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
- 作品数:237 被引量:812H指数:14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胃石症合并粪石性小肠梗阻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3年
- 患者为老年女性,因"上腹不适4个月,腹胀痛伴恶心、呕吐2周"急诊入院。曾有进食大量"柿饼"史。患病后于外院行胃镜检查,提示胃石,镜下治疗无效。2周前出现腹部胀痛并呕吐,外院查腹部立位片示左中上腹小肠阶梯状气液平面,见图1;CT提示空肠中上段梗阻,见图2,保守治疗无好转,转院。查体:T 36.5℃,P 90次/min。腹平软,无肠型,中下腹压痛,
- 吕晨光蒋会勇张雪峰
- 关键词:腹腔镜辅助小肠梗阻胃石症手术治疗粪石性上腹不适
- 高龄胃癌病人122例围手术期处理体会被引量:19
- 2002年
- 逯云山赵连和宗修锟陈翔宇张雪峰曲化远王希泽曾明
- 关键词:高龄病人胃癌围手术期护理
- 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kip1)和周期蛋白表达与大肠癌发生预后(英文)被引量:14
- 2003年
-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抑制因子p27kip1蛋白和周期蛋白E(cyclinE)在大肠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p27kip1和cyclinE蛋白在37例大肠腺癌和26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大肠腺癌组织中为45.9%,显著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χ2=4.590,P<0.05),并与大肠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χ2=9.653,χ2=6.838,P<0.05);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大肠腺癌组织中为64.9%,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χ2=4.285,P<0.05),并与大肠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χ2=8.397,χ2=5.261,P<0.05);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组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p27kip1蛋白阴性表达组,但两者无相关(r=-0.1133,P>0.05)。结论p27kip1蛋白的低表达和/或cyclinE蛋白的高表达在大肠腺癌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有助于预测其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可能对大肠腺癌的治疗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有指导作用。
- 岳辉蒋会勇张雪峰张宁杨琳那延立
- 关键词:P27^KIPL周期蛋白E大肠癌
- 腹腔镜辅助胃肠重复癌联合根治术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总结腹腔镜辅助胃肠重复癌联合根治切除的手术经验。方法 :利用腹腔镜完成 1例胃和乙状结肠重复癌患者的联合根治切除术。结果 :手术历时 5 5h ,出血量 2 0 0ml,未输血。术后恢复良好 ,7d出院。随访 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肠重复癌联合根治术创伤小 ,恢复快 。
- 张雪峰金红旭蒋会勇宗修锟
- 关键词:腹腔镜联合根治术手术方法手术治疗
- 淋巴静脉分流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93年
- 淋巴静脉分流术即胸导管与颈部静脉吻合术(主要是颈内静脉),是由颈淋巴引流术发展而来。因颈淋巴引流术使大量淋巴液丧失,造成难以控制的低蛋白血症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临床应用受到限制。60年代初,Dumount首先报告4例胸导管与颈内静脉吻合术。
- 宗修锟张雪峰
- 关键词:门脉高血压
- 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在结直肠癌患者切口感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在结直肠癌患者切口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沈阳军区总医院研究生培养基地普通外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400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200例,采用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对照组200例,未采用该技木。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手术切口相关指标及术后切口恢复指标等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基线情况一致。术后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切口愈合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没有发生切口感染,对照组6例发生切口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例出现了切口液化,对照组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开腹手术切口而言,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可为患者带来更小的切口感染率,更短的住院时间,且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 刘伟强单永琪高广荣李达张成张雪峰
- 关键词:引流术负压封闭技术结直肠肿瘤脂肪液化
- 脐疝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直肌后间隙修补1例被引量:4
- 2017年
-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5岁,因"脐部可复性包块1年"入沈阳军区总医院治疗。患者于入院1年前出现脐部可复性包块,质软,站立时明显,平卧后可还纳腹腔。B超检查确诊为脐疝,CT检查见疝环直径约1.5 cm,诊断脐疝明确。患者于2015年6月16日行腹腔镜腹直肌后间隙修补术。手术采用全麻,术前留置尿管。
- 蒋会勇郭一君张丹马锐张雪峰
- 关键词:腹腔镜
- 慢性假性结肠梗阻的诊断治疗:附17例报告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慢性假性结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慢性假性结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5例右半结肠加横结肠切除,8例右半结肠加横结肠加降结肠切除,1例乙状结肠切除,1例乙状结肠造瘘,2例肠减压术。术后2例切口感染和1例左膈下脓肿,经处置后痊愈;1例术后胃瘫,保守治疗30 d治愈,1例肠减压术患者,术后19 d因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死亡。2例乙状结肠切除及1例肠减压患者,术后症状均无缓解。其余患者腹胀消失,排气、排便正常而获痊愈。结论慢性假性结肠梗阻是一种少见疾病,切除全部扩张的、无功能肠段可使大多数患者的症状缓解。
- 王希泽蒋会勇曲化远吴国强张雪峰张忻平金红旭逯云山李谨宗修锟
- Gardner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3
- 1994年
- Gardner综合征是一种结直肠内多发腺瘤性息肉并伴有某些结肠外病变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1953年由Gardner和Richard首先报告结肠多发腺瘤并伴有骨瘤和表皮样囊肿的病例。1955年命名为Gardner综合征。因其临床病理特征与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极为相似。
- 宗修锟张雪峰
- 关键词:结肠肿瘤腺瘤综合征息肉
- 痔上黏膜环切术与外剥内扎术Ⅰ期治疗急性嵌顿痔的对比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比较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外剥内扎术(MMH)I期治疗急性嵌顿痔的疗效。方法对82例急性嵌顿痔I期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术式MMH组(36例)和新近术式PPH组(46例)。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注射止痛药次数、术后出血、尿潴留、肛缘水肿、肛门坠胀感、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后,2组患者的症状均缓解。PPH组住院费用[(10 453±1 246)元]多于MMH组[(6 564±1 02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H组术后24 h和第1次排便VAS评分{[(4.53±0.83)分]、[(4.89±0.62)分]}低于MMH组{[(6.58±0.87)分]、[(6.43±0.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H组术后使用止痛药次数[(1.53±0.88)次]低于MMH组[(2.46±0.9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H组住院时间[(7.94±1.22)d]低于MMH组[(12.30±2.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H组术后出血、肛缘水肿、尿潴留例数(2、3、33例)低于MMH组(7、1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 I期治疗急性嵌顿痔安全、有效,疗效优于传统MMH。
- 刘晓丹王大全林家嘉张成张雪峰
- 关键词:急性嵌顿痔痔上黏膜环切术外剥内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