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清
- 作品数:33 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尺神经沟扩大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肘管综合征被引量:6
- 2007年
- 2000年9月,在第九届国际手外科会议上(匈牙利),日本学者 Tsujino 报告了14例尺神经沟扩大成形术,效果良好。尺神经沟扩大成形术的手术指征仅适用于尺神经滑脱所致的肘管综合征。
- 崔青张建华赵玲李海清董占引张金秀杨中华
- 关键词:扩大成形术肘管综合征尺神经沟中老年手术指征手外科
- 三联髋臼周围截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三联髋臼周围截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34髋)因髋臼发育不良造成髋关节疼痛的患者行三联髋臼周围截骨术。结果 34髋关节活动度保持正常,髋关节疼痛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三联髋臼周围截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可以获得良好疗效,髋关节功能恢复快,关节活动度正常,跛行改善,对控制和延缓骨性关节炎的进展有积极的作用。
- 张建华崔青李海清赵宝辉李浩然张韶辉
- 关键词:髋臼发育不良髋臼周围
- 银苓消肿丸联合关节镜治疗对肘关节僵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银苓消肿丸联合关节镜治疗对肘关节僵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4年5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肘关节僵直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开展关节镜治疗,对照组在术后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银苓消肿丸口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梅奥肘关节功能(MEPI)、肘关节周径、肘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4 d、30 d以及90 d,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MEPI评分、肘关节屈曲度及肘关节伸直度均较术前增加(P<0.05),肘关节周径均较术前减少(P<0.05),且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MEPI评分、肘关节屈曲度及肘关节伸直度高于对照组(P<0.05,P<0.01),肘关节周径小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苓消肿丸联合关节镜治疗对肘关节僵直效果理想,能减轻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活动度及肿胀状态,且安全性较高。
- 李海清赵玲刘耀华尹帅卢广威张韶辉吴世栋樊泰萱
- 关键词: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直肘关节功能
- 脊柱调衡手法与西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症疗效比较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观察单纯西药治疗方案与中医脊柱调衡手法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退变性脊柱侧凸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塞来昔布200 mg/次口服,2次/d,首日加倍;同时口服乙哌立松50 mg/次,3次/d,以4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9个疗程。观察组30例给予脊柱调衡手法治疗,方法分别为循经理筋、痉挛松解、扳拿整骨、放松通络,持续治疗30 min,以4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9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脊柱侧凸Cobb角、腰痛ODI评分变化情况,以ODI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与ODI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Cobb角明显减小(P<0.05),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Cobb角以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脊柱调衡手法能够有效稳定退变性脊柱侧凸症患者的脊柱肌力稳定性,改变脊柱冠状面的失衡状态,保持脊柱的正常序列恢复,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疼痛,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 赵玲李浩然李海清张韶辉张建华董占引崔青
- 关键词:塞来昔布乙哌立松
- 尺神经沟扩大神经束间松解治疗重度肘管综合征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总结尺神经沟扩大显微镜下神经束间松解术及尺神经前移显微镜下神经束间松解术治疗重度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002年12月-2007年1月,采用尺神经沟扩大显微镜下神经束间松解治疗22例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治疗组),与2001年7月-2004年11月,采用尺神经前移显微镜下神经束间松解治疗的22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男17例,女5例;年龄21~66岁,平均43.8岁。肘关节骨性关节炎17例,尺神经滑脱3例,肘外翻畸形2例。左侧8例,右侧14例。病程6~69个月。对照组:男18例,女4例;年龄20~64岁,平均42.1岁。肘关节骨性关节炎16例,尺神经滑脱4例,肘外翻畸形及肱骨内髁骨折移位畸形愈合致尺神经沟变窄变浅各1例。左侧7例,右侧15例。病程5~67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治疗组术后1d,患者小指麻木均明显减轻、消失;对照组术后3~5d,患者小指麻木明显减轻、消失。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5个月,平均20.1个月。肌电图检查示尺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按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和Lascar分级法评价疗效,治疗组优21例,良1例,优良率100%;对照组优1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4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前评分分别为(2.89±0.15)分和(2.91±0.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分别为(11.32±1.04)分和(9.91±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尺神经沟扩大神经束间松解和尺神经前移、神经束间松解均是治疗重度肘管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前者优于后者。
