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友
- 作品数:55 被引量:269H指数:10
- 供职机构:日本东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丙酸和乳酸插层的LDHs制备及其载碳量比较
- 2020年
- 在模拟体系下,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合成了丙酸、乳酸以及二者组成的混酸插层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图谱和傅里叶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分析结果表明,3种LDHs样品均符合Ni/Fe-LDH的结构特征,并且丙酸和乳酸都成功插层进入LDHs层间.C2H5COOLDH和C2H5COO-C3H5O3-LDH层间丙酸的载碳量分别为(2.38±0.07)和(2.27±0.05) mmol/g LDH,C3H5O3-LDH和C2H5COO-C3H5O3-LDH层间乳酸的载碳量分别为(1.57±0.04)和(0.84±0.03) mmol/g LDH.这表明无论是单酸还是混酸插层的LDHs,丙酸都比乳酸的插层效果好.
- 生亮姜莉叶敏刘建勇钱光人李玉友李玉友
- 关键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丙酸乳酸
- UASB启动及不同浓度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被引量:8
- 2013年
- 在UASB反应器中接种好氧污泥培养厌氧颗粒污泥进行启动,研究不同浓度老龄(13年)垃圾渗滤液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情况。通过保持进水COD浓度不变、逐步缩短HRT从而提高容积负荷到20 g COD/(L.d)的方法,可以培育出直径为1~3 mm颗粒污泥,最终产气量稳定在60~70 L/d,甲烷含量在50%~70%之间,COD去除率保持在90%左右,污泥层最底部MLSS为50 g/L。逐步提高进水中渗滤液的含量考察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当进水为100%渗滤液时日产气量为500 mL/d、COD去除率仅为10%,表明渗滤液中多为难降解性有机物质。
- 刘子旭孙力平李玉友邱春生朱永强
- 关键词:UASB老龄垃圾渗滤液
- 污水污泥中病原微生物的性质及灭活方法被引量:10
- 2011年
- 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污泥中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所以污泥在土地利用时存在卫生安全问题,因此对于污泥中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污水污泥中主要含肠道病毒、细菌、原生动物和寄生虫四类病原微生物,其性质、特点以及在污泥中的含量有所差异.本文概述了病原微生物在污水污泥中的性质及危害,并对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方法进行了分析.
- 池勇志薛彩红习钰兰费学宁李玉友
- 关键词:污水污泥病原微生物灭活土地利用
- 外源复合酶对纤维素类生物质共消化系统的效能强化研究
- 2025年
- 为探究外源复合酶对厌氧共消化系统产甲烷效能的强化策略,采用玉米秸秆和餐厨垃圾为混合基质,通过批次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了外源复合酶的组合及浓度;木质素单因子试验筛选了复合酶组分和浓度范围;通过响应曲面法设计了20组以漆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浓度为变量的试验,并以产甲烷促进率作为优化目标,根据试验数据成功建立了模型并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响应面分析确定漆酶(1.5~4.0U/mL)、木聚糖酶(12~20U/mL)和内切-β-1,4-葡聚糖酶(50~85U/mL)的范围内可到达高产甲烷促进率的酶组合作为合适的复合酶组分.连续流试验验证复合酶的效能表明:投加复合酶促进了水解酶和乙酸型产甲烷菌的增殖,释放更高活性的木质素、纤维素酶和厌氧消化酶,进而促使厌氧共消化系统的甲烷产率提高19.5%.
