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明生

作品数:123 被引量:1,650H指数:2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5篇天文地球
  • 30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电子电信
  • 3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INSAR
  • 24篇遥感
  • 17篇雷达干涉
  • 16篇形变
  • 16篇时间序列
  • 16篇雷达
  • 16篇雷达干涉测量
  • 12篇形变监测
  • 12篇孔径雷达
  • 12篇合成孔径
  • 12篇合成孔径雷达
  • 11篇城市
  • 10篇相位
  • 10篇滑坡
  • 8篇SAR影像
  • 8篇INSAR技...
  • 8篇沉降
  • 7篇变化检测
  • 6篇地面沉降
  • 6篇遥感影像

机构

  • 118篇武汉大学
  • 8篇上海市地质调...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6篇武汉测绘科技...
  • 5篇国土资源部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香港中文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东北大学
  • 2篇国防科学技术...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邮电大学
  • 2篇湖北工业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洋理工大学

作者

  • 123篇廖明生
  • 51篇张路
  • 9篇杨梦诗
  • 7篇王寒梅
  • 7篇李德仁
  • 6篇龚健雅
  • 5篇盛辉
  • 5篇许强
  • 5篇王腾
  • 5篇杨建思
  • 5篇史绪国
  • 4篇宋小刚
  • 4篇林珲
  • 4篇蒋厚军
  • 4篇何楚
  • 4篇杨文
  • 4篇魏恋欢
  • 4篇杨天亮
  • 4篇田馨
  • 4篇王艳

