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燕

作品数:18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护理
  • 3篇重症
  • 3篇重症监护
  • 3篇监护
  • 3篇病人
  • 2篇伤口
  • 2篇疼痛
  • 2篇重症监护室
  • 2篇卒中
  • 2篇危重
  • 2篇危重患者
  • 2篇脑卒中
  • 2篇静脉
  • 2篇监护室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胆囊切除术患...
  • 1篇动脉
  • 1篇动态监测

机构

  • 16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曹燕
  • 4篇沈益美
  • 4篇黄琴红
  • 4篇郭兰
  • 4篇钱丹
  • 3篇庄朋
  • 2篇金梅保
  • 2篇许正红
  • 2篇蔡亚萍
  • 2篇潘红
  • 1篇唐红
  • 1篇王俏英
  • 1篇曹晓东
  • 1篇李雪萍
  • 1篇丁敏
  • 1篇王芳心
  • 1篇马静
  • 1篇陆寅
  • 1篇王海翔
  • 1篇周皎

传媒

  • 2篇护理研究(下...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护理研究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护理与康复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 1篇中西医结合护...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部功能位保持枕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因手部呈屈肌痉挛模式,长期处于抓握状态,既不利于手功能的恢复,又影响手部卫生。目前临床常用的矫形支具如分指板、软球等,能够解决部分康复问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费用昂贵、稳定性差、对使用环境要求高、舒适性差、患者难以依从等。
曹燕方红群谢丹
关键词:手部卫生功能位脑卒中恢复期矫形支具手功能
无线生命体征动态监测系统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实现体温动态监测,并实时监测患者当前的活动区域。方法90名危重患者实行随身佩戴内置温度感应器的标签,实现患者体温数值的动态采集,采用同期自身对照方法将通过RFID标签监测得到的体温精确度与腋温测量值相比较,并调查两种测温方法模拟每日所需护理耗时。结果不同时间测得体温值,传感器组分别为15min(36.58±0.92)℃,30min(36.69±0.97)℃,60min(37.08±0.85)℃,90min(37.34±1.03)℃,120min(37.45±1.03)oC,150min(36.88±0.97)℃,与水银体温计组相似15min(36.53±0.94)℃,30min(36.75±0.89)oC,60min(37.04±0.92)℃,90min(37.39±0.99)oC,120min(37.41±0.99)℃,150min(36.85±0.8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34,-0.86,0.76,-0.54,0.35,0.63;P均〉0.05);每日所需护理时间,传感器组(23.78±5.57)min,水银体温计组(201.25±16.3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5,P〈0.01)。结论采用RFID技术体温动态监测系统,可将实时监测的数据显示在生命体征动态监测系统的监测界面,同时实时向医院信息系统传输体温信息,护士无需在影响患者休息的情况下就可以立即监测到患者当前体温情况,大大减少了护理人员工作量,并能使医生、护士及与患者相关科室之间实现患者信息资源共享。
黄琴红曹燕曹晓东王芳心王芳黄云娟张萍
关键词:护理生命体征动态监测危重患者
实施早期活动方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非切口疼痛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实施早期活动方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非切口疼痛的影响。方法对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实施早期活动方案,分4阶段进行,从局部运动到全身运动,逐步增加活动量及活动范围。结果 44例未发生非切口疼痛,6例轻度颈肩部疼痛,持续时间<24h。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早期活动方案,能减少非切口疼痛的发生。
曹燕金梅保丁敏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疼痛
PDCA循环护理对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效果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究PDCA循环护理对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重症监护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ICU行PICC置管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20年1~12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为对照组(45例),以2021年1~12月实施PDCA循环护理为观察组(45例)。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PICC置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施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PICC日常维护质量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在实施6个月和12个月后的评分均高于实施3个月后(P均<0.05);观察组在实施12个月后的评分均高于实施6个月后(P<0.05)。实施12个月后,2组护理人员的理论和实操考核评分均较实施前升高,且观察组的考核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行PICC置管的ICU患者应用PDCA循环护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PICC置管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和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提高其满意度。
沈益美曹燕钱丹
关键词:护理效果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置管患者伤口换药现状被引量:1
2022年
对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置管患者伤口换药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主动脉球囊反搏术临床应用现状,从所用敷料种类、消毒剂选择、换药方法及换药频次等方面总结目前国内外对经皮主动脉球囊反搏置管患者伤口护理的现状。期待更多的同行能够关注并进行相关实验或对照研究,最终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找到最实用简便经济有效的换药方法,规范其换药,以便于更好地运用医疗资源,为患者服务,同时提高医护工作效率。
曹燕范羽飞
关键词:主动脉球囊反搏术伤口换药护理
大鼠骨髓MSCs经HIF-1α介导的糖酵解途径迁移及调控OA软骨细胞代谢的研究
曹燕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ICU病人失禁性相关性皮炎中的应用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ICU)病人失禁性相关性皮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住综合ICU时间>48h、每天排便≥4次的病人2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硼酸湿敷和锌氧油外涂保护皮肤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失禁性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和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失禁性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和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ICU病人失禁性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缩短愈合时间。
钱丹曹燕蔡亚萍郭兰沈益美庄朋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集束化护理
枸橼酸抗凝对延长高危出血风险患者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滤器寿命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探讨枸橼酸抗凝对延长高危出血风险患者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滤器寿命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47例需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高危出血风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枸橼酸组24例和0.9%氯化钠组23例.枸橼酸组采用枸橼酸体外抗凝,0.9%氯化钠组采用0.9%氯化钠冲洗.观察滤器寿命、出凝血时间、血气等指标变化.结果 枸橼酸组使用滤器76个,0.9%氯化钠组使用滤器87个.枸橼酸组滤器平均寿命为(22.4±12.7)h,0.9%氯化钠组为(8.6±3.3)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9,P<0.01);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枸橼酸组为3.9%(3/76),低于0.9%氯化钠组的16.1%(14/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P<0.05).结论 枸橼酸延长滤器寿命,是高危出血风险患者安全、有效的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抗凝方式.
许正红潘红黄琴红曹燕周皎王海翔郭兰
关键词:枸橼酸抗凝肾替代治疗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9年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并分析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18年7月31日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将采用常规护理的设定为对照组,将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设定为观察组,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跟踪随访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跟踪随访5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出院预后良好。
曹燕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护理路径满意度
氧化应激在骨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21年
骨关节炎是与年龄相关的慢性关节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以及活动受限等。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与软骨退变、创伤、代谢等因素有关,其中氧化应激是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软骨细胞中活性氧类的过量积累可引起氧化应激,并通过诱导软骨细胞凋亡、自噬调节失衡、转录后调控等导致软骨细胞损伤和基质降解,促进骨关节炎的进展。其中多种氧化还原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包括核因子κB通路、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通路、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通路等)参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进一步研究相关的信号转导靶点,可为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曹燕李雪萍
关键词:骨关节炎氧化应激发病机制信号转导通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