- 常享琳李治波谢娟曹思凡李令虎李玉友王晓昌陈荣邢保山
- 关键词:玉米秸秆餐厨垃圾复合酶产甲烷
-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研究实例被引量:4
- 2019年
-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AnMBR)是一种耦合了厌氧发酵和膜工艺的新型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其优点包括出水水质优良、有机负荷高、污泥产率低以及生物甲烷回收等。归纳了厌氧发酵的原理,常见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的结构和种类,以及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历程及其应用。详细介绍了笔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在高浓度厨余垃圾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该工艺的应用及发展现状,指出其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程辉纪佳渊李玉友
- 关键词:厌氧发酵厨余垃圾城市污水
- CAST工艺常规模式下脱氮性能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研究了有效容积为21.6 L的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在常规模式下,处理模拟废水时,有机污染物和氮污染物的去除情况,并分析了反应器脱氮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结果表明,在反应器的运行周期为4 h(进水曝气2 h,沉淀和排水各1 h)好氧区DO>2 mg/L,污泥浓度MLSS稳定在4 000 mg/L时,污泥回流比为20%,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0%。对一个典型周期进行监测分析,氨氮去除彻底,出水主要是硝态氮,总氮去除率约为69%。静态试验测得氨氮氧化速率为8.0 mg NH4+-N/(g MLSS.h),硝态氮生成速率为3.3 mg NO3--N/(g MLSS.h)。从实验结果可以分析出,在上面运行条件下CAST工艺脱氮限制性因素是回流比和污泥龄。
- 张磊王少坡李玉友于静洁刘艳辉孙力平
- 关键词:生物脱氮循环式活性污泥法硝化反硝化城市污水
- 厌氧消化技术在日本有机废水和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1年
- 日本污泥厌氧消化始于1932年,目前污泥厌氧消化工程已超过300个,消化池总容积达210×104m3。目前,全日本共有300多座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pflow anaerobic sludgebed,UASB)和膨胀颗粒污泥床(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EGSB)处理厂,主要用于包括啤酒废水、软饮料废水、酿酒废水、食品加工废水和化工废水在内的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的处理。总结了厌氧消化技术在日本有机废水和有机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状况,以及运行参数。此外,对日本厌氧消化技术在厌氧膜生物反应器、产氢产甲烷两段发酵和沼气生物脱硫等方面的新进展也进行了介绍。
- 池勇志习钰兰薛彩红小林拓朗李玉友
- 关键词:厌氧消化有机废水有机废弃物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生物脱硫
- 厌氧发酵生物制氢微生物及工艺开发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09年
- 厌氧发酵生物制氢在国内外受到了普遍关注,如何确保稳定、持续、高效的产氢率成为生物制氢研究的关键问题所在.本文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产氢发酵微生物、产氢菌种的构建、产氢反应器及厌氧发酵产氢工艺的最新研究状况.同时,就两相循环高温氢/甲烷发酵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前景提出了建议.
- 李玉友褚春凤堆洋平
- UASB启动及不同HRT对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在UASB反应器中接种好氧污泥培养厌氧颗粒污泥进行启动,研究不同HRT对老龄(13年)垃圾渗滤液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情况。通过保持进水COD浓度不变、逐步缩短HRT从而提高容积负荷到40 g COD/(L.d)的方法,可以培育出直径为1~3 mm颗粒污泥,最终产气量稳定在100 L/d,甲烷含量在60%~70%之间,COD去除率保持在90%左右,污泥层最底部MLSS为81 g/L。逐步提高HRT依次为6、12、24、48和72 h考察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当HRT为24 h时处理效果最好,COD去除率最高达到35%左右。
- 刘子旭孙力平李玉友邱春生朱永强
- 关键词:UASB老龄垃圾渗滤液HRT
- 水力停留时间对反应沉淀一体化反应器中半亚硝化反应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由于反应沉淀一体化反应器的HRT与SRT不同,因此HRT是否会影响反应器中氮的存在状态,亚硝态氮积累是否能实现尚无明确结论。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反应沉淀一体化反应器中半亚硝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虽然运行过程中无污泥流失,但仍可实现亚硝酸盐的积累,出水亚硝态氮和氨氮的浓度比例受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HRT为24 h时,亚硝酸盐积累率可达到70%,但出水氨氮接近于0,很难满足ANAMMOX的进水要求;HRT为16 h和12 h时,亚硝酸盐积累率均可超过80%,出水氨氮和亚硝态氮的比例分别达到1.39∶1和1.46∶1,可为后续ANAMMOX反应提供良好进水条件。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泥亚硝化潜力的影响为12 h>16 h>24 h,对硝化潜力的影响为24 h>16 h>12 h。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氨氧化速率和亚硝酸盐氧化速率均为24 h>16 h>12 h。
- 刘月敏焦秀梅崖婷婷王少坡李玉友孙力平
- 关键词:一体化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