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输入性
  • 7篇疟疾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5篇疫情
  • 5篇源性
  • 5篇土源性
  • 5篇土源性线虫
  • 4篇虫病
  • 3篇疫情分析
  • 3篇土源性线虫病
  • 3篇氟斑牙
  • 3篇感染率
  • 2篇中毒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菌病
  • 2篇监测分析

机构

  • 24篇大连市疾病预...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市疾病预...
  • 1篇辽宁省疾病预...
  • 1篇鞍山市疾病预...
  • 1篇大连市第三人...

作者

  • 24篇毛丽翠
  • 8篇潘立阳
  • 7篇陈玉凤
  • 7篇张斌
  • 5篇于鹏
  • 4篇邵世亮
  • 4篇杨世宏
  • 4篇华近
  • 3篇侯君
  • 3篇姚伟
  • 2篇徐丹
  • 2篇郑莉莉
  • 2篇周玲
  • 1篇陈凤义
  • 1篇徐小冬
  • 1篇李宏斌
  • 1篇赵连
  • 1篇于美娜
  • 1篇刘星
  • 1篇孟军

传媒

  • 4篇医学动物防制
  • 4篇预防医学论坛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微量元素与健...
  • 2篇中国地方病防...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1~2017年大连市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了解大连市疟疾疫情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和拟订符合大连市实际的疟疾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根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大连市2011~2017年疟疾发病情况。结果 2011~2017年共报告111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其中恶性疟占73.87%(82例)、间日疟占6.31%(7例)、卵形疟占5.41%(6例)、三日疟占2.70%(3例)、恶、间日疟混合感染占11.71%(13例)。5~10月输入病例数占全部52.25%(58例)。99.10%(110例)的病例感染来源于非洲,病例输入较多的国家依次为赤道几内亚、加纳、尼日利亚、刚果金和塞拉利昂。男女性别比为14.86∶1,年龄中位数是40岁。在感染地从事捕鱼打捞及船员工作占27.03%(30例)、干部职员占16.22%(18例)、民工占15.32%(17例)、工人占9.91%(11例)、司机占6.31%(7例)。病例自回国到发病时间间隔的中位数为8d,病例从自觉发病到确诊为疟疾的时间间隔的中位数为4d。县、市、省级医疗机构分别报告病例数分别占3.64%(4例)、82.73%(92例)、13.64%(15例)。结论大连市疟疾疫情输入性病例较多。
毛丽翠潘立阳华近
关键词:疟疾疫情输入性
2006~2010年辽宁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2006--2010年辽宁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情况,为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辽北、辽中、辽南地区分布,每地区选择一个市作为监测点,调查对象选择年龄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收集受检者粪便,采用改良加藤法(一粪三检)检查土源性线虫卯,计算土源性线虫感染率。12岁以下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结果2006--2010年,辽宁省累计调查6579人次,各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依次为5.88%、0.67%、0.39%、0、0.57%,人群感染情况呈波动下降趋势。0~10岁年龄组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06%,在各年龄组中最高。不同性别人群问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00,P〉0.05)。6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蛔虫感染率为1.11%,在各年龄组中最高。不同性别人群间蛔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00,P〉0.05)。结论辽宁省属于土源性线虫病低流行区,但高危人群仍然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应继续开展监测工作。
尚德高毛丽翠于美娜刘波王健辉
关键词:线虫感染土源性线虫
2013年大连市疟疾疫情分析
2014年
目的分析大连市疟疾疫情情况,为大连市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3年度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疟疾疫情报告资料为基础,以全国疟疾病人个案调查表收集个案信息,描述和分析大连市疟疾疫情情况。结果2013年大连市共网络报告10例病例,其中8例为恶性疟,1例为恶性疟伴间日疟混合感染,1例为卵形疟;全部病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4岁;全部疟疾病例均为非洲输入性病例;患者自发病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7d,发病24h内确诊的仅1例;本市市级医疗单位报告9例,省级医疗单位报告1例。结论疟疾诊断延迟,有发生死亡病例和本地扩散风险。
毛丽翠潘立阳陈玉凤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流行病学
2006-2012年大连市土源性线虫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大连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为大连市土源性线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受检者粪便,采用改良加藤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卵;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检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结果共调查7个县区12个监测点,计1833人,查出土源性线虫感染者(包括两种虫种混合感染)32人,感染率1.75%。其中蛔虫感染者32人,感染率1.75%;蛔虫伴蛲虫感染者1人,感染率0.06%。年龄组分布以2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4.55%;职业分布以农民的感染率较高,为2.41%;地区分布以普兰店感染率最高,为7.53%。结论建议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群众保健意识,促进其改变不良卫生习惯,进而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
