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红
- 作品数:29 被引量:128H指数:6
- 供职机构: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苏沿海开发研究中心开放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马克思劳动思想研究述评被引量:2
- 2015年
- 劳动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学界把马克思劳动思想放在西方劳动观念史、中国当代社会发展以及与西方现代哲学论战的研究背景下展开,以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地位、价值、异化和解放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成果丰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在研究背景上,对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与马克思劳动哲学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多,但对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劳动哲学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够。第二,在研究内容上,对马克思劳动概念、地位、价值、异化和解放思想的研究偏重文本解读,与当今社会现实结合不够。第三,在价值取向上,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的探讨,偏重于挖掘劳动对人的意义和价值,对自然所具有的价值探讨不多。马克思劳动思想的研究要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相结合,积极探讨契合当代中国发展所需要的劳动概念和价值追求,对西方哲学理论中的劳动理论予以反思和回应。不仅要关注什么样的劳动创造财富,还要关心人类怎样劳动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只有人与自然在劳动过程中都得到解放,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 徐海红
- 新时期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刍议被引量:6
- 2006年
-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在培育人类保护环境的伦理精神、促进公民德性和人格养成、推进生态文明的进程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目前我国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实践的运作方式进行探析,提出高校要将生态道德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将道德的自律与外在强制的他律相结合,重塑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知行统一。
- 徐海红
- 关键词:高校生态道德教育
- 论人与自然的双重关系被引量:2
- 2011年
- 在目前的生态伦理学研究中,人们将"自然"等同于自然物,并围绕着自然物本身是否具有内在价值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本身的不可公度性和不可调和性宣告了生态伦理学的道德谋划处于失败的境地。"自然"不仅是自然物,也代表自然宇宙秩序。因而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单向度关系,而是双重关系:一为人与作为自然宇宙秩序的本体自然的关系,二为人与物性自然的关系。建构人与自然的双重关系,在不可僭越自然宇宙法则和充分利用自然物之间保持必要张力,从而使人既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物,又能够限制人类对自然物的滥用。
- 曹孟勤徐海红
- 论后现代主义对大学德育的启示被引量:1
- 2005年
-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超越。后现代道德教育的特征和主要道德主张对我们今天的大学道德教育改革具有启示意义。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现代性发展水平上存在落差,因此对后现代道德教育观应结合中国实际吸收合理的东西,克服其局限性。
- 徐海红
- 关键词:后现代高校德育
- 中国生态发展道路及其世界意义被引量:9
- 2013年
- 中国生态发展道路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以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为指向的中国社会发展态势与过程。马克思的生态发展观是中国生态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中国生态发展道路的样式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实现基础是劳动的生态化。中国生态发展道路是生态原则与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在生态领域的体现,其基本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生态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在于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确证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促进劳动生态化的实现。
- 成长春徐海红
- 关键词:生态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 中国生态发展道路的实现路径
- 2014年
- 中国面临的环境现实是"已经污染尚未治理"。在这一情形下,中国生态发展道路的实现路径为:醒思、借鉴和传承。清醒认识资本主义不再适合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是中国生态发展道路的内在根据。以一种全球性的视野、包容互鉴的心态对待发达国家和地区所走过的环保之路,避免其他国家的"环保旧痛"成为中国的"新伤",是中国生态发展道路的外在条件。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精神是中国生态发展道路的价值引领。
- 徐海红
- 关键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生态治理天人合一
- 生态文明之新见与超验自然主义理想
- 2014年
- 书籍承载着人类伟大的思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世界环境史上,有许多绿色著作以其对生态危机的忧患意识、对工业化现代化的深刻反思,影响和推动了环境保护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整个人类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着人类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 徐海红
- 关键词:生态文明自然主义超验文本环境保护运动忧患意识
- 生态文明的劳动基础及文明样式
- 生态文明研究的根本性问题之一是以什么为根据来确认生态文明具有价值合理性与社会正当性。人类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的生态文明理论分别以人类的利益、自然的权利和内在价值为根本,具有局限性。要走出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困境,须运用历史唯...
- 徐海红
- 关键词:生态文明
- 文献传递
- 论社会观念的生态转向被引量:2
- 2007年
- 人类关于社会观念的狭隘性是导致生态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弥合社会与自然的分裂必须实现社会观念的生态转向,走向生态社会。生态社会实现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内在契合,它是人与自然本质融合为一体的社会。社会与自然内在契合,就从根本上消除了社会与自然的分裂和对立,保护自然环境成为生态社会的基本道德责任。
- 徐海红
- 关键词:生态危机社会观念生态社会
- 生态伦理价值本体的反思与实践转向被引量:3
- 2011年
- 生态伦理的价值本体是生态伦理的核心问题,从实践的层面来确立生态伦理的价值本体,有助于我们摆脱生态伦理研究无现实根基的理论困境,为人类合乎道德地改造自然提供理论根据。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出发,在对当前生态伦理的价值本体研究现状进行反思基础之上,探讨生态伦理价值本体的实践转向,以物质变换来重建生态伦理的价值本体。
- 徐海红
- 关键词:生态伦理价值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