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凡

作品数:83 被引量:1,068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6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7篇糖尿
  • 27篇糖尿病
  • 27篇慢性病
  • 17篇示范区
  • 15篇自我管理
  • 14篇病患
  • 13篇自我
  • 12篇糖尿病患者
  • 11篇影响因素
  • 11篇健康
  • 11篇2型糖尿
  • 11篇2型糖尿病
  • 9篇心血管
  • 9篇血管
  • 6篇干预
  • 5篇示范区建设
  • 5篇自我效能
  • 5篇慢性非传染性
  • 5篇非传染性
  • 5篇高危

机构

  • 81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北京市疾病预...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江苏省省级机...
  • 4篇江苏省疾病预...
  • 4篇宁夏回族自治...
  • 3篇山西省疾病预...
  • 3篇山东省疾病预...
  • 2篇赣南医学院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重庆市疾病预...
  • 2篇南昌市疾病预...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福建省疾病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作者

  • 83篇毛凡
  • 61篇姜莹莹
  • 49篇董文兰
  • 49篇董建群
  • 23篇周脉耕
  • 18篇张惺惺
  • 17篇王临虹
  • 14篇白雅敏
  • 14篇张勇
  • 12篇马吉祥
  • 11篇张伟伟
  • 5篇刘敏
  • 5篇李剑虹
  • 5篇吉宁
  • 4篇张永青
  • 4篇巫海娣
  • 4篇刘世炜
  • 4篇娄青林
  • 4篇黄砚萍
  • 3篇楚洁

传媒

  • 2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0篇中华流行病学...
  • 9篇中华预防医学...
  • 5篇疾病监测
  • 3篇2013年慢...
  • 3篇国家疾病预防...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卫生经济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卫生信息...
  • 1篇中国卫生政策...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 1篇环境卫生学杂...

