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德金

作品数:13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休克
  • 4篇疗效
  • 3篇心源性
  • 3篇休克患者
  • 3篇源性
  • 3篇注射液
  • 3篇参附
  • 3篇参附注射液
  • 2篇代谢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源性休克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氧代谢
  • 2篇术后
  • 2篇脑病
  • 2篇静脉
  • 2篇梗死
  • 2篇肝性

机构

  • 11篇中山市中医院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3篇曾德金
  • 5篇郭应军
  • 3篇侯杰
  • 3篇王国军
  • 2篇刘八一
  • 1篇孙春田
  • 1篇成峰
  • 1篇王国军
  • 1篇甘礼明
  • 1篇苏惠霞
  • 1篇刘畅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护理教育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西医结合研...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2
  • 3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与血脂的相关性
2012年
目的分析中山市古镇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3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依据其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分组.即HbAlc≤6.5%和HbAlc〉6.5%两组,其中HbAlc≤6.5%组15例,HbAlc〉6.5%组23例,比较两组的血脂情况,同时进行HbAlc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结果HbAlc≤6.5%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5.44-1.O)mmol/L、(2.3±0.6)mmol/L、(3.5±0.7)mmol/L,HbAlc≤6.5%组患者TC、TG、LDH—C正常率分别为26.7%、53.3%、40%,明显高于HbAlc〉6.5%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HbAlc可明显降低Tc、TG、LDL-C,同时控制HbAlc≤6.5%可以有效提高TC、TG、LDH—C的正常率,2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HbAlc,控制HbAlc在正常水平。
蒋万兴李铁军廖尚曾德金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血脂
通腑开窍法治疗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202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医通腑开窍法治疗TIPS术后肝性脑病对比非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治疗情况,分析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2019年5月1日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IPS)术后并存在肝性脑病且联合中医通腑开窍法治疗的20例患者,通腑开窍法方药以大承气汤加菖蒲、郁金等,采用口服或者灌肠;分别统计分析治疗后第1天、第3天、1周的血氨恢复、肝性脑病疗效。结果:联合中医通腑开窍法治疗TIPS术后肝性脑病与非TIPS术后血氨恢复、肝性脑病恢复时间第1天有显著差异(P<0.05),第3天、1周后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中医通腑开窍法对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IPS)术后肝性脑病对比非TIPS术后肝性脑病第1天较差,第3天开始总体疗效相当。
曾德金
关键词:肝性脑病
低热量全肠外营养在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早期应用
2012年
目的探讨在心源性休克患者中早期低热量全肠外营养(TPN)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ICU收治的51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PN组26例,早期应用低热量TPN,经中心静脉导管,24 h持续缓慢静脉滴注;对照组25例,采用流质饮食。两组均为期5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休克及心力衰竭状况、心律失常、血清白蛋白、氮平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TPN组患者的休克及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减少,各项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源性休克患者中,早期应用低热量TPN切实可行,为抗休克及心力衰竭和心肌细胞功能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王国军郭应军曾德金
关键词:心源性休克
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比较存在阳气虚弱证的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患者静滴参附注射液前后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变化;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存在阳气虚弱证的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患者静滴前后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
曾德金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氧代谢
通腑开窍法对TIPS术后肝性脑病患者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利用中医通腑开窍法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 systemic shunt,TIPS)术后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患者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拟对2017年1月1日2018年11月1日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行TIPS术后20名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及联合中医治疗组(予以通腑开窍法方药以大承气汤加菖蒲、郁金等,方式采用口服或者灌肠);治疗分别观察或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第3天、1周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氨(Blood Ammonia,BA)、肝性脑病发生率。结果:联合中医治疗组较单纯西医治疗组血氨升高、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肝功能改善方面两组基本相当。结论:中医通腑开窍法对TIPS术后肝性脑病患者的有一定治疗作用,可以改善TIPS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曾德金
关键词:肝性脑病中西医治疗
门静脉高压症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正常的门静脉压较下腔静脉压稍高0.65~1.3KPa(5~10mmHg).当门静脉压高于下腔静脉压,差值0.65KPa(5mmHg)以上,或门静脉压≥2.94KPa(22mmHg)时提示存在门脉高压症.
甘礼明成峰何彦山曾德金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并发症介入疗法疗效评价
参附注射液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35
2019年
参附注射液源自《校注妇人良方·卷九》之参附汤,由人参一两、附子五钱组成。后人临床应用证实汤中人参大补元气,能促使阳复血行;附子大辛大热,能通行阳气、温补元阳;二者联用,具有益气、温阳、固脱之功,主治厥脱及阳虚诸证[1]。参附注射液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现本文就其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作如下综述。
曾德金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药理校注妇人良方大补元气参附汤
aVR导联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关血管诊断及预后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aVR导联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关血管诊断及预后情况。方法对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aVR导联sT段抬高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38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心律失常率、住院病死率、6个月内心肌再梗死率及心血管病死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单支病变16例,其中左主干病变10例,前降支近段病变3例,右冠状动脉近段病变2例,回旋支近段病变l例;多支病变22例,其中左主干加前降支近段病变12例,左主干加三支病变6例,前降支加回旋支病变2例,三支病变2例;涉及左主干病变28例,阳性率73.7%。38例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25例(65.8%),恶性心律失常15例(39.5%),住院死亡6例(15.8%),随访6个月内心肌再梗死4例(10.5%)及心血管死亡2例(5.3%)。结论aVR导联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左主干血管病变为主,多合并心源性休克,预后较差;aVR导联ST段抬高对预测罪犯血管、判断病情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国军郭应军侯杰刘八一曾德金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AVR导联ST段抬高冠状动脉造影预后
心理护理干预对ERCP手术患者情绪及治疗的影响分析
2023年
评估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中的作用及对情绪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的52例ERCP手术患者,全部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入26例,提供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纳入26例,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评价组间情绪评分、住院时间、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生理应激反应、配合效果。结果 (1)干预前,组间情绪评分、CD-RISC、生理应激反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情绪评分、CD-RISC、生理应激反应更佳,且住院时间更短,P<0.05;(2)在配合效果面,观察组(100.00%)高于对照组(84.62%),P<0.05。结论 对ERCP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减轻负性情绪及生理应激反应,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增强配合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余淑珍曾德金孙春田苏惠霞祝振梅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ERCP情绪住院时间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血管再通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研究共分4组:血管再通联合IABP治疗组与非血管再通非IABP治疗组、单血管再通及单IABP治疗组,每组各12例。观察应用IABP及不同方式下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其疗效和30d病死率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结果血管再通联合IABP与非血管再通非IABP、单血管再通或单IABP治疗相比可明显提高心脏指数[分别为2.42、1.62、1.92、2.01L/(min·m2)],降低多巴酚丁胺剂量(分别为1.53、17.62、6.01、5.51g),无器官支持天数(分别为3.9、18.1、10.3、9.0d)、住院时间(分别为10.1、25.2、15.1、14.6d)及住ICU时间,明显减低30d病死率(分别为16.7、66.7、50.0、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管再通联合IABP治疗能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器官支持时间,缩短住院时问,明显降低病死率。
王国军郭应军侯杰刘八一曾德金
关键词:心肌梗死反搏动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