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燕玲

作品数:84 被引量:274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4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6篇医药卫生
  • 3篇机械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2篇缺血
  • 16篇卒中
  • 13篇蛋白
  • 12篇血性
  • 12篇综合征
  • 10篇血管
  • 9篇脑缺血
  • 9篇脑卒中
  • 8篇微泡
  • 8篇细胞
  • 8篇脑病
  • 8篇脑病综合征
  • 8篇脑梗
  • 8篇可逆性
  • 7篇血清
  • 7篇突触
  • 7篇突触蛋白
  • 7篇脑梗死
  • 7篇急性
  • 6篇神经元

机构

  • 58篇广州医科大学
  • 16篇华中科技大学
  • 9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广州医学院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第二中...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包头市中心医...
  • 1篇湖北文理学院
  • 1篇襄阳市中心医...
  • 1篇湖北省新华医...

作者

  • 84篇梁燕玲
  • 31篇许治强
  • 21篇林永强
  • 21篇李斯颖
  • 17篇方小波
  • 16篇陈佳
  • 14篇张苏明
  • 13篇刘宇恒
  • 9篇刘子凡
  • 8篇常丽英
  • 8篇陈智毅
  • 8篇刘宇明
  • 7篇邓燕华
  • 6篇胡佳佳
  • 5篇刘宇明
  • 5篇匡永锋
  • 4篇许康
  • 4篇陈敦金
  • 3篇刘宇明
  • 3篇梅爱农

传媒

  • 5篇神经损伤与功...
  • 4篇中国卒中杂志
  • 3篇脑与神经疾病...
  • 3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广东省医师协...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国外医学(神...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0
  • 5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6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症的发病机制研究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以头痛、痫样发作、视觉改变、意识或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影像综合症,MRI表现...
谭炜东梁燕玲
孕产妇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早期诊断被引量:1
2015年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以头痛、(癎)样发作、视觉改变、意识或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功能受损临床综合征,由Hinchey等[1]首先在1996年提出,随着近年来的对RPLS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非典型的症状及影像学越来越多,对传统的定义提出挑战,于是有学者就提出不同的命名方法,但因为基本的病理改变相似,所以一直沿用RPLS的命名,值得提出的是,虽然RPLS已经名不符实,但随着命名内涵的改变,也代表着对RPLS认识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
方小波梁燕玲陈敦金
关键词:妊娠分娩
女性脑梗死与X染色体倾斜性失活的相关性
2015年
目的:探讨X染色体倾斜性失活与女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缺血性脑卒中新发病例及健康对照各30例外周血标本,对标本DNA进行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片段分析,判断纯合性。选择杂合子的DNA进行重亚硫酸盐处理,经过甲基化PCR反应,对产物再次进行多态性片段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雄激素受体基因的纯合子比例与正常对照相近。根据卡方检验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X染色体倾斜性失活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与X染色体倾斜性失活有高度相关性,在女性脑卒中病因学方面提供了表观遗传的证据。
林永强李斯颖许治强梁燕玲刘子凡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女性X染色体失活
更年期前后女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成年人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女性因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惯,形成了许多促进脑卒中发生的特殊危险因素。女性在发生脑卒中后,活动和认知能力更差,生活质量更低,因而脑卒中对女性的影响更大。通过系统回顾更年期前后卒中相...
刘宇恒许治强李斯颖林永强梁燕玲
广东汉族人群Toll样受体4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广东汉族人群Toll样受体4(TLR4)基因A299G和C399T多态性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住院及门诊的广东汉族患者200例,根据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全脑血管造影、颈动脉彩超或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及伴有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分为5组,(1)脑梗死并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组(40例),(2)脑梗死无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组(40例),(3)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而无脑梗死组(40例),(4)有≥3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而无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脑梗死组(40例),(5)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DNA测序法检测各组TLR4基因中A299G和C399T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各组均未见TLR4基因中A299G和C399T多态性的存在。结论广东汉族人群TLR4基因A299G和C399T多态性可能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无相关性。
梁燕玲许治强匡永锋刘宇明
关键词:TOLL样受体4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基因多态性
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NSE、GFAP含量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IS)患者急性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变化及其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12例IS患者发病1周的血清NSE、GFAP含量,并分析其与病情的关...
刘宇明梁燕玲许治强邓燕华林永强
Nogo-A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PKC-RhoA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侧脑室注射Nogo-A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蛋白激酶C(PKC)-Rho A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再灌注6 h组(B组)、再灌注24 h组(C组)、再灌注72 h组(D组)、再灌注1周组(E组)、再灌注2周组(F组)、Nogo-A 72 h组(G组)、Nogo-A 1周组(H组),每组5只。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不造成缺血,B、C、D、E、F组缺血后分别再灌注6 h、24 h、72 h、1周、2周,G、H组分别在缺血后脑室注射Nogo-A反义寡核苷酸后再灌注72 h、1周。分别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周围区大脑皮质PKCγ、Rho A的m 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脑皮质PKCγm 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C组降至正常(P>0.05),D组出现第2次升高(P<0.01),E组最高(P<0.01),H组较E组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A组比较,B、D、E组Rho A m 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G、H组较D、E组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A组比较,B、D组的PKCγ蛋白表达增加(P<0.05),E组明显增加(P<0.01),G、H组较D、E组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A组比较,B、D、E组的Rho A蛋白表达增加,G、H组较D、E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PKCγ及Rho A基因表达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有两个高峰,后一个高峰与Nogo A的升高相一致。脑室注射Nogo-A反义寡核苷酸能抑制PKCγ及Rho A的表达,表明缺血后Nogo-A的升高参与PKC/Rho A信号通路的激活。
常丽英沈正林何小明梁燕玲周宏斌毛春张苏明
关键词:NOGO-A反义寡核苷酸脑缺血再灌注蛋白激酶CRHOA
妊娠合并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诊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亦称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syndrome,RPLS),是Hinchey等[1]在1996年首次报道的一种临床影像综合征。PRES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主要包括头痛、视觉障碍、痫性发作、意识障碍、精神障碍和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等,其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为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白质对称的可逆性血管源性脑水肿[2]。
李熙方小波梁燕玲
关键词:妊娠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女性更年期前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脑卒中是成年人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女性因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惯,形成了许多促进脑卒中发生的特殊危险因素。更年期前导致女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妊娠、口服避孕药、偏头痛、吸烟、抑郁和饮酒,更年期后有雌激素和高血压。
刘宇恒许治强李斯颖林永强梁燕玲
关键词:女性脑卒中更年期
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被引量:88
2020年
血管源性头晕/眩晕是指由脑血管病变引起、并以前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对于部分缺乏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患者而言,其早期确诊仍极具挑战性。为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多次讨论,制定本共识,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血管源性头晕/眩晕的早期识别与规范诊疗能力。
王武庆付蓉毕国荣刘鹏杨怡吴子明赵性泉赵桂萍施天明崇奕梁燕玲韩军良
关键词:头晕眩晕卒中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