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 作品数:22 被引量:111H指数:7
-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新疆花生品种(系)蛋白亚基组成及品质特性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对在新疆种植的36个花生品种(系)蛋白亚基组成及花生分离蛋白品质特性进行了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花生种间蛋白质组分含量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性。各品种(系)亚基相对含量差异明显,其中,花生球蛋白35.5 kDa的亚基差异最明显,‘冀花10’等6个花生品种缺失35.5 kDa亚基,占所测试品种的16.67%。花生分离蛋白品质特性在种质材料间存在差异,除蛋白质纯度外,持水性、溶解性等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说明不同品种(系)花生很多品质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花生球蛋白与伴花生球蛋白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1.000,P<0.01),蛋白溶解性与凝胶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498,P<0.01)。聚类分析表明,36个花生品种(系)在D^2=5水平下可分为5类,其中II类蛋白质溶解性和IV类蛋白质凝胶硬度、内聚力表现良好,值得推广种植。
- 袁秋岩刘红芝张健李利民吴斌王强
- 关键词:花生蛋白
- 硫化氢熏蒸对无核白葡萄采后细胞壁及病害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为了研究硫化氢(H2S)熏蒸对无核白葡萄采后细胞壁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新疆吐鲁番的无核白葡萄为试材,筛选出500μL/L H2S对无核白葡萄进行熏蒸。在常温下放置24 h后,进行黑曲霉损伤接种。定期取样分析测定葡萄果实细胞壁相关酶及其基因表达。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期间,500μL/L H2S熏蒸可以延缓原果胶含量、β-1,3葡聚糖酶活性和几丁质酶活性的下降;H2S可以抑制病斑的扩大、病情指数、果胶酶活性和相对电导率的上升;诱导葡萄果实中VvPR-4和VvGLU基因的上调表达,可以诱导前期VvCHT基因的上调表达。表明H2S熏蒸能够保护细胞壁的完整性,增强其抗病性,从而延长贮运期。
- 张琼琼魏佳张健张磊吴斌
- 关键词:硫化氢无核白葡萄细胞壁病害
- 预冷对哈密瓜采后乙烯释放和呼吸强度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以研建哈密瓜预冷工艺为目标,依据预冷对果实采后呼吸与内源乙烯的影响,确定哈密瓜采后预冷工艺的基本参数。【方法】测定中熟品种抗病86哈密瓜预冷过程果实温度、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变化。【结果】3℃条件通风预冷过程中,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与温度同步下降,果实各部位降温速率大小顺序为:果皮>近果皮果肉>近种腔果肉>种腔;温度、呼吸强度与乙烯释放量下降的最快时段为预冷的前4h,果实各部位降温幅度为39.55%~66.42%,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降幅分别达到82.69%和56.41%,随后各指标降幅明显减小。【结论】预冷12 h左右,果实各部位的温度、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下降幅度均超过70%。
- 潘俨车凤斌吴斌张婷张健
- 关键词:哈密瓜预冷乙烯释放
- 孜然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索新疆孜然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方法】以新疆吐鲁番产孜然籽实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开展孜然油的亚临界萃取工艺研究。【结果】以出油率为考察指标,确定了孜然油的亚临界萃取最佳萃取条件及参数为:原料粉碎度40目,堆积密度65 g/L,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90 min。此条件下孜然出油率经验证可达97.30%。【结论】采用亚临界技术萃取孜然油是可行的,具有工艺简单、能耗低、效率高的特点,市场开发前景良好。
- 过利敏张谦李兰吴斌张健邹淑萍孟伊娜张平
- 关键词:孜然油亚临界萃取
- 亚临界丁烷萃取核桃油工艺及脂肪酸成分分析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确定亚临界丁烷制备核桃油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选择新疆薄皮核桃温185作为试验原料,研究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对核桃油出油率的影响,并通过GC-MS对核桃油中的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萃取核桃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为0.5 MPa,出油率达65.1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0.85%,其中亚油酸的含量可高达61.23%。【结论】采用亚临界萃取核桃油具有萃取时间短、萃取温度相对较低,出油率高等优点,更适用于工业化推广应用。
- 马燕张健许铭强邹淑萍孟伊娜张谦
- 关键词:薄皮核桃脂肪酸含量
- 制备杏片的太阳能干燥工艺装置性能研究
- 2014年