毛丽翠陈玉凤周玲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大连市2010-2012年疟疾疫情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大连市疟疾疫情情况,为大连市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0-2012年度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疟疾疫情报告资料为基础,描述和分析大连市疟疾疫情概况。结果 2010-2012年大连市疟疾疫情共报告35例疟疾病例,其中33例为实验室诊断病例,2例为临床诊断病例。病例中男女比例为34︰1,平均年龄为38岁。全部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非洲输入性病例为34例,占全部病例的94.44%(34/35);大部分疟疾病例居住在瓦房店、普兰店、庄河市、长海县等农村地区,占全部病例的65.71%(23/35);患者自发病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5 d,发病24 h内确诊的有5例,占14.29%。本市市级医疗单位报告30例,占85.71%,县级医疗单位报告2例,占5.71%。结论加强疟疾培训,提高县级医疗机构疟疾诊断能力,加强境外疟疾流行区回国人员的疟疾监测和健康教育,避免发生死亡病例和本地扩散风险。
毛丽翠陈玉凤周玲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疫情分析
大连市2011年疟疾疫情调查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大连市疟疾疫情流行现状,为制定科学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11年度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疟疾疫情报告资料为基础,描述和分析大连市疟疾疫情概况。结果大连市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非洲输入性病例为14例,占全部病例的93.33%(14/15);大部分疟疾病例居住在瓦房店、普兰店、庄河市、长海县等农村地区,占全部病例的73.33%(11/15);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初中以下学历占73.33%(11/15)。结论大连市以输入性疟疾病例为主,非洲为输入性病例主要疫源地。应加强疟疾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疟疾的技能培训,普及疟疾防治知识。
毛丽翠邵世亮李柏张斌姚伟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
1例输入性三日疟原虫病例实验室检测
2017年
目的:对1例输入性疑似疟疾患者的血样进行实验室检测。方法:首先制备血涂片,吉姆萨染色后镜检疟原虫;其次对血样进行RDT检测;最后利用疟原虫属特异性(通用型)和4种疟原虫种特异性的巢式PCR,对该血样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及分型。结果:镜检结果为三日疟原虫,RDT结果为非恶性疟感染。巢式PCR检测结果,仅扩增出预期大小约140 bp的三日疟条带。结论:综合巢式PCR、RDT和镜检等检测结果,确诊该患者为三日疟原虫感染。
陈玉凤许园园毛丽翠于鹏侯君郑莉莉
关键词:三日疟镜检巢式PCR
2014—2023年大连市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2025年
掌握大连市疟疾流行特征,为防止疟疾消除后再传播提供依据。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大连市2014—2023年疟疾报告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特征。2014—2023年大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25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其中2例死亡。报告病例中恶性疟占85.6%(107/125),卵形疟占10.4%(13/125),三日疟占3.2%(4/125),间日疟占0.8%(1/125)。2014—2023年大连市年平均报告病例数12.5例,其中2017年报告病例数最多(25例)。各月均有病例报告,1月报告病例数最多(16.0%,20/125),无季节特征;各县(区)的常住居民均有病例报告,甘井子区最多(18.4%,23/125)。报告病例的感染来源分布于非洲的20个国家,输入数量最多的国家为尼日利亚(13.6%,17/125)。报告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为10.36∶1,中位年龄为42岁;30~39岁年龄组的报告病例最多(28.0%,35/125),文化程度以初中学历最多(39.2%,49/125),职业分布为工人最多(31.2%,39/125)。报告病例自回国到发病时间间隔的中位数为7 d,自发病到确诊时间间隔的中位数为4 d。发病1 d内确诊的报告病例仅占4.8%(6/125),超过7 d确诊的占24.0%(30/125)。经市级医疗机构确诊的报告病例占88.0%(110/125)。大连市存在一定数量的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以恶性疟为主。应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控,提高临床医生诊断能力和居民对疟疾的认知,持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毛丽翠王德正杨世宏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流行病学
大连市8~12岁儿童氟斑牙流行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了解大连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儿童氟斑牙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评价氟病区防治效果,为调整和制定氟中毒病区防治策略提供数据。方法对大连市全部病区的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开展调查。氟斑牙诊断依据《氟斑牙诊断》(WS/T 208—2011)(WS/T 10028—2024)标准。结果2019—2024年大连市检查8~12周岁儿童2660人,氟斑牙患病率为6.17%,氟斑牙指数为0.16,流行程度呈阴性。2019—2024年氟斑牙检出率呈下降趋势(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052,P<0.01)。不同性别氟斑牙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3,P>0.05)。不同地区之间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280,P<0.01)。不同年龄段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563,P<0.05)。轻病区儿童氟斑牙检出率高于中病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02,P<0.01)。结论大连市儿童氟斑牙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有一定比例氟斑牙患者,应持续落实防控措施,巩固提高防治成果。
毛丽翠杨世宏潘立阳
关键词:氟斑牙流行病学
2015-2016年辽宁省大连市土源性线虫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大连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的现状,为土源性线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调查点,收集居民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查粪便中土源性线虫卵;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结果共调查6 009人,共有25人粪便中查到土源性线虫卵,感染率为0.42%,包括蛔虫卵、鞭虫卵和两种混合感染。结论大连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降低,应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加强粪便管理,以彻底消除土源性线虫感染。
陈玉凤毛丽翠侯君于鹏徐丹薄志坚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