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杰
- 作品数:15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闭式循环肝素化安装预冲5步法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观察中的应用研究
- 2025年
- 目的基于应用新型灌流器HP110(北京中科太康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实施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联合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的肝素化方案改进;构建HP+HD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相关护理质量指标、HP+HD安装预冲护理操作查检表,为新型灌流器的肝素化方案选择以及护理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24年6月—1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规律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并应用肝素类抗凝剂(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项目起始阶段(2024年6月1日—8月8日)应用动态肝素化安装预冲,改进阶段(2024年8月9日—11月30日)应用闭式循环肝素化安装预冲5步法,均采用一体化连接管路。构建:①HP+HD肝素化安装预冲操作流程;②HP+HD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护理质量指标;③HP+HD安装预冲护理操作查检表,并进行操作质控。结果共纳入MHD患者52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9例,年龄34~77岁,平均(56.8±10.2)岁。共观察HP+HD治疗677例次,起始阶段(242例次)、改进阶段(435例次):两阶段Ⅱ级及以上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分别为9.5%、0(P<0.001),其中Ⅲ级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分别为2.07%、0(P<0.001),以及同一患者2次凝血发生率分别为26.09%、0;两阶段护理操作质控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708,P=0.482)。应用闭式循环方案后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10.2±0.8)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0.6±3.0)s;纤维蛋白原:(314.0±57.2)mg/dl]均在正常范围内;单次HP+HD治疗可节约生理盐水1000 ml、肝素钠12500 IU,节省经济成本15.16元,本研究闭式循环时间比现有文献减少5 min,节约护理工作时间。结论基于新型灌流器(HP110)使用2种肝素化安装预冲方案对照提示:应用“闭式循环肝素化安装预冲5步法”在降低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减少肝素和生理盐水使用剂量方面相较于动�
- 王颖胡雅茹梁俊卿杨洪杰高月英陈薇孙桂芝高雅君唐娜娜朱宸瑶朱丽甘良英左力
- 关键词:护理质量管理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
- 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现状,从而进一步加强对护理人员手卫生的管理,提高手卫生质量。方法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的方法,观察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洗手和戴手套的过程,了解护士为患者连续上机时的手卫生现状。通过手细菌培养菌落计数的方法监测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效果。结果被调查护理人员15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3人,护士7人。共观察护理人员洗手次数426次,其中按照规定洗手合格率95.31%,进入工作区前洗手率为77.33%,每次更换手套之间洗手率98.91%,上机结束后洗手率为100%。洗手液用量合格率为73.00%,洗手部位是否正确的合格率为77.46%,搓洗时间>15s的合格率为84.27%,手干燥方法正确的合格率为88.97%。为不同患者上机须更换手套的达标率99.31%,手套完好率97.59%。90.67%的护理人员手培养细菌总数<10cfu/cm2,符合2009年版《北京市血液透析质量管理规范》标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洗手液用量和手干燥方法是手卫生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有洗手意识,能够认真洗手,并能按照要求更换手套,手卫生效果监测的合格率较高。但日常手卫生执行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关于手卫生规范性的宣传教育,配备干手设施,提高血液透析室的工作质量。
- 武向兰檀敏赵慧萍雷娟王颖杨洪杰
- 关键词:手卫生血液透析护理人员
- 经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上机操作(视频演示)全国30个省市横断面调查
- 2025年
-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护理人员对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规范化上机的操作现状。方法2023年7月—8月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透析综合管理能力建设专项”平台,收集全国范围内经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上机操作的视频。由2名专家依据自制评分表,从仪表与职业防护、手卫生时机及方法、操作前评估与检查、血管通路穿刺与药物注射、安全核查5个维度进行评审,并记录扣分原因,比较不同医院级别、是否为血液净化教学基地及职称间的得分差异。结果共收集419份有效视频,5个维度得分率分别为:仪表与职业防护85.232%、手卫生时机及方法84.417%、操作前评估与检查74.213%、血管通路穿刺与药物注射77.513%、安全核查68.702%。来自三级及以上医院者总得分高于其他医院者(t=3.466,P=0.015),来自血液净化教学基地者总得分高于非基地者(t=5.062,P=0.004),不同职称的护士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2,P=0.747)。结论操作环节中失分率由高到低顺序为:安全核查、操作前评估与检查、血管通路穿刺与药物注射、手卫生时机及方法、仪表与职业防护,提示今后作为侧重点优先加强培训。三级以下医院及非教学基地操作质量欠佳,需重点关注。
