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建波

作品数:102 被引量:367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南省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建筑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17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经济管理
  • 18篇农业科学
  • 3篇建筑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社会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0篇耕地
  • 17篇农用
  • 17篇农用地
  • 12篇耕地质量
  • 11篇土壤
  • 11篇农用地分等
  • 8篇地价
  • 7篇土地利用
  • 7篇基准地价
  • 5篇生态
  • 5篇农村
  • 5篇作物
  • 5篇集体建设用地
  • 5篇建设用地
  • 4篇宅基
  • 4篇宅基地
  • 4篇农村宅基地
  • 4篇污染
  • 4篇小麦
  • 4篇集约利用

机构

  • 98篇河南省科学院
  • 7篇国土资源
  • 6篇河南兰德土地...
  • 5篇河南省国土资...
  • 3篇河南牧业经济...
  • 3篇河南测绘职业...
  • 2篇河南省土地整...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陕西理工大学
  • 1篇中国航空工业...
  • 1篇河南省煤田地...
  • 1篇河南省征地储...

作者

  • 98篇杨建波
  • 23篇田燕
  • 21篇宋富强
  • 20篇王令超
  • 19篇王国强
  • 16篇宋艳华
  • 16篇樊鹏
  • 10篇杨建锋
  • 9篇武洪涛
  • 9篇郑壮丽
  • 8篇杨青伟
  • 6篇郭佳伟
  • 5篇王磊
  • 4篇马军成
  • 4篇毋黎明
  • 4篇许爱国
  • 4篇郑朋涛
  • 3篇李春发
  • 2篇邱士可
  • 2篇王朝晖

传媒

  • 9篇国土资源科技...
  • 9篇河南科学
  • 5篇地域研究与开...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自然资源...
  • 2篇农村经济与科...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天津农业科学
  • 2篇Agricu...
  • 2篇2006年全...
  • 2篇2006’全...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农村农业农民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年份

