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彤
- 作品数:14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腰椎管狭窄症的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5年
-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腰椎管先天性狭窄和后天性继发性狭窄使腰椎管和神经根管有效直径变小,导致马尾神经及神经根慢性受压的综合征。本病发病率较高,自1949年Verbiest报告作为独立的疾病后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Drew等[1]提出腰椎管狭窄是致残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 陈雪张晓彤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非手术疗法
- 以“纳支法”针刺治疗腹泻验案2则
- 2017年
- 腹泻在脾胃疾患中较常见,而脾胃经气流注盛衰时间均在常规就诊时间之内,故子午流注针法可较多地应用于脾胃疾患之中,而"纳支法"为子午流注针法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以"纳支法"为理论基础治疗腹泻2则,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急性腹泻王某,女,27岁,职员。
- 王翠平张晓彤
- 关键词:针刺纳支法腹泻针灸疗法
- 武连仲教授针刺五心穴为主治疗痉挛性斜颈1例被引量:4
- 2011年
- 武连仲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从事针灸教学及临床研究40多年。武教授学识渊博,医德高尚,善于创新,对经络腧穴有独特见解,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 刘柳张晓彤
- 关键词:痉挛性斜颈针刺
- 阳经排刺合拔罐治疗腰肌劳损36例临床观察
- 2016年
- 目的:观察腰部阳经排刺合拔罐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门诊患者以双侧三焦俞、双侧膀胱俞为两条水平线,分别沿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及督脉行排刺治疗,后辅以拔罐治疗治疗,每天1次,6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36例患者,治愈25例,好转11例,治愈率为69.44%,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腰部阳经排刺合拔罐治疗腰肌劳损效果显著。
- 王翠平张晓彤
- 关键词:腰肌劳损拔罐治疗
-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概况
- 2011年
- 血管性痴呆系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主要以记忆、认知、言语、性格、行为、判断、注意力及逻辑推理等方面的障碍为主要表现。近年来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概括介绍了近年来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对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智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方面治疗作用明显但是人多数的研究者样本量太小,而且血管性痴呆的研究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因此扩大样本量并且使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标准化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 张晓彤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中医药
- 针刺治疗脑梗死后顽固性呃逆63例临床观察
- 本文将63例脑梗死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与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治疗组配合针刺治疗,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针刺2次;对照组配合药物治呃,巴氯酚5mg/次,3次/日。治疗7d后,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6.8%,对...
- 张晓彤
- 关键词:顽固性呃逆针刺治疗病理机制临床疗效
- 针刺为主治疗顽固性呃逆验案2则被引量:2
- 2016年
- 顽固性呃逆又称难治性呃逆[1],为呃逆持续时间为48h以上者,多由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引发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一种病症。中医病因多为饮食不节、体质虚弱引起。西医为膈肌痉挛,其病因多由神经性、器质性病变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学习。笔者随师学习,以针刺为主治疗难治性呃逆2则,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低钠血症引发顽固性呃逆案杨某,男,62岁,铁路退休人员。
- 王翠平马涛刘健张晓彤
- 关键词:针刺顽固性呃逆针灸疗法
- 针刺日月穴对胆囊炎患者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针刺日月穴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用以证明穴位的特异性,以指导临床对胆囊疾病的治疗。方法:33例胆囊炎患者于针刺前后超声检查,常规测量胆囊大小。结果:针刺日月穴后胆囊大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经统计学处理有差异(P<0.01)。结论:针刺"日月"穴可使胆囊炎患者胆囊运动功能增强,利于胆汁排泄、炎症恢复。
- 秦研张晓彤
- 关键词:针刺胆囊炎胆囊运动功能
-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多发性硬化1例被引量:3
- 2012年
- 多发性硬化病机特点是湿痰瘀阻,五脏亏虚。早期以湿热阻闭经络为主;后期以瘀血阻络为主,兼五脏亏虚;晚期以五脏亏虚为主,兼血瘀阻络。运用醒脑针刺法和针刺华佗夹脊穴能够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达到阴阳平衡的作用。此外,患者要调畅情志,重视自我调养,注意锻炼身体,防止病邪侵袭,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徐韬张晓彤杨铭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醒脑开窍针刺法华佗夹脊穴
- 偶刺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胃下垂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观察偶刺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胃下垂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胃下垂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偶刺结合常规针刺治疗,主穴:中脘、胃俞,配穴:梁门、天枢;脾俞、肝俞、胆俞;内关、合谷、风池、百会、上星;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操作:中脘、胃俞前后对应斜刺0.5~1.0寸,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采用捻转补法,余穴平补平泻。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选取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百会,两组患者均每日行针刺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3%(28/30),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7例,有效率76.67%(23/30),经Ridit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偶刺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胃下垂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陈雪张晓彤马涛王涛
- 关键词:针刺疗法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