-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透析专项规范化技能竞赛标准编写工作组王颖张鹏月梁俊卿王妍卉杨洪杰张玮琳朱丽左力
- 关键词:血液透析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血流量递减与Kt/V及尿素清除率定量分析被引量:27
- 2005年
- 目的 通过测定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管通路血流量、Kt/V值及尿素清除率 (URR)的定量分析 ,进一步探讨血流量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择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80例。设定血液透析开始后在线血流量 ,根据血流量不同分为 3组 ,I组血流量 30 0ml/min ,Ⅱ组血流量 2 5 0ml/min ,Ⅲ组血流量2 0 0ml/min ,计算各组Kt/V值与尿素减少率 ,观察血流量与Kt/V值及尿素减少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3组之间Kt/V、URR比较P <0 .0 0 1,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血流量与Kt/V、URR之间呈正相关 (r1=0 .4 4 8,P <0 .0 0 1;r2 =0 .4 13,P <0 .0 0 1;)随着血流量从 30 0ml/min降到 2 0 0ml/min ,Kt/V、URR分别从(1.33± 0 .33)、(6 8.19± 8.86 ) %降到 (0 .99± 0 .31)、(5 8.5 9± 13.19) % ,分别降低 2 5 .5 6 %、14 .0 8%。结论 进一步从定量水平明确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流量与Kt/V、URR密切相关 ,透析时保证足够的血流量是透析患者综合临床状况分析的一项重要指标。
- 韦洮张大伟赵青艺檀敏蔡美顺杨洪杰于仲元
-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KT/V血流量
- 国内首例血液滤过吸附Supra HFR治疗的临床护理观察
- 目的:通过对一例多发性骨髓瘤管性肾病患者进行血液滤过吸附(HFR)治疗,评估此项治疗对清除患者体内游离免疫球蛋白(FLC)的效果。从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联合化疗治疗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该患者进行每周3次每...
- 杨洪杰檀敏赵新菊王颖甘良英王妍卉
-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与患者依从性相关性探讨被引量:20
- 2008年
- 透析中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20%~30%。低血压的发生使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导致透析不充分,并使心脏功能受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随着透析患者的老龄化和糖尿病肾病在透析人群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透析低血压更加严重,而患者良好的治疗依从性与医护人员的持续健康宣教,可否有效降低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通过对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干预,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本研究旨在通过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依从性,控制患者透析间期的体重增长。探讨对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影响。
- 赵青艺杨洪杰王颖武向兰檀敏
- 关键词:透析低血压患者依从性发生率急性并发症透析不充分
- Kt/V标准差(δKt/V)作为慢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综合状况重要判断指标的探讨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了解慢性血液透析患者Kt/V标准差 (δKt/V)与血压、血清白蛋白浓度的关系 ,探讨Kt/V标准差 (δKt/V)作为血液透析充分性参数以及δKt/V在慢性血液透析患者综合临床状况分析中的指示性作用。方法 本研究选择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80例测定血液透析开始后 2h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 ,测定血液透析前血清白蛋白浓度、Kt/V ,计算δKt/V ,观察其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 ,血液透析前血清白蛋白浓度相关关系。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δKt/V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呈负相关 (r=- 0 .6 90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透析开始后 2h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高低呈正相关 (r1 =0 .4 0 0 ,P <0 .0 1 ;r2=0 .2 5 5 ,P <0 .0 5 ;r3=0 .36 7;P <0 .0 1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控制与透析治疗条件的掌握密切相关 ,血液透析后患者血压的高低是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清白蛋白亦是反映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其浓度与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密切相关 ,慢性血液透析患者δKt/V范围是反映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质量的重要参数。δKt/V可作为透析患者综合临床状况分析的一项重要指标。
