农耕习俗山区经济
- 中国传统古村落:大埔县百侯村
- 2018年
- 百侯是位于梅州市大埔县东南部的一个聚落,距县城湖寮镇10公里。2009年被广东省文联等评为“广东省古村落”,2010年被国家文物局、住建部评为全国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3年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2014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 肖文评
- 关键词:古村落历史文化名镇旅游风景区
- 祖先开基的传说与解读——以大埔县百侯杨氏为中心
- 2011年
- 通过对粤东大埔县百侯杨氏个案的研究,运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结合史实,解读祖先开基的传说故事,揭示出客家社会与文化早期深受畲瑶族群影响的历史事实。
- 肖文评
- 关键词:客家
- 广东省古村落:梅江区西阳镇仙花村
- 2022年
- 梅州地处粤东北山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传统乡村社会基本延续。近年来随着村落人口外流增多,传统村落“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但因为客家人对传统文化的固守,传统村落基本保持完整,村落宗族、民俗等活动依然延续。先后有6个村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40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名录;有8个村镇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57个村落被评为广东传统(古)村落,这在广东全省各地市中是数量最多的。为让读者感受梅州古村古镇古村落的风采,本栏目将陆续刊出梅州市各县区的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传统(古)村落,敬请期待。
- 肖文评
- 关键词:传统村落古村落人口外流
- 明清之际粤东北地区的民间信仰与社会变迁——以大埔县白堠村为例被引量:4
- 2008年
- 根据陈春声、唐立宗、胡希张等学者的研究,明清之际的粤东北山区发生了显著的社会变迁,由动乱频繁的"盗窟"发展成为社会稳定的"邹鲁乡"。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所收集的民间文献和口述资料,结合官方文献和个人文集,具体探讨大埔白堠村的民间信仰在明清之际地方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在地方士绅的倡导和支配下,以儒家伦理为指导,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迁过程,从而形成后来被认为既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又符合国家礼仪制度和儒家伦理的客家民间信仰。
- 肖文评
- 关键词:明清之际
- 中国古村落:梅县区桃尧镇桃源村被引量:1
- 2019年
- 梅州地处粤东北山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传统乡村社会基本延续。近年来随着村落人口外流增多,传统村落“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但因为客家人对传统文化的固守,传统村落基本保持完整,村落宗族、民俗等活动依然延续。
- 肖文评
- 关键词:古村落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区传统村落乡村社会人口外流
- “客家”称谓之始与永安社会——以清初屈大均《永安县次志》为中心被引量:5
- 2011年
- 随着客家研究热潮的兴起,对于"客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直接影响到客家社会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康熙二十六年广东著名学者屈大均所编《永安县次志》为中心,结合当地族谱等民间文献,讨论"客家"称谓之始与当时永安的客家社会;认为《永安县次志》所提"客家"是至今所见最早的文字记载,所载围楼、风俗等,与梅州地区大同小异;研究明末清初的永安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对于研究客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肖文评
- 关键词:客家屈大均客家社会
- 地方贸易发展与宗族复兴——以清至民国时期江西乐安县流坑董氏为例被引量:5
- 2004年
- 入清以来,乐安县流坑董氏宗族在曾经发达的科举业迅速衰落后,以宗族组织为依托,控制了乌江上游的山林和竹木买卖,使族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商贸也成为族人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作为回报,商人积极参与乡村和宗族建设,使董氏宗族得以复兴。
- 肖文评
- 明清时期粤东北地区的墟市、商人与地域社会发展略论——以梅潭河流域的大埔县百侯墟为中心被引量:2
- 2013年
- 以韩江上游梅潭河流域的大埔县百侯墟为中心,探讨粤东北客家地区的墟市、商人与地域社会发展的关系。认为墟市的兴起与地理因素有关,而发展和繁荣则缘于区域间的经济分工和地方人文兴盛。墟市贸易的繁荣,商人对乡村社会的回报,不仅给当地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为当地文教的兴盛和社会建构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对梅潭河流域地域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
- 肖文评
- 明末清初粤东大埔县白堠乡村社会变迁
- 一般认为,客家人重视文化,历来有崇文重教的习俗,素以"文化之乡"称誉于世。在客家研究的开拓者罗香林教授的研究视野中,大埔县的文化具有相当特殊的地位。他在讨论客家人文中心时,认为在朱明一代,"以惠汀各属,及赣南各客家住地,...
- 肖文评
- 关键词:明末清初科举考试康熙年间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