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懿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纯疱疹
  • 1篇单纯疱疹病毒
  • 1篇单纯疱疹病毒...
  • 1篇单纯疱疹病毒...
  • 1篇毒性
  • 1篇正性
  • 1篇症状
  • 1篇证候
  • 1篇证候积分
  • 1篇弱视
  • 1篇视功能
  • 1篇双眼
  • 1篇双眼视
  • 1篇水肿
  • 1篇特发性
  • 1篇特发性黄斑前...
  • 1篇前膜
  • 1篇屈光
  • 1篇屈光不正
  • 1篇屈光不正性

机构

  • 2篇中山市中医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李懿
  • 2篇张月
  • 2篇翟楠
  • 2篇秦伟
  • 2篇王炜
  • 1篇刘丹
  • 1篇陈一兵
  • 1篇曾东兴
  • 1篇王雪菁
  • 1篇刘春兰
  • 1篇杨宇琦

传媒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白求恩医学杂...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双眼交替遮盖与单眼部分遮盖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双眼交替遮盖与单眼部分遮盖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0例(360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180眼)。观察组采用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对照组采用双眼交替遮盖治疗,两组患儿均配合增视能视觉训练,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双眼视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视力提升有效率分别为76.67%及70.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融合范围及立体视锐度(SA)≤60″例数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在改善双眼视功能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双眼交替遮盖。
王炜李懿秦伟张月
关键词:屈光不正性弱视视功能
中西药合用治疗初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对初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实施中西药合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初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按照门诊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实施中西药合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感冒消失时间、头痛消失时间、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2.16±0.27)、(3.68±0.39)、(3.80±0.55)d,均短于对照组的(4.34±0.59)、(5.82±0.67)、(5.94±0.6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抱轮红赤、黑睛浑浊、黑睛生翳、舌红苔黄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而言,中西药合用治疗的效果确切,可以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翟楠李懿刘丹
关键词:中西药合用中医证候积分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20例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视网膜内界膜剥除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味在特发性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特点。方法:特发性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行玻璃体切割黄斑前膜剥除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第1天始服用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味方,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两组患者于术前1天、术后4周、8周行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检查,分别对每组患者手术前后临床资料、两组间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周、8周时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周时治疗组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厚度与术前比较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时,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均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内界膜剥除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疗效确切,术后服用参苓白术散可促进黄斑水肿吸收,缩短病程。
王炜秦伟王雪菁陈一兵杨宇琦翟楠刘春兰张月李懿曾东兴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前膜参苓白术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