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创面
  • 2篇烧伤
  • 1篇压疮
  • 1篇愈合
  • 1篇伤患者
  • 1篇伤口
  • 1篇伤口愈合
  • 1篇烧伤后
  • 1篇烧伤患者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恢复
  • 1篇头皮
  • 1篇气垫床
  • 1篇取皮
  • 1篇缺损
  • 1篇缺损创面
  • 1篇瘙痒
  • 1篇立体型
  • 1篇膜技术
  • 1篇难愈性

机构

  • 4篇玉林市第一人...

作者

  • 4篇秦志英
  • 3篇梁妍艳
  • 2篇董善秋
  • 2篇莫春燕
  • 1篇陈春
  • 1篇陈洁
  • 1篇阙香君
  • 1篇彭春芳

传媒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科技与健康
  • 1篇健康导刊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全流程护理管理对头皮供区取皮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全流程护理管理对头皮供区取皮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2月至2025年2月收治的70例头皮取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使用全流程护理管理,将两组头皮供区伤口完全愈合时间、取皮手术间隔时间、换药时疼痛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入院时、出院前患者护理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头皮供区伤口完全愈合时间、取皮手术间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3、5 d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皮供区取皮患者使用全流程护理管理可有效缩短头皮供区伤口完全愈合时间、取皮手术间隔时间,患者术后疼痛低,满意度高,值得借鉴。
秦志英陈洁
关键词:伤口愈合
关于烧伤后创面瘙痒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烧伤愈合后的创面瘙痒症经常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再加上烧伤有可能导致患者毁容甚至残疾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烧伤后创面瘙痒一般认为是深度烧伤患者治疗后期或创面愈合后新皮肤出现诱导抓搔冲动的感觉。统计显示,给予干预措施后仍有87%烧伤患者创面治疗后期或愈合后出现瘙痒。烧伤后创面瘙痒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止痒办法,烧伤后创面瘙痒症的机制目前也没有统一的解释。笔者对近几年来烧伤后创面瘙痒的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莫春燕秦志英董善秋梁妍艳阙香君
关键词:烧伤创面瘙痒
骨水泥诱导膜技术在难愈性及继发立体型缺损创面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5年
探讨骨水泥诱导膜技术(induced membrane technique,IMT)对难愈性及继发立体型缺损创面患者住院及治疗时间的影响。选择2023—2025年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难愈性及继发立体型缺损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IMT组和VSD(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组,比较骨水泥诱导膜技术(IMT组,n=35)与传统清创+VSD治疗(VSD组,n=30)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后,IMT组创面闭合时间、总住院天数均短于VSD组,总治疗次数明显少于VSD组(P<0.05);治疗7天、14天,IMT组VAS评分明显低于VSD组(P<0.05);IMT组术后深部感染率、IL-6、CRP水平低于VSD组(P<0.05);IMT组各项直接成本均低于VSD组(P<0.05)。研究发现,骨水泥IMT产生的诱导膜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稳定创面,利于创面早期修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薛君荣周文昌李永超秦志英梁妍艳
关键词:难愈性
智能按摩气垫床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按摩气垫床在大面积烧伤预防创面加深或压疮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我科收治的6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对,随机分为A组,32例临床使用按摩气垫床16~32 d;B组30例,进行常规处理,观察两组患者创面加深或压疮情况。结果经过为期16~32 d按摩气垫床的使用,所有患者未发生创面加深或压疮。而对照B组出现4例患者创面加深或压疮,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09,P<0.05)。结论按摩气垫床具有预防创面加深或压疮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莫春燕董善秋陈春秦志英彭春芳梁妍艳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气垫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