传媒

  • 39篇武汉大学学报...
  • 18篇遥感学报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武汉测绘科技...
  • 5篇上海国土资源
  • 3篇测绘信息与工...
  • 3篇测绘学报
  • 2篇国土资源遥感
  • 2篇地理空间信息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雷达学报(中...
  • 2篇测绘地理信息
  • 2篇科技纵览
  • 1篇中国图象图形...
  • 1篇电子与信息学...
  • 1篇测绘通报
  • 1篇地震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4篇2025
  • 4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1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地观测数据转化与集成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龚健雅朱庆张良培陈晓玲廖明生
本成果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1000多篇,其中,SCI收录67篇,EI收录363篇,ISTP收录119篇。突出创新性成果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建立了基于卫星轨道参数的严格成像几何模型,为单影像的几何纠正和多影像的区域网...
关键词:
关键词:对地观测数据转化
TerraSAR-X/TanDEM-X雷达遥感计划及其应用被引量:29
2007年
介绍了德国航天局即将发射的TerraSAR-X雷达卫星遥感计划和将要在近期实施的TanDEM-X雷达遥感计划,分析了该计划的工作模式和应用。
廖明生田馨赵卿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时序InSAR相位连接方法研究进展
2025年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可获取广域高精度地表形变量,被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等领域,但是其监测性能取决于散射体在不同观测时间之间散射特性的相关程度。相位连接(phase linking,PL)方法利用多时相干涉相位分析恢复系统相位序列,是解决时序InSAR(time-series InSAR,TSInSAR)低相干地表监测难题的关键所在。近十几年来,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现方法,其算法差异可归纳于所采用的定权策略不一致。从研究动机、统计基础、方法进展和结果分析等多个方面介绍了现有PL方法在TSInSAR地表形变监测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首先,从干涉相位分量和失相干源出发,分析永久散射体与分布式散射体相位一致性差异及其原因,并指出相位连接研究的必要性;其次,在介绍复协方差矩阵及其统计分布的基础上,对现有PL方法进行归类和对比,并指出极大似然估计器的优势及局限性和相位优化理论精度上限;然后,结合蒙特卡洛模拟实验和真实数据实验,定性和定量分析现有PL方法在干涉相位优化、形变测量精度和算法计算效率等方面的差异;最后,总结了PL方法在TSInSAR形变监测应用的局限性,并讨论其未来发展方向。
沈鹏汪长城廖明生张路董杰戴可人
关键词:极大似然估计正则化
利用时序InSAR技术开展大型调水工程变形监测被引量:4
2024年
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我国建设实施了南水北调等一系列调水工程项目。为确保调水工程的安全运行,有必要对调水工程基础设施进行变形监测。基于2016—2022年Sentinel-1数据,利用时序InSAR技术对华北平原某大型调水工程进行变形监测,提取其沿线和周边地表形变信息,识别潜在变形区域,分析时空演化趋势,并讨论沿线输水建筑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调水工程穿过两个沉降漏斗,沉降整体减缓,局部地区沉降趋于稳定,甚至小部分区域出现轻微抬升。研究结果证明了InSAR技术在大型调水工程变形监测中的作用和优势,可为调水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张超伟刘运才左世诚李思慧来尚婧董杰廖明生
关键词:INSAR调水工程地表形变
时序InSAR对流层大气延迟改正的相位堆叠方法被引量:1
2023年
对流层大气延迟一直是限制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技术形变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含有共同日期的干涉相位也包含相同的大气延迟相位分量这一事实,相位堆叠CSS(Common Scene Stacking)方法采用叠加求和的方式来估计共有日期的大气延迟相位,并通过迭代运算提高估计精度,具有实现简单、计算效率高的优势。本文对CSS方法估算出的大气延迟相位进行空间低通滤波,并将相位解缠与CSS大气延迟相位估计进行迭代运算,改善形变估计结果。首先,基于模拟数据分析了迭代次数和时间窗口尺寸对CSS方法对流层大气延迟改正效果的影响;然后,将本文方法应用于真实SAR数据,分析了不同大小的时间窗口对改正结果的影响,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大气延迟改正结果,改正后空间相位标准差平均降低了62%,稳定点的时间序列标准差平均降低了58%。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李思慧董杰张路廖明生
基于多层反卷积网络的SAR图像分类被引量:5
2015年
针对传统特征提取方法不能提取目标高层结构特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软概率的池化方法,结合多层反卷积网络,学习目标的高层结构特征,并将其用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分类。首先对SAR图像进行子块划分,然后对每个子块进行基于多层反卷积网络的特征编码,学习出不同层次上的图像特征,最后将该特征用于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实现SAR图像的分类。在国内首批SAR数据上的实验表明,该算法获得了较高的分类准确率。
王云艳何楚赵守能陈东廖明生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分类
基于基线优选的InSAR相位直方图技术森林垂直结构反演
2025年
采用干涉相位直方图(phase histogram,PH)技术,原则上仅需单极化、单基线(或少量干涉图)即可获取低分辨率的森林垂直结构。然而,为了应对由机载轨道不稳定而导致垂直波数剧烈变化的问题,提出基线优选的策略,通过约束模糊高筛选合适的干涉基线,重建全覆盖实验区的相位直方图结果,并基于欧洲空间局TomoSense机载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集,研究验证所提方法在长波机载SAR数据下获取森林3D垂直结构与森林高度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PH技术在合适的干涉基线条件下,能够获取低分辨率的可表征主导散射体特征的3D后向散射能量剖面(即森林垂直结构);同时也能够获取一定精度的森林高度产品,以机载激光雷达森林高度为参考,P波段与L波段数据估计的森林高度均方根误差分别为4.60 m和5.21 m。研究表明,PH技术能够通过少量基线数据获取森林垂直结构,具备未来星载高分辨率SAR卫星森林监测任务中广域森林制图的潜力。
吴传军沈鹏TEBALDINI Stefano余扬海廖明生
关键词:INSAR
城市场景时序InSAR形变解译:问题分析与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3年
时序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可以提供周期性形变监测,已经广泛应用于地表沉降和基础设施形变监测等工作,为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然而,由于城市场景的复杂性,InSAR精细监测以及形变信号解译仍然是一个难题和挑战。从时序InSAR相干点与地物目标映射关系不确定性为切入点,剖析了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形变解译问题,包括:(1)精细形变监测,即形变信号“在哪里”;(2)形变机制和驱动因素认知,即形变信号“是什么”;(3)形变信号对观测事件的反映,即考虑城市场景下的合成孔径雷达信号的复杂散射机制。引入了时序InSAR监测体系下InSAR相干点的描述框架,包括运动学特征、几何参数、语义信息、物理属性,并回顾了InSAR相干点参数提取与形变解译的研究进展。基于InSAR相干点几何参数、语义信息、物理属性的综合形变解译与机制认知将是未来城市场景精细形变监测、识别和安全评估等服务的关键。
杨梦诗廖明生常玲Ramon F.Hanssen
基于GIS和相关数学模型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系统被引量:10
2002年
环境影响评价对于城市规划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它所处理的对象带有明显的空间属性。介绍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系统利用ArcViewGIS对空间数据的编辑、管理和分析功能,通过在VB中开发的应用程序调用环境空气质量数学模型CALINE4和ISCST3,对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计算预测,并在香港的市区发展规划项目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张路廖明生孙利民赵莺李仲腾
关键词:GIS城市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地理信息系统
利用长时间序列相干目标获取地面沉降场被引量:83
2007年
本文利用长时间序列的相干目标分析方法研究地面沉降的形变规律.基于传统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方法,相干目标分析是利用时间序列多景影像获取地表稳定反射体——高相干点目标的新方法.实验区选择上海市主城区约100km^2区域,InSAR的实验数据采用覆盖1992~2000年间的25景ERS-1/2的单视复影像.在无先验沉降场模型的情况下,实验结果显示该实验区的地面沉降场在时间范围上跨越8年,平均观测时间采样率约为4个月,垂直形变精度优于5mm,满足我国对城市地面沉降形变观测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今后大时间/空间尺度上的高精度地表形变观测.
王艳廖明生李德仁魏子新方正
关键词:大气效应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