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登攀
- 作品数:29 被引量:104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少见病例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患者经影像学诊断后行左侧腹膜后肿瘤切除+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腹膜后脂肪肉瘤,手术顺利,术后随访2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临床少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有助于该病的诊断,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 朱涛刘涛方登攀
- 关键词:脂肪肉瘤腹膜后手术计算机体层扫描
- 膀胱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一例分析
- 2015年
- 膀胱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因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征与恶性肿瘤极为相似,临床上易误诊。2014年6月2日本院收治膀胱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患者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5岁,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2d”人院,体格检查: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元明显叩痛,耻骨上膀胱区无压痛,双侧腹股沟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 方登攀吴海如吴钉
- 关键词:膀胱区病理组织学特征肿大淋巴结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 隐睾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 2020年
- 目的隐睾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临床上极为罕见,旨在提高对该病全面认识,为本病提供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为隐睾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含有4种肿瘤成分(精原细胞瘤约50%+未成熟畸胎瘤约25%+卵黄囊瘤约20%+胚胎性癌约5%)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以“急腹症”表现入院,查血AFP、HCG、LDH均升高,影像学检查示腹腔占位性病变,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若干,经病理证实为隐睾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无周围组织侵犯。术后随访6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隐睾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要趁早,2岁前行睾丸复位固定术能有效减少本病的发生。其治疗多为根治性切除联合BEP(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化疗。预后多根据瘤体成分而异,肿瘤包含恶性成分胚胎性癌的预后差,而主要为精原细胞瘤成分的预后一般较好。
- 刘军程平方登攀朱涛
- 关键词:隐睾病理学预后
- M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研究
- 目的:评价M受体阻滞剂(索利那新及托特罗定)治疗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80例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者随机平分为索利那新组和托特罗定组,索利那新组给予索利那新片每日1次,每次5 mg,疗程8周...
- 方登攀刘涛朱涛
- 关键词:托特罗定膀胱过度活动症老年女性
- 文献传递
- 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 2019年
- 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十分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于2018 年3 月收治1 例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1 岁,因排尿不畅5 年余、加重1天入院。
- 方登攀朱涛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预后
- 经尿道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嗜铬细胞瘤一例报告被引量:2
- 2020年
- 膀胱嗜铬细胞瘤临床上罕见,术前难以诊断,易漏诊及误诊,我们于2017年10月首次利用等离子电切镜经尿道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嗜铬细胞瘤,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因“体检超声检查发现膀胱内肿块1周”于2017年10月8日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3年,平素口服“氨氯地平片5 mg qd及缬沙坦80 mg qd”控制血压,血压110~130/66~80 mmHg(1 mmHg=0.133 kPa)。CT平扫+增强:膀胱右侧壁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直径约1.2 cm,增强显示病变明显强化,增强期病灶CT值为96 Hu(图1)。
- 朱涛刘涛方登攀
- 关键词:膀胱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高血压膀胱部分切除术
- 经尿道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 方登攀朱涛
- 经尿道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与治疗的1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该患者术前B超及CT提示膀胱肿瘤,利用等离子电切镜行经尿道膀胱部分切除术手术治疗,...
- 方登攀张凡杨智朱涛
- 关键词:膀胱嗜铬细胞瘤
- 肾盂肉瘤样癌并术后复发1例
- 2017年
- 肾盂肉瘤样癌是一种罕见的肾脏恶性肿瘤,目前国内外仅报道20余例,临床诊治经验很少. 现将1例肾盂肉瘤样癌并术后复发病例报道如下.
- 方登攀朱涛
- 关键词:术后复发病理检查血尿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联合小切口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研究被引量:48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联合耻骨上小切口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联合耻骨上小切口治疗42例高龄高危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比较术前及术后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63.90±16.60)min,术中出血量(73.90±21.10)ml,无需要输血的病例,无1例发生前列腺电切综合征,术后未发现结石残留。手术前与手术后即刻生命特征及血K+、血清脑钠肽(BNP)等内环境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内科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VR)、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联合小切口切开取石并取出剜除腺瘤的手术方式治疗高龄高危BPH患者伴膀胱结石,安全性好,疗效确切,特别适用于高龄高危的患者。
- 方登攀
- 关键词:高龄高危小切口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