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
-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粗壮女贞不同萃取部位抑菌活性成分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研究粗壮女贞不同萃取部位总黄酮和粗多糖含量差异,分析该差异与其抑菌活性差异的关系,为研究粗壮女贞的主要抑菌成分提供依据。方法不同极性溶剂对粗壮女贞水提物进行萃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萃取物的总黄酮和粗多糖的含量,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提取物对不同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粗壮女贞水提物正丁醇萃取层对副溶血性弧菌、产气荚膜梭菌及拟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6.15g/L、13.2g/L、13.2g/L,剩余水层对副溶血性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及产气荚膜梭菌抑菌效果较好,最小抑菌浓度依次为:4.49g/L、10.7g/L和15.6g/L,三氯甲烷萃取层和乙酸乙酯萃取层对常见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几乎不抑制;正丁醇萃取层中的总黄酮含量最多,约占总水提物的85.6%,剩余水层中粗多糖的含量最多,约占总水提物的47.1%。结论粗壮女贞水提物对实验选择的几种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两种益生菌没有抑菌作用,抑菌活性物质可能主要为极性较大的物质,正丁醇萃取层和剩余水层的黄酮含量和粗多糖含量较高可能与其抑菌活性有关。
- 黄梦姣卢添林王瑶左浩江刘涛陈明静裴晓方
- 关键词:粗壮女贞抑菌活性总黄酮多糖
- 两县村级医务人员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调查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初步掌握村级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和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同时培训调查对象,通过他们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传播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从而从防治多方面着手控制农村食品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随机选取苍溪与彭山两地村级医务人员为观察对象,采用自填问卷的方法调查社会人口学特征、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了解情况以及对该知识的认知态度。[结果]两县村级医务人员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得分情况平均为40.0,其中苍溪平均为40.5,彭山为39.6,两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7,P=0.721)。不同学历的得分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79,P=0.000)。93.38%的调查对象对学习相关知识表示需要。[结论]调查显示村级医务人员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应对他们加强培训,从而达到通过他们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目的。
- 王瑶李云
-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物中毒
- 粗壮女贞苦丁茶的保健功效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7年
- 粗壮女贞是苦丁茶的主要品种之一,作为天然保健饮品在我国西南地区已有悠久的饮用历史。不少学者对粗壮女贞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粗壮女贞在抗氧化、减肥、降压、降脂、降糖、保肝等方面均显示出一定的作用,具有潜在的保健食品开发价值。特别是近几年的研究,在粗壮女贞减肥、抗菌等方面又有许多新发现。因此,本文将从研究方法及试验受试成分的角度,以陈述结合列表的形式,对粗壮女贞苦丁茶抗氧化、减肥、降压、降脂、降糖、保肝等保健功效进行综述,同时对其抗菌、消炎、镇痛等功效进行概述,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及粗壮女贞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王瑶刘银左浩江裴晓方
- 关键词:粗壮女贞减肥降脂降糖保肝
- 中药复方养生茶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养生茶对酒精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该中药复方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资料。方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个剂量组[0.83 g/(kg·bw)、1.67 g/(kg·bw)、5.00 g/(kg·bw)],以及空白组和模型组,连续30 d按照2%(v/w)容量灌胃,用50%乙醇以12 ml/(kg·bw)的剂量灌胃造成酒精性急性肝损伤,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水平,生化法测定肝组织中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丙二醛(MDA)和甘油三酯(TG)水平及病理检查。结果灌胃期间大鼠无不良反应。与模型组相比,中药复方养生茶低剂量组ALT水平降低(P<0.01),高剂量组GSH水平有上升(P<0.05),三个剂量组的LPO浓度均下降(P<0.01),中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P<0.01)MDA水平降低,肝组织中脂滴含量降低。结论中药复方养生茶可通过提高组织、细胞抗氧化能力,快速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其对肝组织的损伤,减少血清脂质和肝脏脂质沉积,抑制脂类过氧化,从而缓解酒精性肝损伤。
- 刘银王瑶苏笮斌许欣
- 关键词:酒精性肝损伤SD大鼠
- TTNPB对人体外周血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评价TTNPB对人体PBMC和T淋巴细胞的增殖的影响,确定剂量水平,建立一套通过受体途径研究维生素A功能的实验方法。[方法]用密度梯度分离法和磁性细胞分选法从健康人的外周血分离PBMC和T淋巴细胞,体外培养,采用MTT法,绘制人PBMC和T淋巴细胞的体外生长曲线,并测定在10-2mol/L,10-3mol/L,10-4mol/L,10-5mol/L,10-6mol/L,10-7mol/L6个不同浓度时的OD值,用方差检验分析各剂量对细胞的影响。[结果]TTNPB在10-2mol/L,PBMC的OD值为0.0600±0.0328(P﹤0.05),T淋巴细胞的OD值为0.0907±0.0110(P﹤0.05)。[结论]TTNPB在高浓度10-2mol/L对PBMC和T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中等浓度有促进作用,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得出;低浓度时没有抑制或促进作用。
- 廖晓澄李云王瑶
- 关键词:PBMCT淋巴细胞
- 中国成年女性ESR1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成年女性雌激素受体α基因(Estrogen Receptorαgene,ESR1)PvuⅡ(T/C)和XbaI(A/G)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1994年1月-2016年6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成年女性ESR1基因Pvu II(T/C)和XbaI(A/G)位点多态性与BMD关系的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 15篇文献,共4 753名中国成年女性被纳入。Meta分析显示,不同PvuⅡ(T/C)位点的股骨颈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C基因型者的股骨颈BMD低于TT和CT基因型者(CC vs.TT,WMD=-0.025 g/cm^2,P<0.001;CC vs.(CT+TT),WMD=-0.017 g/cm^2,P=0.004);不同XbaI(A/G)位点的股骨颈BM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敏感性分析后,发现PvuⅡ(T/C)和XbaI(A/G)位点多态性与腰椎BMD关系的合并结果不稳定。结论在中国成年女性中,Pvu II(T/C)位点多态性与股骨颈BMD有关,且CC纯合子的股骨颈BMD低于T等位基因携带者;尚不能认为XbaI(A/G)位点多态性与股骨颈BMD有关联性。PvuⅡ(T/C)和XbaI(A/G)位点多态性与腰椎BMD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刘娱王瑶裴晓方
- 关键词:XBAI基因多态性BMDMETA分析
- 花椒提取物对致痤疮菌的抑菌活性研究及机制初探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研究花椒提取物对致痤疮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并初探其抑菌机制。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椒精油,热浸提法提取花椒水提物,采用纸片扩散法和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和比较2种花椒提取物对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选取抑菌效果好的提取物,以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受试对象,运用化学法探讨其对细菌胞壁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花椒精油对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5mg/ml、16.7mg/ml、10mg/ml,花椒水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大于100mg/ml,花椒精油对3种致痤疮菌的抑菌效果优于水提物。MIC、2MIC浓度的花椒精油作用于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细菌细胞内K^+、Mg^(2+)、AKP等物质渗漏至胞外,抑制细菌生长。结论花椒精油对3种致痤疮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抑菌效果优于花椒水提物,其抑菌机制可能是增加了细菌胞壁通透性,引起胞内物质外漏所致。
- 王瑶陈宇航庞雯文陈嘉熠郑田利周涛裴晓方
- 关键词:抑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