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倩

作品数:19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生态
  • 7篇生态系统
  • 6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气象
  • 3篇积雪
  • 2篇新疆生态
  • 2篇水土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农村
  • 2篇匹配度
  • 2篇WRF
  • 1篇低海拔
  • 1篇地理数据
  • 1篇地貌
  • 1篇冬季降雪
  • 1篇冻土
  • 1篇新疆北部
  • 1篇雪深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用水效率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新...
  • 8篇新疆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新疆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卫通集团...
  • 1篇中国国土勘测...

作者

  • 19篇李倩
  • 8篇李兰海
  • 3篇杨涛
  • 3篇白磊
  • 2篇李倩
  • 2篇包安明
  • 2篇闫雪
  • 1篇高培
  • 1篇赵鑫
  • 1篇周宏飞
  • 1篇李雪梅
  • 1篇杨涛
  • 1篇马杰
  • 1篇唐宏
  • 1篇殷刚
  • 1篇尚明
  • 1篇马奕
  • 1篇张雪婷

传媒

  • 3篇冰川冻土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农业资源与环...
  • 2篇中南农业科技
  • 1篇资源科学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黑龙江粮食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自然资源遥感

年份

  • 8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时空演变及权衡/协同关系被引量:1
2025年
为探究干旱区生态系统服务(ES)供需时空演变格局,厘清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本研究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为研究对象,运用当量因子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该区域2000—2020年ES供需时空特征及权衡/协同状况。结果表明:2000—2020年巴州ES总供给缩减了719.91亿元,下降11.89%,其中水域和林地供给分别下降35.66%和14.52%,其他地类供给变化不显著;ES高、较高需求区逐年增长,主要集中在库尔勒市及其周围地区;2005—2010年巴州北部高、较高盈余区分别减少了58.91%、34.60%;各项供给服务都具有显著协同关系,需求指标中仅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具有显著协同关系,供给-需求全局双变量Moran′s I的指数为0.159,呈协同关系但显著性较弱。研究表明:巴州ES整体上供大于求,但存在显著供需空间错配现象,未来应制定有效的空间管理政策。
马丽娜张飞云滕伦李倩
关键词:干旱区生态系统服务土地利用
库尔勒市农村生态系统服务对居民福祉的影响研究
2025年
农村居民的福祉问题是首要的“三农”问题。农民福祉的持续改善在乡村振兴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厘清农村生态系统服务对居民福祉的影响,可为农村制定依托生态资源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库尔勒市农村居民对生态系统服务和居民福祉的认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对居民福祉的影响。结果显示,库尔勒市农村的生态系统提供的四种服务对居民福祉存在影响关系,但是贡献程度不一致,其中,文化服务对居民福祉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供给服务、支持服务,最后是调节服务,主要和当地相关政策变化有关,各个生态系统服务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共同影响着居民福祉。
李慧珂张飞云李倩
关键词:农村生态系统服务结构方程模型
