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 作品数:17 被引量:18 H指数:3 供职机构: 江苏省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两种新辅助联合方案治疗食管鳞癌30例病理学评估 2023年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经不同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放化疗及新辅助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放化疗)后, 根治术切除标本之间的组织病理学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江苏省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后手术切除食管鳞癌患者30例, 其中行新辅助放化疗者(放化疗组)15例, 行新辅助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放化疗者(放化免组)15例。收集患者手术标本, 分析并比较两组食管原发灶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受累淋巴结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放化疗组及放化免组病理显著缓解(MPR)率分别为10/15及14/15(P=0.17), 原发灶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分别为7/15及10/15(P=0.46);出现三级淋巴样结构(TLS)者分别为7/15及12/15(P=0.02), 出现坏死者分别为6/15及1/15(P=0.03), 泡沫样组织细胞出现率分别为6/15及13/15(P=0.01), 受累淋巴结治疗后的pCR率分别为7/33及11/12(P<0.001)。结论相比于放化疗组, 放化免组更容易出现TLS、泡沫样组织细胞聚集, 同时坏死出现的频率更低, 且已受累的淋巴结治疗反应更好, 提示新辅助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放化疗方案具有更强的免疫协同效应。 吴翌楠 张静渊 江宁 赵丽君 宋雪 许琦涔 任斌辉 郭震 徐新宇 蒋明 朱向帜关键词:食管肿瘤 新辅助疗法 瘤床 淋巴结 亨廷顿相关蛋白1(HAP1)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乳腺癌(BRCA)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亨廷顿氏病(HD)是一种遗传性神经退化性疾病.亨廷顿氏病的遗传基础为亨廷顿蛋白(HTT),其中HAP1为一种胞质蛋白,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关。本文旨在通过一系列体外实验证实... 宋雪 朱丽伟 唐金海关键词:乳腺癌 基因调控 生物学特性 文献传递 1,8-萘啶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1,8‑萘啶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具体地涉及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立体异构体。本发明的1,8‑萘啶类化合物,与单独施用放射线或单独施用对比例化合物相比,施用放射线后施用本发明的联合物在体内具... 吴俚蓉 王丽君 刘雅恬 周佳伟 宋雪 顾佳佳 燕丹 何侠文献传递 IMRT早期韦氏环DLBCL的长期观察 2017年 目的 研究IMRT对原发于韦氏环早期DLBCL的疗效、预后、放射剂量及不良反应。 方法 收集2008—2015年Ⅰ、Ⅱ期韦氏环DLBCL病例 80例,放化疗为主,3例单纯放疗。化疗后CR 24例,PR 53例。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引流区IMRT。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不良反应分级使用RTOG标准。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64个月,5年LRC、OS、PFS率分别为94%、88%、84%。DVH显示PGTV最高、平均和最低剂量分别为54.47、52.27、38.83 Gy。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LDH升高为OS影响因素(P=0.009、0.002),年龄〉60岁、IPI≥2分及LDH升高为PFS影响因素(P=0.001、0.035、0.007)。全组急性口腔黏膜反应1级 12例、2级 53例、3级 8例,晚期不良反应口干1级 16例、2级 13例。 结论 应用IMRT技术治疗原发韦氏环的早期DLBCL,获得了较理想的LRC、PFS、OS率,同时不良反应可耐受。 宋雪 吴俚蓉 陈震章 江宁 王德军 赵丽君 卞秀华 何侠双硫死亡相关基因ACTN4对肺腺癌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采用双硫死亡相关基因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在肿瘤免疫景观和预测预后方面具有出色的能力。但缺乏在肺腺癌中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探讨双硫死亡相关基因在肺腺癌中的意义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从肿瘤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正常肺和肺腺癌样本的基因表达谱及临床信息。使用Deseq2包分析差异基因,采用Cox回归分析差异基因与相关性。利用Timer数据库进行靶基因泛癌分析,按靶基因表达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分析靶基因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通过癌症影像档案馆(The Cancer Imaging Archive,TCIA)数据库分析靶基因和免疫相关性。最后进行临床样本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和治疗效果分析。结果:识别出预后相关的双硫死亡相关基因溶质载体家族成员SLC7A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CD2AP(CD2 associated protein)和辅肌动蛋白α4(actinin alpha 4,ACTN4),其中ACTN4的风险比最高。ACTN4在泛癌种中广泛表达,在肺腺癌中显著降低,可以显著区分不同预后的患者。ACTN4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免疫检查点表达水平显著相关。临床样本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肺腺癌中ACTN4高表达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效果较好。结论:双硫死亡相关基因ACTN4在肺腺癌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为肺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问静 张倩 郭业松 宋雪 黄蕾 姜雪松关键词:肺腺癌 免疫治疗 髓样相关蛋白8/14水平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髓样相关蛋白8/14(MRP8/14)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5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年龄(66.4±8.5)岁;1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年龄(66.8±7.4)岁。根据年龄匹配正常人群150例,年龄(66.5±7.8)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中MRP8/14的表达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预测MRP8/14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根据临界值将前列腺癌患者分为MRP8/14低值组(〈临界值)和MRP8/14高值组(≥临界值),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存情况。结果正常人、BPH患者和前列腺癌患者的MRP8/14水平分别为(966.7±152.8)ng/ml、(1207.0±190.6)ng/ml和(2833.3±1101.5)ng/ml,前列腺癌患者的MRP8/1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和BP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MRP8/14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7(95%C10.841—0.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界值为2845.7ng/ml,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为76.4%、敏感性为85.1%。MRP8/14低值组88例,MRP8/14高值组62例。与MRP8/14低值组比较,MRP8/14高值组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活动状态1分、Gleason评分8~10分、涉及器官数〉2个和临床肿瘤分期〉m期的患者更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高(P〈0.05)。对前列腺癌患者平均随访2年,32例患者死亡,其中MRP8/14低值组死亡12例,病死率为13.6%;MRP8/14高值组死亡20例,病死率为32.2%。Kaplan—Meier生存函数曲线表明,MRP8/14低值组和MRPS/14高值组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86.4%和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0.403,P〈0.05)。Co 李娈 张佳 赵丽君 宋雪 邹青 喻彬 余辉关键词:前列腺癌 3.0T磁共振mDixon序列在肺癌精确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价值 赵丽君 朱向帜 陈诚 江宁 孔诚 宋雪 何侠核糖核酸降低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呕吐等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对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放疗)期间呕吐等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1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只接受放疗;观察组在接受放疗的同时应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呕吐等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免疫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呕吐和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降低(P <0.05);观察组放疗总有效率(81.6%)较对照组(55.3%)提高(P <0.05),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升高(P <0.05);血清中CD3+、CD4+水平和CD4+/CD8+升高(P <0.05),而头晕发生率降低(P <0.05)。结论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具有降低食管癌放疗患者呕吐等副反应、保护血细胞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还能增强放疗效果。 丁乃昕 孙秀锦 黄蕾 张楠 陈震章 宋雪 吴俚容 周益琴关键词:食管癌 呕吐 核糖核酸 腈基取代苯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腈基取代苯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具体地涉及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立体异构体。本发明的腈基取代苯基类化合物,与放射线联用,具有良好的肿瘤抑制活性,且安全性高。<Image file="DDA... 吴俚蓉 周佳伟 宋雪 李阳 燕丹 何侠文献传递 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疗效及毒性研究 宋雪 朱向帜 查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