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 作品数:30 被引量:11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探析被引量:1
- 2022年
- 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它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谁培养青年、新时代青年的成才标准、新时代青年如何成才等重要问题,为新时代青年践行建设祖国的使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出了动员之声。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观,并受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影响,同时它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青年观的科学继承与发展。
- 彭畅王静
- 关键词:青年成才理论渊源
- 恩格斯探索社会形态理论进程的逻辑考察——兼驳“马恩对立论”
- 2013年
- 恩格斯通过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发展和影响揭示了社会结构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初步形成了社会形态理论。这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指认的"另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既不是机械决定论,也不是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篡改,相反,正是这条道路所达到的科学见解奠定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的基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共同合作,社会形态理论诞生。因此,试图从"另一条道路"出发制造任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社会形态理论上的对立不是阴谋就是偏见。
- 王静
- 关键词:恩格斯社会形态对立论
- 以深度教学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被引量:7
- 2021年
- 深度教学是契合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要求的路向选择。深度教学主要包括理论深度、价值深度、参与深度与获得深度四个维度,旨在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推进深度教学是思政课担当培养时代新人这一历史使命、应对新时代国际国内多重挑战、破解当前思政课改革难题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强起来的迫切需要。推进思政课深度教学改革创新要在"透"上下功夫,紧扣现实问题,加强教学研究,解决好理论深度问题;在"情"上下功夫,加强情感投入,实现同频共振,解决好价值深度问题;在"活"上下功夫,改进教学方式,创建生动画面,解决好参与深度问题;在"实"上下功夫,加强需求关照,激发深层动机,解决好获得深度问题。
- 王静
- 关键词:深度教学高校思政课
- 论改革开放以来党对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认识演进
- 2012年
- 社会主义根本目的从其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来看,是本质层面的理论问题,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方向和成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深入回答这一事关"什么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时,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成果,阐明了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在于人的发展,指明了实现人的发展的途径,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
- 王静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以人为本
- 运用问题链教学法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道理的思考被引量:5
- 2022年
- “讲深、讲透、讲活道理”是对“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再度重申与进一步深化,是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讲深、讲透、讲活”实质上阐明了思政课讲道理的三个层次。“讲深”道理就是要找准真问题、直击大问题,透过现象讲本质,不能把道理讲浅了,实际上解决的是怎么讲准道理的问题;“讲透”道理是要揭示事情的来龙去脉,将道理的层层逻辑分析清楚,把纷繁复杂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原理揭示出来,不能把道理讲糊了,解决的是怎么讲清道理的问题;“讲活”道理就是要实现深入浅出,把道理讲得深刻且生动,不能把道理讲死了,解决的是怎么讲好道理的问题。以凝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基本思路的问题链教学法对于推进高校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道理具有独特优势。
- 王静
- 试论中国共产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被引量:2
- 2012年
- 文化发展观是对文化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居于文化理论的核心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党紧紧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要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等基本问题,探索和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本质、地位、目标以及文化建设格局,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
- 王静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文化发展观文化内涵文化地位文化发展
- 中国道路与社会形态理论的当代实践与发展
- 2013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与我国特定历史条件结合的最终选择,这条道路既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正确性,同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上的意义,不仅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我们以更强的理论自觉坚定道路自信、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王静王飞
- 关键词:社会形态历史选择
-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2010年
-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社会自觉接受的价值认同,就必须清晰地回答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 王静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思政引领力: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及提升路径
- 2025年
- 思政引领力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首要要求与核心要素。它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继承发展、中国共产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谱系传承以及新时代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考量基础之上,是理论、历史、现实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从内涵来看,思政引领力主要包括:党的领导是其根本保证,党的创新理论是其思想源泉,爱国情怀是其精神纽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其价值导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要涵育和提升思政引领力,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筑牢根基,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以夯实铸魂育人主阵地,办好关键课程以拓展创新路径。只有持续强化精神支撑和思政引领,才能为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 曹艺凡王静彭畅
- 关键词:教育强国思想政治工作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发展被引量:4
- 2017年
- 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到江泽民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到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围绕发展内涵的理解、发展目标的定位、发展方式的选择以及发展评价的建立等方面,建构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关于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话语体系,完成了从革命话语体系向建设话语体系的转变。回顾与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话语体系的建构与演进的历史与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既有利于在历史的脉络中把握发展的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从而增强发展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以自觉自信的理论研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和话语体系的科学化、大众化和国际化。
- 王静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