沙尘对天山积雪消融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积雪是西北干旱区重要的水资源,春季融雪时期,沙尘天气频繁,沙尘沉降会减少积雪表面反射率,增加雪层的太阳辐射吸收,加速积雪的融化,影响干旱区年内的水资源分布。通过融雪期在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开展模拟沙尘沉降试验,观测积雪物理特性参数变化,分析沙尘对积雪消融的影响。本研究设置2 g·m^-2、4 g·m^-2、8 g·m^-2、自然雪4个处理,3组重复,从3月4日开始,3月11日结束。结果表明:沙尘沉降对积雪消融具有明显影响。在2 g·m^-2、4 g·m^-2、8 g·m^-2沙尘沉降量下,随着融雪的进行,沙尘沉降量逐渐增大,致使积雪表面粒径增大,积雪反射率降低,雪表层温度差变大,2 g·m^-2、4 g·m^-2、8 g·m^-2导致积雪消融速率比自然状态下的快22.36%、46.05%和76.90%。通过野外试验获得了主要积雪物理参数对沙尘沉降的响应,量化了沙尘沉降对积雪消融的影响,其结果可为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杨涛郭玲鹏黄法融李倩李倩
关键词:积雪光谱
开都河流域积雪特征变化及其与径流的关系被引量:12
2012年
本文利用MOD10A2遥感影像提取开都河流域2000年-2010年积雪覆盖数据,结合水文气象站点数据分析了开都河流域积雪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因子-积雪面积-径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开都河流域积雪面积在时间上的分布特征体现在年内和年际的变化。年内积雪变化较大,冬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大,夏季面积最小。近11a来积雪面积年际变化呈微弱的下降趋势,其中夏季和冬季下降趋势较明显,春季和秋季的变化趋势不明显。通过研究区积雪面积与气候资料的相关性表明,冬春季气温与流域积雪面积相关性最大,夏季最小;而降水在冬季和积雪面积的相关性最大。对径流和基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表明积雪面积对春季径流和基流影响最大,在夏季的影响最小。气温与径流和基流的相关性在春秋季最大,降水量在夏季与径流和基流最相关。由此可见,气温在影响流域积雪面积变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气温和积雪面积在春秋季对径流和基流的影响最大,夏季降水对径流和基流的影响最大。
李倩李兰海包安明
关键词:积雪径流基流
区域气候模式在中国西北地区气温和降水长时间序列模拟的误差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气温和降水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中国西北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空间格局剧烈变化.由于西北地区气象站点分布稀疏,站点观测结果难于完全代表西北地区复杂地貌的气象要素空间分布格局.区域气候模式模拟可以弥补现有观测资料的不足,但模式模拟存在的误差,往往制约着西北区域气候变化评估工作.本文在CN05格点数据和站点数据基础上,从空间格局、极值模拟等方面对高分辨率WRF模式数据气温和降水模拟精度进行评估,假定偏差恒定基础上,使用分类回归树模型建立偏差预测模型.结果表明:CN05数据和WRF模式多年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年降水数据空间格局基本一致,但WRF模式结果空间格局更加细致.WRF模式结果在山区和湖泊地区降水偏高估,气温和降水距平在新疆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变化较为一致;95%分位数的降水在甘肃和新疆地区模拟结果好于宁夏、青海和陕西;5%和95%分位数气温,WRF模式大部分站点表现为暖偏差,而CN05数据表现为冷偏差;不同的地貌单元区域气温和降水的偏差时间序列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西北五省区气温和降水的分类树模型中,由于高程和地形复杂度对偏差预测模型影响较大,无法在整个西北地区建立统一的误差预测模型.
马奕白磊李倩殷刚赵鑫李兰海
关键词:WRF降水地貌CART算法
基于供需的新疆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活动强度时空关联特征
2025年
干旱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新疆为研究区域,从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视角出发,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2000—2020年粮食生产、生境质量、碳储存、土壤保持、产水量和绿地休闲的供给和需求与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关联特征。结果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6种生态系统服务处于供给远大于需求的状态(供需比>1),研究区单位面积产水量、碳储存和土壤保持的供给分别增加28.61 m3·km^(-2)、18.24 t·km^(-2)和3147 t·km^(-2),单位面积需求分别增加14.2 m3·km^(-2)、59.85 t·km^(-2)和7151.52 t·km^(-2),粮食生产、绿地休闲和生境质量供给和需求变化不显著;粮食生产和产水量供需比分别增长118.2%和34.9%,而碳储存、土壤保持的供需比分别下降83.7%、108.9%和20.9%,生境质量和绿地休闲的供需比变化不显著。研究期间,98%的区域的人类活动强度指数(HAI)在0.25以下;空间上呈现出以天山为界北高南低、零星分布的格局。粮食生产、产水量和生境质量的供需比与HAI整体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碳储存、土壤保持和绿地休闲的供需比与HAI则呈显著正相关。粮食生产、碳储存、生境质量和绿地休闲的供需比与HAI在天山北坡城市带和塔里木河流域绿洲区以低-高集聚为主,而土壤保持和产水量的供需比与HAI在天山山脉和环塔里木河流域以高-高集聚为主。