年份

  • 4篇2025
  • 3篇2024
  • 9篇2023
  • 5篇2022
  • 9篇2021
  • 7篇2020
  • 9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1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4-2018年中国老年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水平与变化趋势被引量:29
2021年
目的分析2004-2018年中国≥65岁老年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预测2019-2023年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方法利用2004-2018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中老年居民死亡数据,分析不同性别、城乡、地区的慢性病粗死亡率、年龄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及变化趋势。采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计算年龄标化死亡率;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全时间段内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95%可信区间;采用对数线性模型预测年龄标化死亡率。结果2004-2018年我国老年居民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从4697.05/10万降至3555.35/10万,平均每年下降2.0%(95%CI:-2.7%~-1.3%)。不同性别、城乡、地区间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AAPC=-2.1%,95%CI:-2.8%~-1.3%)、中部地区(AAPC=-2.8%,95%CI:-3.4%~-2.1%)下降速度均快于西部地区(AAPC=-0.8%,95%CI:-1.8%~0.2%)。慢性病死亡构成比从89.82%上升至91.41%,平均每年上升0.1%(95%CI:0.1%~0.2%)。预计至2023年,男性年龄标化死亡率(3906.23/10万)仍高于女性(2708.43/10万);农村年龄标化死亡率(3283.20/10万)与城市(3250.01/10万)相接近;西部地区(3782.48/10万)与东部地区(3037.01/10万)、中部地区(3249.24/10万)的年龄标化死亡率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结论2004-2018年我国老年居民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死亡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建议以老年人群中男性居民和西部地区居民作为今后慢病防控关注的重点人群。
夏章姜莹莹董文兰毛凡张珊董建群
关键词:死亡率慢性病老年人群死因监测
2017-2019年236个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质量评估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评估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示范区)的建设质量。方法利用2017-2019年期间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现场调研评估结果,统计各指标的得分,比较不同指标间、不同区域间得分的差异。采用x±s描述各指标的得分情况,得分值的95%CI检验不同区域示范区得分的统计学差异。为了比较不同指标间的得分情况,将各指标得分换算成百分制得分。结果236个示范区现场评估的百分制总得分83.5分;一级指标层面,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体系整合(92.8)、政策完善(90.3)、环境支持(88.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87.4)、慢性病全程管理(78.1)、创新引领(76.5)、监测与评估(75.1)。东部示范区总得分(259.2±18.8),高于中部(243.2±15.2)和西部(245.4±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示范区建设质量在东部、中部和西部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在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时应予以充分考虑;慢性病全程管理、监测与评估和创新引领维度是示范区建设的薄弱环节,应在下一步示范区建设中进一步加强。
董文兰毛凡姜莹莹夏章张伟伟董建群刘世炜周脉耕吴静
关键词:慢性病示范区
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样本采集,采集样本数据并实时更新数据库中的样本;S2.根据当前数据库创建风险预测模型;S3.在纳入模型的因素中筛选出与脑卒中发病风险之间关联强度达...
李剑虹刘爱东毛凡张润姜鹏飞从祥丰
中国11个省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关联的前瞻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中国11个省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关联。方法选取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1个省60个监测点中4 832名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于2016-2017年进行随访调查, 实际随访3 516名, 排除数据异常或缺失等情况后, 共3 427名纳入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HbA1c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和糖尿病足)发病风险的关联, 并按照年龄、性别、吸烟等基线特征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研究对象共3 427名, 平均随访6.2年, 随访期间395名发生大血管病变, 226名发生微血管病变, 57名发生糖尿病足。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 以HbA1c<7.0%组为参照, HbA1c水平7.0%~、7.5%~、8.0%~8.4%组大血管病变发生风险未增加, ≥8.5%组大血管病变发生风险增加38%(HR=1.38, 95%CI:1.06~1.80);HbA1c水平7.5%~、8.0%~、≥8.5%组微血管病变发生风险分别增加131%(HR=2.31, 95%CI:1.46~3.65)、206%(HR=3.06, 95%CI:1.91~4.90)和208%(HR=3.08, 95%CI:2.20~4.30);HbA1c≥8.5%组糖尿病足发生风险增加253%(HR=3.53, 95%CI:1.89~6.59), 其他组糖尿病足发生风险未见增加。亚组分析发现, 不同糖尿病诊断情况(既往诊断和新诊断)对HbA1c水平与微血管病变发生风险存在效应修饰作用。结论 HbA1c≥7.5%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 且发生风险随HbA1c水平的升高而增加;HbA1c≥8.5%会增加大血管病变和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 提高血糖管理意识, 尽量将HbA1c控制在较低水平, 有效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梅钰舒毛凡张润由晓庆李剑虹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并发症
2018年中国居民归因于吸烟的脑卒中死亡分析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了解中国居民2018年脑卒中归因于吸烟的死亡情况,为进一步采取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和2018年死因监测数据,计算2013年吸烟流行率和吸烟量、戒烟年数等吸烟暴露水平以及2018年我国脑卒中死亡情况,使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7)的最新吸烟归因疾病负担的测算方法,计算我国吸烟导致脑卒中的人群归因分值(PAF),以及吸烟导致的脑卒中死亡情况。应用SAS 9.4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中国30岁及以上人群总体现在吸烟率为28.4%,其中男性为53.4%,女性为2.7%。30岁及以上人群戒烟率为5.8%,其中男性为10.9%,女性为0.6%。农村吸烟率(29.2%)和戒烟率(5.9%)均高于城市(分别为26.8%、5.7%)。脑卒中死亡率总体上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并且男性各年龄组死亡率均高于女性。2018年中国30岁及以上人群归因于吸烟的脑卒中死亡人数为39.0万人,其中男性死亡人数为34.4万人,远高于女性死亡人数(4.6万人)。30岁及以上人群的PAF为21.8%,男性为34.1%,高于女性(5.9%)。吸烟归因脑卒中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各年龄组的PAF均高于女性。结论我国男性人群吸烟率远高于女性。吸烟导致脑卒中的死亡水平较高,亟须采取更加严格的控烟措施,降低脑卒中等疾病的疾病负担。
