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曙光

作品数:4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泥沙
  • 2篇鱼体
  • 2篇黄河
  • 2篇残留量
  • 1篇多泥沙河流
  • 1篇悬浮泥沙
  • 1篇悬移质
  • 1篇鱼类
  • 1篇致突变
  • 1篇致突变性
  • 1篇致突变性研究
  • 1篇生态效应
  • 1篇生物有效
  • 1篇生物有效性
  • 1篇食物链
  • 1篇水体
  • 1篇水质
  • 1篇水质评价
  • 1篇铜形态
  • 1篇重金

机构

  • 3篇黄河水资源保...

作者

  • 4篇张曙光
  • 2篇李雅卿
  • 1篇赵沛伦

传媒

  • 3篇人民黄河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3篇1996
  • 1篇199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泥沙对黄河水体含砷量及鱼体砷残留量的影响被引量:4
1994年
黄河水体砷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泥沙.人为污染造成的水体平均含砷量仅达PPm级。鱼体残留砷在黄河干流普遍检出.下游鱼体残留砷高于中、上游。鱼体砷残留量与黄河原状水中含砷量呈密切正相关关系,与食物链、鱼体食性及黄河含沙量有密切关系。
张曙光赵沛伦李雅卿
关键词:鱼体残留量食物链泥沙
黄河悬浮泥沙中的铜形态与其生物有效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本文以黄河主要经济鱼类为材料,以黄河原状水和澄清水为两种实验水,研究了黄河泥沙对鱼体铜积累效应的影响,以及黄河悬浮泥沙中铜的形态与其生物有效性的相关关系,确定了具有最大生物有效性的铜形态,为从重金属总量标准向形态标准的过渡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数据,并为多泥沙河流确定水环境容量、制定水质标准以及水资源的宏观控制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雅卿张曙光祁世莲赵玉仙
关键词:悬浮泥沙生物有效性鱼体残留量
多泥沙河流水质评价标准研究被引量:18
1996年
黄河水沙的多变性和多沙水体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给水污染评价、控制以及环境管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其他河流所不具有的困难。本研究以黄河为多泥沙河流的典型代表,以黄河泥沙理化特性、泥沙对污染物迁移转化影响的理论为基础,结合黄河中游黄土背景值、水土流失区背景值、黄河中游泥沙背景值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多泥沙条件下和清水条件下的生物毒性、毒理实验研究,并以此研究为根据,确定了河流悬移质重金属(Cu、Ph、Zn、Cr、Cd、As)污染的四级评价标准。
张曙光祁世莲赵玉仙张军现
关键词:水质评价黄河泥沙悬移质生态效应
黄河重金属污染物对鱼类的致突变性研究被引量:22
1996年
以黄河鱼类为实验材料,以Cu,Pb,Zn,Cr,Cd,Hg,As为受试物,以微核率为指标(%),对黄河中下游潼关、三门峡、花园口、洛口、利津5个河段水质进行了致突变性实验与评价,同时将鱼类微核率与鱼体残留重金属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中下游5个河段鱼类微核率为0.03%~1.0%,最高河段为洛口,微核率达0.5%~0.7%;As,Pb,Cr,Cd可诱发鱼类红细胞微核,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Hg,Cr,Pb鱼体残留量与微核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89,0.84,0.74。
张曙光
关键词:致突变性重金属污染物鱼类黄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