李大强张飞云李倩马丽娜周红涛
关键词:人类活动强度空间自相关
洛阳市酒后镇菜农有机肥施用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2025年
基于河南省洛阳市酒后镇288户菜农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菜农有机肥施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仅30.56%的菜农施用有机肥,其中52.28%选择畜禽粪便等农家肥,36.36%使用商品有机肥;受教育程度(β=0.918,P<0.01)、从事蔬菜种植年限(β=0.923,P<0.01)和饲养家禽(β=2.364,P<0.01)显著促进有机肥施用,而菜地类型(承包地)、肥料价格及预期产量则显著负向影响有机肥施用。应通过技术培训、政策补贴和市场规范化等措施提升有机肥施用率,以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刘笑艳张飞云李倩
关键词:有机肥施用菜农LOGISTIC模型绿色农业施肥结构
农户视角下农村气象科普效果评价——以新疆玛纳斯县玛纳斯镇为例
2025年
基于农户视角,对新疆玛纳斯县玛纳斯镇的农村气象科普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和熵值法分析,发现超过80%的农户能够通过多样化渠道获取气象信息,80%以上的农户对基本气象知识有较深了解,且对气象科普工作整体满意度达到71.5%。结果表明,气象科普效果受农户年龄、学历、职业和地理位置的影响,综合得分为0.77,总体效果较好。然而,偏远村镇的气象科普效果较差,且不同职业农户的需求存在差异。为此,建议针对不同受众制定多样化的科普内容,加强偏远地区的科普宣传,并利用多渠道传播气象科普知识,以进一步提升农村气象科普效果,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马思缘张飞云李倩
关键词:熵值法农户视角
新疆北疆地区季节性冻土结冻过程与日积温的关系被引量:23
2012年
传统的度日因子模型很难分辨在结冻期土壤每日结冻和解冻的过程,而日小时积温可以区分正积温和负积温对土壤冻结过程的影响.利用北疆地区1951-2010年气象站数据和决策树算法,分析计算日小时积温及表层5cm和10cm土壤冻结状态数据及日小时积温对季节性冻土冻结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北疆范围年小时正积温以每年平均160℃增长,而年小时负积温以每年平均153℃减少.季节性冻土发生冻结现象所需的临界值分布与北疆地区气候和土壤分布基本一致,但仍存在空间差异性.北疆地区5cm土壤结冻所需的日小时负积温为-50℃以下,而5cm到10cm土壤结冻所需日小时负积温的平均值差值为-15℃左右.与日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温作为土壤结冻判据相比,日小时积温临界值作为判据可获得较高的精确度.在昌吉地区和阿勒泰地区冻土的平均深度随着日小时负积温临界值的增加而减少.
白磊李兰海李倩包安明
关键词:冻土决策树积雪
Landsat和GF数据面向对象土地覆盖分类研究被引量:3
2024年
针对中分辨率遥感数据面向对象分类,以河北省北部山区和南部平原Landsat8 OLI,Landsat5 TM及高分一号(GF1)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决策树(decision tree,DT)及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NB)4种分类器的土地覆盖分类效果进行对比,并分析SVM,RF和DT中关键参数对分类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个研究区,各分类器结果略有差异,从整体上看其优劣排序为SVM,NB,RF和DT。其中SVM和DT分类精度随参数变化波动较大:对于SVM,当参数C取值不小于103且gamma不大于10^(-1)时,无论哪种情况其分类精度均优于90%;对于DT,当参数树深(Depth)大于3时,各情况下的分类精度相对较高且趋于稳定。RF分类精度随参数变化波动较小且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中分辨率遥感数据面向对象土地覆盖分类研究提供参考。
尚明尚明马杰赵菲顾鹏程潘光耀李倩任阳阳
关键词:面向对象分类分类器LANDSA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