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东梅
- 作品数:16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 陕北信天游依存的历史语境——古代汉族与突厥民族的冲突与融合被引量:3
- 2010年
- 在本文涉及到的古代突厥民族(指中国古代北方草原上操突厥语的诸民族)———匈奴、敕勒、高车、回鹘、突厥等都是世代生息在欧亚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的历史重要性主要不是在于他们所建立的帝国。
- 牛东梅陈春轩
- 关键词:信天游突厥人北方游牧民族
- 凤翔西府曲子考察被引量:2
- 1999年
- “西府曲子”是秦地固有的一种曲艺音乐曲种。千百年来它经历了从宫廷到民间并吸收外来音乐因素的发展过程。以其通俗易懂的内容、朗朗上口的唱词、简洁方便的演出形式、满腔满嗓的秦韵秦风以及在民间活动中发挥着的不可替代的社会功用,现已成为陕西凤翔地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本文从文化形态、音乐形态。
- 牛东梅
- 《五更鸟》在陕西东西府地区之流变被引量:1
- 2003年
- 同源异流民歌在我国民间大量存在,《五更鸟》便是其中典型的一首。由于地区差异,导致同一“母体”受流传地的民间音乐、语言、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历史背景的影响而不断变化。以致形成了陕西东府的《五更鸟》听来轻巧、迷人、明朗、缠绵;西府的《五更鸟》则淳厚、深情、苍劲和高亢。
- 牛东梅
- 关键词:民歌方言自然地理环境
- 陕北信天游与古代突厥民歌亲缘关系之比较(下)被引量:1
- 2007年
- 信天游是中国民间歌曲中极其重要的,并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歌种。由于其传唱人群和流传地区在历史上的复杂性、特殊性,以及这一歌种与内地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地处陕西北部的信天游与曾经游牧在古代中国北方草原上的,后来又大批落居长城一带的古代突厥民族有关,其形式和内容都受到古代突厥民歌的较大影响。通过对《敕勒歌》族属的再研究,以及分析、比较古代突厥民歌与陕北信天游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关联,可以认为,今天的陕北信天游与古代突厥民歌不论从音乐形态方面还是文辞结构方面都有着明确的亲缘关系。
- 牛东梅
- 关键词:陕北信天游亲缘关系《敕勒歌》
- 云南武洞经会主要经书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洞经会是云南省特有的民间礼俗乐社。洞经会的起源可追溯至明代中晚期,并有文洞经和武洞经之分,文洞经以孔子、文昌帝君为主要崇拜对象,武洞经以关羽为主要崇拜对象,每年的关羽诞辰之日,各地洞经会都要设坛谈演《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又称《关圣帝君觉世宝训》、《觉世篇》,简称《觉世经》,此书成书年代不详,一般认为是清初。“相传康熙七年夏,降乩於沃乡之桩园,授之王贞吉等,帝亲制序”(周广业、崔应榴辑《关帝事迹徵信编》卷30)。
- 牛东梅陈春轩
- 关键词:经书崇拜对象明代中晚期文昌帝君成书年代
- 洞经音乐理论研究现状与问题被引量:2
- 2010年
- 洞经音乐以谈演《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简称"洞经")。主要流布在云南省、四川省的一些市、县。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地方音乐品种。近年来,学界对洞经音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尤其对它的渊源、属性、功能等诸多课题产生了很有创建的观点。本文将收集到的有关"洞经音乐"的文章和著作若干篇(部),进行分类、整理,并将其理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做一综合评述。
- 牛东梅
- 关键词:洞经音乐文人音乐民俗音乐
- 景颇族小山(载瓦)支系民间音乐变迁的调查与思考——以德宏州陇川县广山寨为例被引量:4
- 2014年
- 景颇族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景颇族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初步认为景颇族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基督教的传入,是景颇族传统音乐变迁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的舂米和婚恋形式的消失,使"舂米歌""情歌"等歌曲基本消失;风笛(巴扎)和吉他现已成为景颇族民间音乐中不可或缺的,巴扎曲和吉他曲由最初的欧洲音乐的旋律特征逐渐融合景颇族音乐而出现了两种音乐因素融合的效果;同时也出现了多声部的基督教歌曲;社会文化的发展,景颇族群众生活的不断富裕,促使民间音乐在表达的形式上由传统的单、二句反复发展成较大的曲体结构,内容上也更加丰富多彩。
- 牛东梅
- 关键词:景颇族
- 云南武洞经会信仰背景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洞经会是云南省特有的民间札俗乐社,清代中晚期盛行于云南民间,并有文洞经会和武洞经会之分。目前的文献和口碑资料基本停留在有武洞经会存在的层面上,"武洞经"的理论研究课题还未被提出。本文拟从武洞经会的信仰方面对其存见作一考证和研究。
- 牛东梅
- 昆明禄劝汤郎乡彝族婚嫁仪式音乐的调查与研究
- 2024年
- 婚嫁仪式音乐是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汤郎乡保留较为完好的艺术形式,是当地彝族婚嫁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法、音乐分析法等,整理研究汤郎乡彝族的婚嫁仪式音乐。婚嫁仪式音乐象征意义丰富,“拦门调”“笛曲”是当地的音乐符号,体现出地域认同,《心寒调》连接家族情感,“经文念诵”是对祖先敬意。这些音乐也承载着汤郎乡彝族的情感交流、教育传承、娱乐社交等功能。根据上述的调研资料分析研究禄劝汤郎乡彝族婚嫁仪式音乐以及音乐背后反映的民族信仰、传统价值观等文化内涵。
- 韩喆牛东梅
- 关键词:彝族婚嫁仪式音乐
- 陕北信天游与古代突厥民歌亲缘关系之研究
- 本文从历史学、民族学、音乐学的视角,以历史上内迁的突厥民族及其血缘后裔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进一步分析、比较其民歌与信天游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关联,再从民族间的冲突带来的民族融合、文化整合来讨论信天游的内部诸因素,认为今天的信天...
- 牛东梅
- 关键词:陕北信天游文化整合音乐形态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