  • 12篇2025
  • 9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修正法评估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方法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土地价格是影响土地使用权入市的重要因素。文中利用调查及相关统计资料,针对国有与集体建设用地的权利对等性、政策配套度、交易完善度等方面的差异,采用类比修正和数学模型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估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结果表明:土地拥有的权利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价格表现。在目前集体建设用地权利不完整、政策不配套、交易不完善的情况下,集体商服用地、宅基地、工矿用地基准地价水平仅相当于国有地价的72%、75%、59%。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价格体系提供了依据。
杨建波王令超李永明梁辉樊鹏
关键词:基准地价评估集体建设用地修正系数
河南省耕地保护态势与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研究目的:探讨耕地保护的责任机制问题。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结果:(一)政府存耕地保护中应承担主导责任,农民应承担参与责任、企业应承担节地责任;(二)提出了"构建新的耕地保护评价指标体系,改...
杨建波魏丹斌王国强
关键词:耕地保护社会责任
促进粮食核心区农村宅基地流转被引量:1
2017年
在城市化对空间日益渴求的进程中,针对粮食生产核心区农村宅基地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在权利不清、制度缺失前提下集体土地入市流转政策和措施,研究提出,当前宅基地管理应采取疏导方式而非强堵,宜通过科学引导、明确产权、严格管理、合理分配、加强监督等措施来审慎推进宅基地入市。
杨建波王莉
关键词:粮食核心区农村宅基地入市流转
农村宅基地人市问题与路径研究——以长垣县为例
在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城镇建设用地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时,研究农村宅基地入市流转显得重要而紧迫。采用问卷调查和归纳分析方法,以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长垣县为例,分析了农村宅基地流转情况,总结宅基地管理中存在问题,探索了经济新...
杨建波王莉宋富强许爱国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入市
一种基于遥感和物联网的耕地污染监测预警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遥感和物联网的耕地污染监测预警系统,属于污染监测预警领域,本发明通过整合多源异构耕地质量数据,构建耕地污染监测基础数据库,在耕地生态安全类型区划分的基础上,布设耕地污染监测样点;其次在监测样点布设土壤...
宋富强郑壮丽毋黎明杨建波武洪涛
文献传递
河南省小麦生产的区域差异及其对农用地分等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但全省粮食产量区域差异比较明显,豫东平原、豫北山前平原、南阳盆地为主要产粮区,而西部山区粮食生产力低下。农用地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粮食产量的高低,而作物的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力影响着农用地质量的好坏。一般来说,作物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南北纬度地带渐变规律,现实生产力则是在土地的自然属性融入社会经济因素而导致的土地投入和利用上的差异。文章以小麦为例,主要从潜在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2个方面阐述了造成小麦产量区域差异的原因并分析了它们对农用地分等产生的影响。
田燕王国强王令超杨建波杨建锋
关键词:小麦现实生产力农用地分等
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土地生产能力研究
王国强宋艳华宋富强杨建波樊鹏田燕刘涛蔺萍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河南省作为传统的粮食生产大省,《国家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2020年河南的粮食总产量要达...
关键词: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粮食生产
三门峡市耕地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固碳潜力估算
2025年
土壤固碳不仅可以保护土壤、提高土壤质量,还可以维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减缓温室效应;耕地土壤固碳潜力研究对于探究土壤有机碳平衡机理、提高耕地碳储量、确定耕地土壤培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土壤类型法,以河南省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和2022年土壤化验分析数据为基础,估算了三门峡市不同耕地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密度和碳储量,利用平衡法估算了土壤固碳潜力,同时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1986-2022年河南省典型山区三门峡市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6-2022年,三门峡市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减少0.60 kg/m^(2),减少值区域主要分布在灵宝市、卢氏县北部、陕州区西部;土壤有机碳储量减少1.32×10^(9)kg,其中,褐土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减少最多,占到了减少总量的73%,其次为红黏土、粗骨土和棕壤;饱和水平上,三门峡市棕壤碳库在达到饱和状态时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为11.86 kg/m^(2),其次为褐土、黄棕壤和潮土,风沙土的土壤碳库在达到饱和状态时土壤有机碳密度最低,为0.95 kg/m^(2);从1986-2022年,三门峡市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年平均变化速率为-0.017 kg/(m^(2)·a),土壤固碳潜力为-2.57×10^(8)kg,整体呈现为碳源区。潮土、黄棕壤、石质土和紫色土呈现为碳汇区,粗骨土、风沙土、褐土、红黏土、黄褐土、新积土和棕壤呈现为碳源区,土壤固碳潜力最低的土壤类型为褐土,为-1.49×10^(8)kg。建议采取免耕、少耕和秸秆还田相结合的农业管理措施,提高河南省土壤固碳潜力。
袁晨光田梦王国兵高超张世柯李迪杨建波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密度有机碳储量
河南省耕地质量变化对农田固碳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23年
通过评价河南省105个县耕地碳吸收、碳排放和碳存储能力,以及各县平均耕地质量等别、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的量化分值,探索耕地质量及其评价因素与农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关系,揭示2011—2019年河南省耕地质量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总体呈现碳汇。(2)河南省耕地碳存储能力与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耕地质量为9.24等时耕地碳吸收和碳排放达到平衡,固碳量为0,等别优于9.24等时,耕地碳吸收量大于碳排放量,表现为碳汇,反之,表现为碳源。(3)耕地质量的高低和不同质量等别耕地面积的变化显著影响区域耕地碳存储量。(4)多个耕地质量评价因素与农田碳吸收、碳排放和固碳能力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宋艳华王自威袁晨光杨建波
关键词:耕地质量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固碳能力
基于生态视角下的山区耕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
2022年
完善自然资源分等定级估价,显化自然资源资产质量与价值,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支撑内容之一。以河南省西部山区的灵宝市为例,采用基础问卷调查,对比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以耕地图斑为基本评价单元,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耕地质量定级,利用第一手调查的投入产出样点和流转交易样点,测算耕地经营权基准地价。研究构建出18个因子层、8个因素层、3个目标层的山区耕地定级指标体系;对全市36382个耕地图斑进行评价,将灵宝市耕地划分为5个级别,高级别耕地位于区位好、地形平坦的黄河阶地与道路两侧,是全市高产田,低级别耕地位于市境南部深山区,是全市低产田;设定了耕地经营权基准地价内涵,按利用方式评估了旱地和水浇地30年期的价格,并测算了二者的年租金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山区耕地质量级别在与耕地等别趋势基本一致性的前提下,级别的空间上受利用水平、地形地貌特征、区位条件等因素影响,且由高级别向低级别呈环状放射,并沿河流和交通线路延伸;高级别耕地图斑规则且面积相对较小,低级别耕地图斑面积相对大且形状不规则;耕地经营权价格水平基本反映了耕地质量高低与耕地流转收益能力大小,耕地利用方式对其价格与年租金影响较大。完善了公示地价体系建设,为山区耕地定级估价提供参考。
杨建波王莉许爱国温锦盼李玮
关键词:生态视角耕地定级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