- 韦洮张大伟赵慧萍赵青艺檀敏蔡美顺杨洪杰于仲元
- 关键词:维持血液透析血压血清白蛋白
-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身体测量时间的探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评价营养状态时进行身体测量的最佳时间。方法 66例血液透析患者:中青年组53例,老年组13例;2年龄组中又根据透析间期不同的体质量增长率各分为2组分别为:①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干体质量4.5%(中青年组16例,老年组7例)②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干体质量4.5%(中青年组37例,老年组6例),每个月分别在透析前、后测量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TSF),上臂围(Mid-arm circumference,MAC),计算上臂肌围(Mid-arm muscle circumference,MAMC),分别比较治疗前后数据的差异性。结果①2年龄组全部透析前身体测量数据均值±标准差结果(MAC 29.33±3.48cm;TSF 21.41±6.00mm;MAMC 23.00±2.75cm)均大于透析后测量数据(MAC 28.78±3.40cm;TSF 20.57±5.92mm;MAMC22.52±2.47cm),全部样本透析前后3项身体测量结果统计学分析分别为(MAC t=10.091,P=0.000;TSF t=10.590,P=0.000;MAMC t=3.534,P=0.000);患者上臂围透析前(中青年组29.21±3.44cm、老年组29.81±3.80cm)与透析后(中青年组28.68±3.56cm、老年组29.19±3.69cm)统计学分析(中青年组t=8.437,P=0.000;老年组t=6.009,P=0.000)、肱三头肌皮褶厚度透析前(中青年组21.43±6.06mm、老年组21.34±6.00mm)与透析后(中青年组20.52±5.98mm、老年组20.74±5.88mm)统计学分析(中青年组t=9.865,P=0.000;老年组t=4.242,P=0.000)、上臂肌围透析前(中青年组22.99±2.80cm、老年组23.05±2.68cm)与透析后(中青年组22.50±2.47cm、老年组22.64±2.57cm)统计学分析(中青年组t=2.953,P=0.000;老年组t=5.177,P=0.000);②3项身体测量指标透析前、后差值在不同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分组下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HD患者测量以上数据的最佳时间应为透析后、身体无不适(如肌肉紧张,抽筋,低血压等并发症)时进行测量,以避免透析间期的体质量增长的影响,从而合理实行长期的营养评估计划,有效的组织管理营养评估�
- 王颖檀敏王立燕杨洪杰金咏菊杨东旭杨晓钰雷娟甘良英蔡美顺
- 离心穿刺与向心穿刺对透析再循环的影响被引量:6
- 2008年
- 血液透析时血管通路再循环(dialysis accessreci rculation,DAR)是部分已透析过的血液不经过体循环直接从静脉端向动脉端的回流,影响了透析充分性。如何在不增加再循环量保证患者透析时的充分性的前提下保护性使用动静脉内瘘,增加内瘘的穿刺范围,延长其使用寿命,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 武向兰杨洪杰檀敏
- 关键词:血液透析再循环离心穿刺动静脉内瘘透析充分性血管通路
- 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膳食调查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通过膳食调查,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常见的饮食问题及相关因素,探讨膳食调查在MHD患者营养评估中的重要性.方法 随机选取30例MHD患者,应用3日称重膳食记录法,计算3日膳食营养成分摄入量,并根据摄入食物的类别对应《2005年慢性肾脏病专家营养共识》[1]提出的营养治疗方案以及欧洲营养指南(2007)[2]提出的推荐摄入量进行膳食指导及分析.30例患者中,高磷血症患者18例,根据血磷水平分为高磷1组(8例,透析前血磷水平在1.70~1.97mmol/L)、高磷2组(10例,透析前血磷水平在2.01~2.65mmol/L). 结果 ①30例患者BMI为18.50~33.60(24.10±4.43) kg/m^2,其中消瘦患者5例,肥胖患者6例;②部分患者存在总热量及蛋白质摄入不合理,其中8例存在总热量、蛋白质摄入过多,13例存在总热量、蛋白质摄入过少.③18例高磷血症患者膳食蛋白质平均摄入量(65.01±4.29g);膳食磷平均摄入量(883.37±60.32mg)均高于血磷正常组患者(蛋白质51.10±3.87g,t =2.263,P=0.032;磷699.67±57.36mg,t=2.097,P=0.045).④高磷1组膳食磷平均摄入量(1041.51±87.62mg,F=6.857,P=0.004)、膳食蛋白质平均摄入量(73.76±5.49g,F=5.177,P=0.012)、禽畜类膳食的平均摄入量(171.50±20.00g,F=3.429,P=0.047)均高于其他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而高磷2组米及制品的平均摄入量(133.85±17.29g,F=4.439,P=0.022)高于其他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通过膳食调查,可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发现导致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
- 王颖雷娟檀敏王立燕杨洪杰金咏菊杨东旭杨晓钰甘良英蔡美顺
- 关键词:膳食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