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元红
- 作品数:14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市血液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盐分补充对年轻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影响
- 目的通过对比献血前是否饮用含盐饮品对年轻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asovagal reaction,VVR)发生率的差异,观察盐分补充对VVR的影响,以采取干预手段,减少VVR的发生。方法将18—22岁捐献全血的在校大...
- 沈元红马荣钠
- 关键词:献血者献血前
- 血站如何做好临床输血服务被引量:5
- 2015年
- 临床输血服务是临床输血实践的技术支撑与必备条件,包括血液检测、成分制备、临床输血决策与咨询、临床输血审核与评价和患者血液管理(PBM)等。血站在此过程中应结合国际前沿输血医学理念与临床输血服务实践,为医院提供优质高效的输血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推动输血医学的发展,保障"从血管到血管"的血液安全。
- 谢东甫孟妍沈元红向东朱自严朱永明
- 关键词:临床输血服务血站输血医学血液安全
- 年轻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观察
- 目的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献血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asovagal reaction,VVR)的观察,了解年轻献血者VVR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采取干预手段减少VVR的发生.方法 观察并记录了 7 359例18-22岁的在校大...
- 沈元红马荣钠
- 关键词: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献血不良反应
- 临床输血服务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血液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药品","临床输血服务"是广义的"药学服务"范畴。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血液中心的工作也由单纯的"采血、供血"向参与指导医院医生开展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血方面发展。本文探讨了临床输血服务的现状、意义及目前进展,并提出血液中心开展临床输血服务有利于促进采供血机构与医院的沟通,可促进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以及经济性,必将成为临床输血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孙洁沈元红孟妍
- 关键词:临床输血服务安全用血合理用血
- 为何直系亲属间不能相互输血
- 2014年
- 在影视剧和一些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某位伤者因失血而生命垂危,需要输血抢救,而符合伤者血型的血又暂时短缺,这时,伤者的兄弟或父母赶到医院,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亲人的生命很美好、很感人的情景,但却非常不科学、不安全。
- 沈元红
- 关键词:输血直系亲属生命垂危文学作品影视剧伤者
- 输血医学新范式--'患者血液管理'概述及国内外进展
- 自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患者血液管理(PBM)"概念后,输血医学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以血液成分为中心"转向"以改善患者预后为中心".PBM通过多...
- 孙洁谢东甫沈元红孟妍
- 关键词:患者预后血液资源
- 认识和做好献血者健康征询被引量:7
- 2014年
- 安全的血液可以挽救生命,不安全的血液则会危害健康。尽管目前各国已对血液采用病原体检测和病毒灭活等技术,但限于科技水平以及检测成本,尚不能完全排除已知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也无法排除未知的新发传染病的风险,因此采集来自于低危人群的安全血源依然是安全输血的重要前提。以血液安全为目的的献血者选择包含多重策略,如献血者教育资料、献血者健康征询、针对性体检、输血传播疾病检测、献血后信息收集与反馈等,
- 孟妍谢东甫沈元红朱永明
- 关键词:献血者血液安全
- 两种血红蛋白筛查方法的应用与比较
- 目的探讨硫酸铜比重法与血红蛋白分析仪法在献血筛查中对血红蛋白检出不合格率的差异。方法收集2017年1—6月和2018年1—6月上海市血液中心全血捐献前初筛的献血者共计230 079例,其中2017年组111 572例使用...
- 王伟群马荣钠沈元红
- 关键词:筛查方法不合格率
- 文献传递
- 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外周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 目的 观察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外周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 对知情并同意的单采献血者,分别于献血者采前、采集中血小板采集量为50%时、采集后10-20分钟采集外周血1ml,使用Sysemx Poch-100i全自动血球计数仪...
- 沈元红孟妍
- 关键词:献血者单采血小板
- 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前后外周血小板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前、采中及采后外周血液的检测,观察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外周血小板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知情同意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分别于献血者采前、采中(血小板采集量为50%时)、采后10-20rain采集外周血,进行血液检测并收集数据。结果①单、双治疗量组献血者采中较采前血小板计数分别下降(14.0±5.6)%和(24.7±7.3)%,采后较采中血小板计数分别下降了(6.3±10.2)%和(5.9±10.2)%;单采结束后10-20min,单、双治疗量组外周血小板可恢复到采前的(80.4±9.6)%和(67.8±8.4)%;②采中单、双治疗量组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较采前均有减少,采后单、双治疗量组各指标较采前均有增加;③单采所致血小板的波动与采前血小板微弱负相关,与采前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呈负相关,与采前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结论①在单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献血者体内储备血小板的释放缓解了外周血小板的下降率,且其释放量一定程度上与血小板减少量呈正相关,因此不会引起血小板急骤下降,对献血者的生理影响较小。②对采前血小板计数临界的单采献血者,其采前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水平可作为采中及采后血小板波动的辅助判断指标。
- 沈元红孟妍谢东甫孙洁
- 关键词: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外周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