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厚恩
- 作品数:49 被引量:19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快速检测DNA链断裂的DNA解螺旋荧光分析法被引量:9
- 1994年
- 快速检测DNA链断裂的DNA解螺旋荧光分析法杨业鹏,徐厚恩,南新升DNA损伤作用的检测是致突变/致癌物短期筛选试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往对DNA链断裂的检测大多采用碱性蔗糖梯度的离心、碱性洗脱和DNA解螺旋层析分析等方法,因操作繁琐,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
- 杨业鹏徐厚恩南新升
- 关键词:DNA链断裂荧光分析法
- 毒理学生物标志的研究
- 2001年
- 徐厚恩
- 关键词:毒理学生物标志致突变作用致癌性免疫功能
- 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SCE检测方法的应用
- 1990年
-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分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环境诱变物的筛选,此方法可以在多种动物和细胞系中进行,大鼠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便于采血进行动态观察。但目前国内外以大鼠外周血为材料的SCE实验方法报道还很少,我们结合国内外实验条件,对Kligerman氏SCE检测法进行了某些改进,并观察了苯并(a)芘[B(a)]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率的影响。
- 李一欣徐厚恩杨晓华李正芸
- 关键词:淋巴细胞SCE血液
- 苯并(a)芘对人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损伤作用研究Ⅱ、苯并(a)芘DNA损伤作用研究
- 1993年
- 本研究第2部分,应用DNA共价结合试验.非程序DNA合成(UDS)试验、DNA解螺旋荧光分析(FADU)试验和DNA复制合成抑制(DRSI)试验,综合检测了苯并(a)芘(BaP)对人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作用.人血淋巴细胞来源和分离方法,UDS,FADU、DRSI试验的细胞染毒浓度和条件均与本研究第1部分相同.
- 杨业鹏徐厚恩
- 关键词:人血DNA损伤苯并(A)芘血淋巴细胞非程序DNA合成
- 环境医学与毒理学的研究动向被引量:5
- 1997年
- 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科学考察团访问加拿大、日本的基本情况,分析我国环境科学的差距与优势,提出应发挥我们在人才、资源、人群研究方面的某些优势,自上而下地组织一些重大综合性研究课题,如低浓度、混合污染对健康和生态影响的机理、评价方法与污染控制工程。
- 徐厚恩
- 关键词:环境医学环境毒理学环境保护污染控制资源利用
- 家兔接触低浓度焦炉污染物细胞遗传损伤指标的变化
- 1996年
- 将实验动物(家兔)饲养于低浓度焦炉逸散物污染的环境中(现场B(a)P浓度2~10μg/100m ̄3),动态观察染毒前、现场染毒二周、四周及脱离现场一周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Ec)率和微核(MN)率的变化。结果显示,高SCE细胞(HFC)率在第二周即增高,到第四周SCE率均值也明显升高,但在脱离污染环境一周后可恢复到染毒前水平。MN率未显示变化。
- 郝卫东徐厚恩
- 关键词:家兔
- 稀土
- 2000年
- 稀土元素包括镧、铈、镨、钕、钜、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钇和钪共17种元素,其中镧系15种,在20世纪初根据X射线光谱才确定下来。50年代,稀土的研究已发展很快。我国稀土资源居世界首位。展望21世纪信息时代,信息材料的更新,有赖于发挥稀土光、磁、电功能的优势以及稀土广泛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90年代末也将稀土列入材料学、环境科学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
- 徐厚恩
- 关键词:镧系环境问题信息时代稀土
- 稀土毒理学安全限量研究的展望被引量:3
- 2000年
-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带动了生命科学的飞跃,人们对毒效应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与更新。为适应这种变化,国际上已在引导毒理学的研究,要注意方法学的更新和毒理学机理的研究[1-3],在美国国家毒理学研究规划中,以上两个领域的研究比重已超过用常规试验方法来评定毒效应,用常规方法已难以揭示新的毒效应,毒理学正在面临方法、指标更新的挑战。
- 徐厚恩
-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 混合稀土常乐对小鼠免疫细胞功能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 2000年
- 目的采用体内作用方式观察混合稀土对小鼠脾和胸腺细胞功能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混合稀土给小鼠经口灌胃200.0、20.0、2.0mg/kg14 d和20.0、2.0、0.2 mg/kg经口灌胃30d,用足跖厚度增加法、Jerne改良玻片法检测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用MTT颜色反应法观察淋巴细胞转化,细胞凋亡的检测采用DNA凝胶电泳法及流式细胞仪法。结果0.2mg/kg混合稀土作用30d对静止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功能具有刺激作用,刺激率为50%;2.0 mg/kg混合稀土作用30d,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功能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17%;20.0mg/kg混合稀土作用14d和30 d,均可抑制B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功能,抑制率分别为30%和20%,作用14d可诱发22.7%的脾淋巴细胞凋亡;200mg/kg混合稀土作用14d,小鼠体重、脾及胸腺脏器重和脏体比明显降低,脾细胞IgM-PFC数减少46.1%,B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功能明显抑制(抑制率为43%),脾和胸腺细胞凋亡百分比明显增高,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为13.9%和20.8%;经分析14d结果中,胸腺细胞凋亡的百分比与T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功能改变呈负的线性相关。结论混合稀土可影响小鼠脾和胸腺细胞功能,其作用与细胞凋亡有一定的关系。
- 马宁魏雪涛雷志明薛彬徐厚恩
- 关键词:脱噬作用
- 混合稀土常乐经口染毒对大鼠血淋巴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观察农用混合稀土化合物常乐对染色体的损伤作用。方法分别用200mg/kg、20 mg/kg、2mg/kg3个不同剂量和同容量的无离子水(对照)对Wistar大鼠(3级动物、清洁饲养)经口染毒30d,采用胞质阻断法检测大鼠外周血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细胞形成率,作为染色体断裂的效应生物标志;同时用电感耦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大鼠骨髓液中稀土的含量,作为靶的接触生物标志。结果大鼠经口染毒30d,高、中、低3个剂量组外周血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细胞形成率分别为(57.0±10.5)%、(23.1±4.5)%、(18.4±3.0)%,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8.8±1.6)‰,并与染毒剂量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骨髓液ICP-MS分析,稀土元素镧、铈、镨、钕含量也随染毒剂量增高而增高。结论农用混合稀土常乐经口染毒30 d,2 mg/kg剂量为可能形成染色体损伤、出现微核细胞率增高的阈剂量。
- 徐厚恩高广花贾凤兰王小燕解清刘虎生王耐芬
- 关键词:微核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