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高青
-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对患者前庭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选对象为2001年至2009年由同一术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且均为术后6个月以上年龄大于6岁的患者。排除1例非前庭因素自行放弃使用人工耳蜗者,共有12例患者参与本研究。应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VEMP)检查进行前庭功能检测,以p13、n23波潜伏期与振幅作为评定指标。结果12例患者双侧短声刺激p13波和n23波出现率为50%(6/12)。诱发出波形的手术耳组p13潜伏期与非手术耳组相比,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耳组n23潜伏期与非手术耳组相比,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P13-n23|手术耳组与非手术耳组相比,两者无显著性差异(t=0.009,P〉0.05)。手术耳组振幅低于非手术耳组振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对VEMP的传导并无影响,但可造成手术耳VEMP振幅下降,可能与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手术刺激或长期的电极植入对球囊功能的影响有关。
- 罗高青林少莲林有辉张榕
-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前庭功能检查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 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耳鸣的临床应用效果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研究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耳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4例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7例)与实验组(47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耳鸣习服疗法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耳鸣烦躁级量化结果、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总适应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耳鸣烦躁级量化结果均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鸣患者接受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病情好转,值得推广应用。
- 罗高青林细康蔡艳绯李晓荣
- 关键词:耳鸣
-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变化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通过检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PCIV)患者前庭神经电生理和眼动功能的变化以探讨PCIV的前庭功能变化。方法对已经由临床和磁共振动脉成像或CT血管造影证实为PCIV的患者分别进行颈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眼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视频眼震电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及前庭双温交替试验(alternate bithermal caloric test,BT)等检查,并将各项检测数据与对照组的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cVEMP,o VEMP的潜伏期及左侧峰间振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和对照组cVEMP左右侧潜伏期差异分别为(t=11.4、9.55、7.17和7.71,P〈0.00)。左侧峰间振幅差异(t=3.07,P〈0.00)。oVEMP左右侧潜伏期差异分别为(t=7.88、5.35、7.58和6.39,P〈0.00)。左侧峰间振幅差异为(t=2.33,P〈0.00);右侧峰间振幅及双侧振幅差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G检查病例组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及视动试验的异常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扫视试验:χ~2=7.35,P〈0.01;平稳跟踪试验及视动试验:χ~2=8.08,P〈0.005)。病例组半规管轻瘫指数阳性率43%,对照组18%,两组半规管轻瘫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P〈0.05)。结论 VEMP主要检测前庭神经的电生理变化,VNG和BT注重于视眼动和视前庭功能检测,能够在神经体征和影像学变化出现前敏感检测出PCIV的前庭功能异常变化,对PCIV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较大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林细康季晓林罗高青叶华严金柱
- 关键词:眩晕前庭功能试验眼震电图描记术后循环缺血
- 人工耳蜗植入术对前庭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对前庭功能的影响。
患者与方法:
本研究入选对象为2001年至2009年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由同一术者行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术后6个月以上,并于2009年11月...
- 罗高青
-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前庭功能检查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 文献传递
- 迟发性膜迷路积水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迟发性膜迷路积水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40耳)迟发性膜迷路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纯音测听、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高刺激ABR、前庭双温试验等结果。主要予以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结果37例患者均为中、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聋。膜迷路积水与听力下降同侧25例,对侧9例,双侧3例。水平半规管和球囊均有积水10例,水平半规管积水9例,球囊积水15例,VEMP和双温试验均正常3例。VEMP正常12例,异常者25例,其中6例患侧p13-n23振幅消失,5例p13潜伏期延长,14例患侧p13-n23低振幅。37例患者中一周内完全控制眩晕发作18例;眩晕明显减轻、二周后完全控制17例;2例行化学迷路切除后眩晕未再发作。结论迟发性膜迷路积水的诊断应依据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前庭双温试验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等检查结果综合判定;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是主要治疗药物。
- 陈曦罗高青林少莲张榕吴子明
-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研究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8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40耳)。对照组实施鼓膜穿刺抽取积液的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鼓室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为(10.27±1.27)d,短于对照组的(17.45±2.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鼓膜穿刺联合鼓室内注射药物的治疗方法 ,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罗高青
- 关键词:曲安奈德分泌性中耳炎
- 巴曲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突发性耳聋患者不良反应及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在地塞米松给药基础上取巴曲酶联用对不良反应及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听力水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观察组呕吐持续时间、耳鸣持续时间、听力恢复时间、眩晕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84、8.149、6.879、4.113,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频、低频听力阈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发性耳聋在地塞米松给药基础上,取巴曲酶联用,可提高总有效率,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改善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改善听力状况,且具一定安全性。
- 林清花蔡艳绯罗高青
-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地塞米松巴曲酶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