- 张建华崔青董占引魏华赵玲杨中华李海清王红梅
- 关键词:肘管综合征
- 激光标线仪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近端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
- 2022年
- 目的观察激光标线仪在提高内侧开放楔形胫骨近端高位截骨术(MOWHTO)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30例术中按照传统定位法测量下肢力线(对照组),另外30例术中使用激光标线仪实时显示下肢力线(观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C臂使用次数、引流量、OA距离,并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屈膝最大角度。比较2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引流量、C臂使用次数及OA距离均较短或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较低,膝关节HSS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屈膝最大角度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屈膝最大角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对症处理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未发生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论MOWHTO术中使用激光标线仪标记下肢力线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OA距离,减少引流量、C臂使用次数,改善术后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及屈膝最大角度。
- 张韶辉李浩然赵玲李海清董占引
-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下肢力线
- 枕颈后外侧入路齿状突切除治疗寰枕部畸形
- 2006年
- 目的:探索治疗寰枕部畸形的新的手术入路。方法:采用经枕颈后外侧入路齿状突切除治疗寰枕部畸形4例,一期达到前方、侧方及后方的减压并后路植骨枕颈融合,术后Holo背心头环外固定。结果:本组病例获效满意,无病情加重,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感染,术后随访10个月~5年6个月,感觉恢复接近正常,四肢肌力明显增加,肌张力降低,能自己行走。结论:经枕颈后外侧入路行齿状突切除术野清楚、操作简单、减压充分,经枕颈后外侧入路是治疗寰枕部畸形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 许营民崔青陶晓冰张建华李海清
- 关键词:齿状突寰枕关节畸形外科手术
- 银苓消肿丸对肘关节僵直患者术后肿胀疼痛、关节功能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影响
- 2025年
- 目的 探讨银苓消肿丸对肘关节僵直患者术后肿胀疼痛、关节功能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自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11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肘关节僵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肘关节清理术。根据是否应用银苓消肿丸将患者分入A组(术后常规治疗,未应用银苓消肿丸,n=54)和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银苓消肿丸,n=56)。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视觉模拟(VAS)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消肿指数及血清TGF-β1、IGF-1、EGF水平。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和消肿指数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血清TGF-β1、IGF-1、E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关节镜下肘关节清理术的肘关节僵直患者应用银苓消肿丸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肿胀,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血清TGF-β1、IGF-1、EGF水平,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 李浩然赵玲邢海洋姚泉丞王兵李海清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肘关节僵直
- 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本组获随访8~48个月,内固定取出(28例)后胸腰椎过伸过屈活动正常,伤椎与上、下相邻椎间无明显椎间不稳征象;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与预测正常高度的比值及伤椎后凸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既恢复了伤椎高度,又矫正了生理曲度,且保留了内固定取出后胸腰段的活动度,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
- 许营民褚定坤李海清李浩然王军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内固定
- 相邻节段退变对颈椎前路手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相邻节段退变对颈椎前路节段性融合手术后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28例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进行长期有效的随访,通过复查颈椎MRI观察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其相邻节段的退变情况、颈髓受压及变性情况、生理曲度的变化及颈椎稳定程度等,并根据退变情况加以分型,对退变患者保守治疗无效且进行性加重及退变较重且神经受损症状明显患者35例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骨成形手术治疗。[结果]随访1.5年~11年6个月,平均5.6年。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后其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为91.4%,颈椎前路手术后1.5年发现有相邻节段椎间盘信号的异常改变,显示早期退变征象。随访病例中由于相邻节段退变而再次行后路手术的比例约27.3%,这种退变与手术患者的年龄、手术时相邻节段间盘的退变情况、融合节段的长短、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术后的自我保健、工作性质等有直接关系。[结论]相邻节段退变是颈椎前路手术主要的远期并发症,正确的手术方式及术后有效的康复指导可以预防或减缓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 许营民崔青韩建荣李海清杨中华
- 关键词:颈椎融合退变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