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为
- 作品数:51 被引量:163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急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急性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广西南宁江滨医院神经内科和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4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经头颅磁共振(MRI)确诊的21例急性胼胝体梗死患者(观察组)和同时期25例孤立的幕上皮层下梗死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性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征,以及分析影响胼胝体梗死组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急性胼胝体梗死占同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1.43%(21/1466),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以肢体瘫痪、认知障碍和言语功能下降为主要表现。与对照组相比,胼胝体梗死组的发病-就诊时间更长(P<0.05),认知损害更多见(P<0.05),轻型卒中比例更高(P<0.05),病程中出现症状加重更多见(P<0.05),心源性栓塞型占比更高(P<0.05),小动脉闭塞型比例较低(P<0.05),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比例更高(P<0.05)。合并多种高危因素(≥3种)、大病灶、并发脑叶梗死及病程有症状加重等因素均与胼胝体梗死的不良预后相关。结论急性胼胝体梗死常损害认知功能,肢体瘫痪相对较轻,容易延误治疗。合并脑叶梗死、大病灶或病程有症状加重等因素均与其不良预后相关。
- 彭定越王玮婧张为杨乙包卓华吕渊李淑娟
- 关键词:胼胝体梗死病因分型预后
-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水平(IL-8)的变化及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检测36例腔隙性脑梗死、36例脑梗死和3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s-CRP和IL-8含量。结果腔梗组和脑梗组hs-CRP含量分别为(10.42±0.68)、(18.45±1.28)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8±0.47)mg/L(P<0.01),CI组hs-CRP含量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腔梗组和脑梗组IL-8含量分别为(29.65±18.24)、(36.57±19.01)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98±16.87)ng/ml(P<0.01),在脑梗患者中,大面积脑梗死(≥9ml)hs-CRP为(21.36±1.48)mg/L,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9ml)的(15.30±0.97)mg/L(P<0.01),2组IL-8含量分别为(38.1±19.87)、(33.45±18.67)ng/m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炎症过程参与了脑小血管病变;hs-CRP和IL-8水平与脑缺血程度以及脑的小血管病变范围密切相关。hs-CRP及IL-8是预测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生化指标。
- 张为周博峰覃少东周宏
- 关键词:脑梗死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
- 帕金森病便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8年
-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以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0%[2]。PD以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以及黑质残存神经元胞质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也称为路易小体,Lewybody(路易小体的主要成分为α-synuclein(α-共核蛋白)]为主要的病理改变[3]。
- 何香花张为庞国防梁庆华杨泽胡才友
- 关键词:帕金森病便秘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 梁丽张琰张为刘文伟周雅英
- 关键词:抑郁症综合护理干预临床疗效
- 复方丹参片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片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AD患者共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丹参片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AD认知功能评定量表(ADAS-cog)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血清谷氨酸(Glu)水平、血清天冬氨酸(Asp)水平,均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不同时间点间的MMSE评分、ADAS-cog评分、ADL评分、血清Glu水平、血清Asp水平有差异(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MMSE评分、ADAS-cog评分、ADL评分、血清Glu水平、血清Asp水平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MMSE评分较高,ADAS-cog评分、ADL评分、血清Glu水平、血清Asp水平较低。(3)观察组与对照组的MMSE评分、ADAS-cog评分、ADL评分、血清Glu水平、血清Asp水平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片联合多奈哌齐治疗AD的效果确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兴奋性氨基酸表达有关。
- 张为胡才友吕渊付棉梁梅
- 关键词:复方丹参片多奈哌齐阿尔茨海默病兴奋性氨基酸
- 脑小血管病中APOE4携带与认知及步态的关系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脑小血管病中APOE4携带与认知及步态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19例脑小血管病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APOE4基因分型、认知评估、单任务和双任务步态分析,并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明确APOE4、认知和步态的关系。结果脑小血管病患者中,APOE4携带与否与步态及认知均无关联(P>0.05);不论是单任务步行还是双任务步行中,认知功能越差,步幅、步速、足趾离地角度平均值、足跟着地角度平均值越小;认知功能的状态与步幅、步速、足趾离地角度平均值、足跟着地角度平均值均有关(P<0.001),经逐步法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后,上述步态参数仍然与认知有关(P<0.001)。结论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可影响步态,认知是脑小血管病步态的标志物之一。
