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红
-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评价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患者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全麻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男52例,女8例,年龄18—52岁,体重52~75kg,随机分为两组:常规镇静组(Ⅰ组)30例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Ⅱ组)30例。静注芬太尼2彬kg、异丙酚2mg/kg麻醉诱导,然后以6mg,/(kg·h)速率持续榆注异丙酚,3~5min后经鼻行盲探气管插管,连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心电图、动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时(TI)、气管插管后5min(T2),记录SBP、DBP、MAP、HR、RR,计算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观察诱导过程中呼吸抑制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T1时Ⅱ组患者SBP、DBP、MAP、HR、RR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患者均明显升高(P〈0.05),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Ⅰ组上述指标略降低,与T0比较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高,气管插管完成时闻较快(P〈0.05),但呼吸暂停时间和呼吸抑制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2mg/kg复合芬太尼2ug/kg麻醉诱导,然后输注异丙酚6mg/(kg·h)用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麻醉效果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高,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呼吸抑制发生率,术中应加强监测。
- 常庆显杨小燕李世红
- 关键词:异丙酚芬太尼气管内插管法
-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高血压病人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比较其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和血浆儿茶酚胺水平的变化。方法 60例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芬太尼组(F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3 min(T3)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于各时点采静脉血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SBP、DBP、HR均明显降低(P(0.05),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SF组DBP、HR变化幅度较小,明显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NE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即刻和气管插管后F组E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且与S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比芬太尼能更有效地抑制高血压病人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抑制血浆儿茶酚胺释放,对提高全麻诱导和气管插管期间的安全性有重要临床意义。
- 常庆显杨晓燕李世红
- 关键词:舒芬太尼芬太尼应激高血压
- 罗哌卡因致严重毒性反应1例
- 2008年
- 常庆显李世红
- 关键词:毒性反应颈丛神经阻滞胸锁乳突肌入手术室后
- 异丙酚引起严重变态反应性休克1例被引量:1
- 2010年
- 李世红牟俊杰邓红燕
- 关键词:异丙酚无痛人工流产术慢性支气管炎药物过敏史病例报道庆大霉素
-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08年
- 42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Ⅰ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Ⅱ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全麻以异丙酚2.5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溴胺0.1mg/kg顺序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Ⅱ组于全麻诱导前行T8~9硬膜外腔穿刺置管,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并硬膜外腔持续泵入0.5%罗哌卡因维持肌松。监测血液动力学、脑电双频谱指数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Ⅰ组气腹后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P<0.05),Ⅱ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无显著变化,且明显低于Ⅰ组(P均<0.05)。气腹后心率变异性Ⅱ组显著低于Ⅰ组(P<0.05)。认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显著降低人工气腹及手术刺激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显著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有效抑制应激反应。
- 常庆显杨晓燕李世红
-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病人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病人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谱指数的影响,探讨舒芬太尼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合适剂量。方法 6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舒芬太尼剂量分别为0.2μg/kg(Ⅰ组)、0.3μg/kg(Ⅱ组)、0.4μg/kg(Ⅲ组)。3 min后三组均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和维库溴胺0.1 mg/kg麻醉诱导,经口气管内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0)、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T1)、静脉注射异丙酚后(T2)、气管插管即刻(T3)、插管后3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结果与T0比较,T1时三组SBP、DBP、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三组SBP、DBP、BIS明显下降(P(0.05或P(0.01),T3时Ⅰ组SBP、DBP、BIS明显升高(P<0.05);与Ⅱ组比较,T3时Ⅰ组SBP、DBP、BIS明显升高(P<0.05);三组间各时点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舒芬太尼0.3μg/kg复合异丙酚2 mg/kg麻醉诱导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并维持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临床使用的合理剂量。
- 常庆显杨晓燕李世红邓红燕
- 关键词:舒芬太尼异丙酚应激反应插管法气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