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娟
- 作品数:14 被引量:45H指数:2
- 供职机构:运城学院经济管理系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货币供给规模的实证检验——基于改进的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我国货币供给、国内信贷与外汇储备增加之间在大多数年份保持一定的均衡关系。但在少数年份,货币供给也出现不足或超额现象。因此,我国在货币投放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货币供给、国内信贷与外汇储备增加之间的关系,在继续保持货币供给正常增长的同时,改善货币供应结构,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增加有效货币供给。
- 刘志雄张秀娟
- 关键词:货币供给实证检验
- 区域经济发展对金融集聚的反馈作用——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通过利用我国1978-2013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对金融集聚的影响。分时期的样本回归结果表明:1978-1995、1996-2000、2001-2013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经济发展对金融集聚的影响系数分别为负、正、负,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集聚程度呈现出了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态势。分区域的样本回归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显著促进了金融活动的空间集聚,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则阻碍了金融活动的空间集聚,不过西部地区这种阻碍作用从统计学意义上不显著。在经济发达地区,金融集聚和经济增长易形成良性循环。
- 张秀娟
- 关键词:区域经济经济增长金融集聚金融发展
- 数字金融、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研究
- 2025年
-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而区域经济的差距影响了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可显著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且这一作用在考虑稳健性和内生性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技术创新水平是数字金融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路径。进一步运用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对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存在非线性影响,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其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能力经历“增强—减弱—增强”三个阶段。为此,要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服务,促进技术创新,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赵艳竹张秀娟薛濡壕
- 关键词:数字金融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差距
- 人民币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本文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对内贬值是一个普遍现象,人民币对外价值的变化则表现出三个明显的周期性阶段,即对外贬值——对外略有升值——对外升值过程。进一步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对内贬值将会导致对外升值。我国需要制定相应措施,保持人民币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的稳定。
- 刘志雄张秀娟
- 关键词:汇率
- 山西省区域经济差距变动趋势与原因探析——基于1978年~2009年山西省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长期以来,山西省的区域经济差距显著。e收敛检验表明,整体上看,1978年到2009年间山西省的区域经济距呈现"趋异-趋同"的变化过程。然而,U收敛检验表明,在此期间山西省区域经济并没有发生绝对或相对β收敛。基于资产出比分解法的增长核算分析表明,资本产出弹性是影响山西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要素投入对地区差距的影响逐下降,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逐渐上升。2003年到2009年,要素投入实际上是缩小区域差距的力量,山西省的区域差距全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山西省要继续缩小区域差距,必须从提高低收入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着手。
- 孙维峰张秀娟
-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距Β收敛全要素生产率
- 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固碳动态:涑水河流域的长期趋势与短期变化
- 2025年
- 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巨大,深入研究区域典型种植模式对优化管理和推动碳中和至关重要。本文以涑水河流域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为对象,整合多年土壤历史数据与2022—2023年轮作周期高频采样数据,分析不同时间尺度固碳特征。结果表明:(1)长期数据(2008—2021)显示流域土壤有机碳呈增长趋势;(2)样点数据显示2008—2017年增长不显著,且2017年与2022年数据无显著差异;(3)轮作周期内两季小麦收获期有机碳无显著差异,小麦收获期与玉米收获期土壤有机碳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表明,当前耕作管理下系统土壤有机碳已趋于平衡。研究进一步发现:免耕有效降低了玉米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损失,少耕显著提升了小麦生态系统土壤固碳能力。当前流域内玉米免耕和小麦少耕的实施仍有较大推广空间。应大力推广此类保护性耕作措施,充分挖掘该轮作系统固碳潜力,为区域农田碳汇管理及增汇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荆颖蔷孙维峰张秀娟
- 关键词:小麦-玉米轮作固碳耕作
- 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贸易收支关系分析
- 2007年
- 我们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统计研究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2月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改变了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之间原有的长期稳定的对应关系,且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不能运用人民币汇率来调节我国的贸易收支。
- 张秀娟刘志雄
-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贸易收支实证检验
- 金融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6
- 2015年
-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3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全国和东、中、西部两个层面去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997年前,金融集聚显著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1998年后,金融集聚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中部和东部地区金融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反方向影响不显著,但1998年后金融集聚显著缩小了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在1978—2013年和1978—1997年两个时间段都会明显地拉大其城乡收入差距。1997年成为金融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拐点,原因可能是源于1996年的农村金融改革。
- 张秀娟
- 关键词:金融集聚金融发展城乡收入差距
- 改革开放以来金融集聚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 2013年
- 利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1978年以来金融集聚和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金融集聚程度长期的变化会引起我国整体经济增长的同方向变化,金融集聚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误差修正模型表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短期影响关系。
- 张秀娟黄解宇
- 关键词:金融集聚金融发展经济增长
- 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
- 2022年
- 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空间集聚现象日益突出。本文利用中国大陆31个省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大陆文化产业存在明显的空间格局不均衡现象。2015—2017年间中国文化产业的总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区域内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比区域间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对总集聚程度的变化具有更大的影响。因此,国家应采取政策来鼓励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各地应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来发展文化产业。
- 赵婷孙维峰张秀娟
- 关键词:文化产业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