- 何香花胡才友江东东黄金山梁梅张为
- 关键词:步态
- 脑小血管病中脑白质高信号和影像学负荷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明确脑小血管病中脑白质高信号和影像学负荷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21例脑小血管病患者,对入组患者进行病史采集、临床特征分析、认知评估,并行核磁共振检查,对其脑白质病变和影像学负荷进行评分。对上述结果进行分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最后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明确脑小血管患者脑白质高信号和影像学负荷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在脑小血管病患者中,脑白质高信号与有无中风病史、心血管疾病病史、认知功能有关(P<0.05);影像学负荷评分与有无高血压病、中风和心血管疾病病史以及认知功能有关(P<0.05)。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仍然说明脑白质高信号与有无中风病史、认知功能有关(P<0.05),提示影像学负荷评分与有无中风、心血管疾病病史及认知功能有关(P<0.05)。结论认知功能和有无中风病史是影响脑小血管病患者脑白质高信号和影像学总负荷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为黄金山梁梅胡才友江东东何香花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6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前及治疗15天后分别检测血液动力学,同时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脑血流情况。用药前及用药15天后分别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15天后,有效率为100%,治疗后脑血流情况及血液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比争论前有明显改善改善(P<0.01);用药过程中没有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张为吕泽平
- 关键词:银杏达莫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 血栓弹力图在预测急性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有效性。方法回顾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广西江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2例ACI患者,根据下肢静脉超声有无LDVT,分为LDVT组(20例)和无LDVT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传统凝血功能和TEG参数[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细胞凝集块产生时间(K值)、血细胞凝集块产生速率(α角)、血凝块最大硬度(MA值)、凝血综合指数(CI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L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参数对LDVT的预测价值。结果①与无LDVT组相比,LDVT组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α角、MA值、CI值均显著增高(P<0.05),R值、K值较低(P<0.05)。②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DP水平、R值、MA值为ACI患者发生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③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DP、R值、MA值和三项指标联合在预测LDVT形成的AUC分别为0.794、0.726、0.844、0.919,其中FDP=4.05μg/mL,R值=4.75分钟,MA值=70.25mm为预测的最佳截断值。结论TEG能有效预测ACI患者LDVT的发生,联合FDP可提高预测效能。
- 彭定越吕渊杨华丹包卓华云艳芳伍小菊黄艳群张为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急性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
- 某三甲医院近5年老年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及特征分析
- 2025年
- 目的回顾性研究近5年(2019-2023年)广西某三甲医院老年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及主要特征,为老年疾病防治及老龄健康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的病案管理系统中提取2019-2023年老年住院患者的病案信息,根据ICD-10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对主要诊断进行系统分类,采用SPSS 26.0和Excel 2019软件分析老年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及转归情况,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的疾病构成及特征。结果共纳入53659例老年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0694例,女性22965例,男女比例为1.341,各年度男性患者均多于女性。60~79岁年龄段居多(比例为63.57%),年龄与病死率呈现正相关,各年龄组的病死率男性均高于女性。患者系统疾病的前三位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后遗症、脑梗死、肺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为老年患者的常见多发病。脑血管病后遗症、脑梗死、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治愈好转率较高;肺炎属于未愈率及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上升,患呼吸系统疾病比例呈增长态势。结论循环、呼吸、神经等系统疾病为老年患者常见多发系统疾病,疾病的特点与转归情况各有不同,且不同性别、年龄段的疾病构成及特征也存在差异,应循其特性,从预防、诊疗等多环节精准施策,提升老年多发病的防治能力。
- 韩燕李昌柳吕渊杨立新张为蒋彩
- 关键词:老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疾病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