- 采用新疆轮台库买提杏作为试验原料,通过对比研究自主研发的5HT-2型太阳能干燥装置(单体、串联)及温室型干燥装置的日平均温度和湿度变化规律、干燥能力来分析装置的干燥性能。结果表明,SD串联干燥装置的白天平均温度最高可达52℃,分别高出SD单体和温室干燥装置4.3℃和7.1℃;杏片在SD串联干燥装置中的干燥能力大于其他2种装置,且在第5天即可达到干燥率100%,比SD单体和温室型干燥装置分别提高了1 d和2 d;感官品质符合国家标准,SD串联干燥装置性能明显优于SD单体和温室型干燥装置的性能。
- 邹淑萍张谦马燕孟伊娜过利敏张健阿塔吾拉.铁木尔许铭强
- 太阳能干燥装置对四种蔬菜干制效果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太阳能干制蔬菜的最适时间及对制品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鲜的花菜、豇豆、辣椒及萝卜为原料,在太阳能干燥装置中进行干制,对干制过程中干燥室温度、湿度,以及原料水分、水活、色差等变化进行测定,并确定四种蔬菜的最佳复水时间。【结果】太阳能干燥装置干燥室温度显著高于环境温度,干燥室湿度前期较高、后期降低。花菜、辣椒和萝卜的最适干燥时间为96 h,豇豆为72 h,水分含量均在10%左右、水分活度在0.45以下。色差值较新鲜原料L*值下降、a*值上升、b*值下降,萝卜b*值升高。花菜和辣椒在10 min内,即可完成复水,豇豆和萝卜20 min可完成复水。【结论】太阳能干燥装置可以有效地对花菜、豇豆、辣椒及萝卜进行干燥;蔬菜种类不同,干制时间、色差值变化及复水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 邹淑萍孟伊娜张健马燕许铭强张谦
- 关键词:太阳能干燥装置
- 真空预冷结合氮气处理对新疆小白杏采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 2021年
- 以新疆特色品种小白杏为试材,研究了真空预冷结合N_(2)熏蒸对小白杏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预冷结合N_(2)熏蒸能够延缓小白杏采后果实硬度的下降,减少果实的腐烂率和减缓细胞膜透性的上升。其中N_(2)处理2 h能有效抑制小白杏采后果实中原果胶的水解和纤维素的分解,减缓可溶性果胶的增加,显著降低纤维素酶、果胶甲酯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从而保持果实采后的硬度。贮藏至18 d时,真空预冷结合N_(2)处理果实的硬度提高了40.21%,原果胶的含量提高了41.39%,纤维素酶、果胶甲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1.93%、21.03%、13.42%。综上,真空预冷结合N_(2)熏蒸是一种提高小白杏果实采后品质的保鲜方法,可为杏贮藏保鲜和提高果实冷链物流品质提供技术支持。
- 田全明王曼魏佳张政吴斌张健
- 关键词:真空预冷小白杏采后品质
- 蟠桃采后贮藏前后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分析研究采后新疆蟠桃在贮藏前后期果实香气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蟠桃果实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比较溶剂萃取(LLE)、水蒸气蒸馏(SDE)和HS-SPME 3种提取方法对蟠桃香气成分分析的影响。【结果】HS-SPME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头50/30μm DVB/CAR/PDMS灰色,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50℃;HS-SPME-GC-MS在蟠桃果实贮藏前后期分别检测出53和44种挥发性物质。【结论】贮藏前后期蟠桃果实所含的挥发性成分有较大的差异,作为蟠桃香气的特征组分酯类和内酯类物质在贮藏第4周后含量显著减少。
- 彭新媛车凤斌吴忠红张玉丽彭秧张健王吉德吴斌
- 关键词:蟠桃香气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LLESDE
- 采前水杨酸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潜伏侵染及采后灰霉病的防控效果被引量:4
- 2021年
- 为明确采前水杨酸处理对葡萄潜伏侵染及采后灰霉病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分离并鉴定红地球葡萄生长过程中的主要潜伏侵染真菌,并研究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效果及对果实抗性基因的诱导作用。本文以新疆红地球葡萄为试材,选取0(对照)、0.5、1.0、2.0 mmol/L水杨酸(SA)在膨大期、转色期和采收前2 d(预收期)喷施处理葡萄果穗,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不同时期潜伏侵染果实的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明确主要潜伏侵染真菌的种类,统计果实采后损伤接种Botrytis cinerea后病斑直径和发病率的变化,并分析果实相关抗性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采前SA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果实生长期间潜伏真菌率,对葡萄果实不同部位的潜伏侵染控制效果显著,1.0 mmol/L SA处理组优于其它组,其中对果实底部和果蒂潜伏侵染的控制效果优于顶部和果梗。此外,生长期果实共鉴定出4种主要潜伏病原真菌,分别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e)、变色青霉(Penicillium discolor)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1.0 mmol/L SA处理能显著抑制B.cinerea侵染造成灰霉病发病率上升和病斑直径的扩大,SA处理可在贮藏前期诱导采后葡萄果实VvPAL1、VvChi4D和VvGlu1基因的表达,中期后期诱导VvPAL2、VvPAL7和VvPAL15的基因表达,起到提高果实抗病性。因此,SA采前处理能提高红地球葡萄对潜伏侵染病害的抗性,对采后灰霉病也有较显著的抑制效果。
- 郑素慧何庆张健秦南南吴斌
- 关键词:红地球葡萄水杨酸潜伏侵染抗性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