任新闻于石成王丽敏殷鹏王薇董文兰毛凡张梅周脉耕
关键词:吸烟
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高危人群和患者管理评价
<正>积极发现慢性病高风险人群,通过健康管理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降低个体慢性病危险水平,防止和延缓慢性病的发生;规范化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提高治疗率和控制率,可以有效减少或延缓心血管病事件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
董文兰姜莹莹毛凡张惺惺张勇白雅敏马吉祥王临虹董建群
关键词:患者管理高危人群知晓率管理评价
文献传递
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多部门合作现状研究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了解并评价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政府多部门合作现状。方法:采用关键人物深入访谈和专题小组访谈方法,对参与上海市普陀区和宁夏利通区示范区建设和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根据扎根理论和主题框架法,采用NVivo10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我国目前慢性病综合防控多部门合作工作包括领导与组织设置、部门职责、合作意识、信息共享以及激励、问责与督导五个范畴。就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卫生健康、文化体育、旅游、教育、民政、发展改革、财政、商务、环境保护等部门已经建立起合作。两区均建立了独立的议事协调机制,但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缺乏主动性,合作形式单一,仅少数部门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两地均有部门履职情况的考核机制,但缺少相应的奖惩。结论:在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多部门合作工作机制已经建立起来,但合作的持久性、机制的有效性仍有待完善。
姜莹莹齐力毛凡董文兰杨艺施燕董建群
关键词:慢性病多部门合作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推进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思考
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自2010年启动以来,已有140个县(市、区)(东部65个、中部29个、西部46个)达到了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考核要求,被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命名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董建群张惺惺毛凡董文兰姜莹莹张勇白雅敏马吉祥王临虹
关键词:慢性病社会支持政府引导
文献传递
中国六省市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2年随访生存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5
2022年
目的了解中国六省市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2年后随访的生存质量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服务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8-10月在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江苏省、广东省和浙江省的84个社区招募1653例糖尿病患者开展为期2个月的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于2015年9-12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分析自我管理前后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013年中国六省市招募的1653例患者中,完成基线调查者1603例,应答率为96.98%;2015年随访糖尿病患者1299例,失访者304例,失访率为18.96%。中国六省市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2年后随访的生理健康得分为76.50(23.75)分,较患者自我管理前得分的75.00(25.00)分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3,P=0.011);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2年后随访的心理健康得分为78.44(25.03)分,与患者自我管理前得分的78.44(23.3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5年和有吸烟行为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2年后生理健康得分未提高,自我效能提高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2年后生理健康得分提高;女性、医疗费用支出方式为职工医保、合并其他慢性病、有吸烟行为、掌握和无需掌握胰岛素注射方法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2年后心理健康得分未提高。结论中国六省市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2年后生存质量有所改善,性别、医疗费用支出方式、病程、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病、自我效能是否提高、掌握胰岛素注射情况和有无吸烟行为是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夏章姜莹莹毛凡董文兰张伟伟董建群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
北京市人群心血管健康水平现状调查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基于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HI)(2017)研究,首次掌握北京市人群心血管健康水平现状,为北京市人群心血管疾病干预和防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CHI(2017)分省研究结果,分析北京市CHI得分及指数各个维度得分情况。指数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健康水平越好。结果北京市CHI总分为75.4分,位列全国第1名。心血管疾病流行情况(A维度)得分68.0分,低于上海市(76.6分),全国第9名;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得分为22.3分。危险因素暴露情况(B维度)得分37.0分,低于上海市(49.6分),全国第27名;代谢性指标得分8.5分,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3.1%、25.9%、47.8%、35.5%、19.4%和36.7%,患病率高于上海市和全国水平。危险因素防控情况(C维度)得分96.0分,全国第1名,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9.2%、42.0%和14.9%。心血管疾病救治情况(D维度)得分62.0分,全国第1名,救治能力位居全国首位,急救车数量、胸痛中心数量和卒中中心数量分别为85.6/100万、0.2/100万和0.5/100万,救治过程和救治结局得分分别为41.1和64.1分。公共卫生政策与服务能力情况(E维度)得分77.1分,低于上海市(79.5分),全国第2名。中国CHI的52个指标中北京市有26个劣于上海市。结论北京市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控和救治能力位居全国首位,但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危险因素尤其是代谢性指标暴露水平高,高血压控制率有待提高,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数量不足,救治过程和救治结局有待改善,慢病保障政策制定略滞后。
马爱娟姜莹莹周脉耕毛凡董忠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