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立华

作品数:10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安丘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供血
  • 2篇动脉供血不足
  • 2篇眩晕
  • 2篇穴位
  • 2篇穴位注射
  • 2篇穴位注射治疗
  • 2篇血小板
  • 2篇血性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椎基底
  • 2篇椎基底动脉
  • 2篇椎基底动脉供...
  • 2篇椎基底动脉供...
  • 2篇椎基底动脉供...
  • 2篇卒中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脑卒中
  • 2篇抗血小板

机构

  • 6篇安丘市人民医...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作者

  • 6篇宋立华
  • 3篇李庆华
  • 1篇王炎强

传媒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阿加曲班联合双抗血小板对溶栓时间窗外大动脉硬化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探讨
2023年
探讨阿加曲班双抗血小板对超出最佳溶栓时间窗的大动脉硬化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山东省安丘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大动脉硬化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有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上双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75 mg与氯吡格雷75 mg联合使用,每天口服一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上阿加曲班序贯双抗血小板治疗。于3、7、14天,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和巴塞尔指数,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3%,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炎症因子:TNF-α、IL-1、IL-6、IL-8在3、7、14天较给药前明显下降,但给药组较给药前明显下降(P<0.05);3、7、14天的凝血指数 FI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治疗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 PT和 APTT在3、7、14天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但 PT和 APTT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在第3、7、14天,神经功能缺陷的得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并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而Barthel指数评分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上升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阿加曲班序贯双抗血小板治疗安全性评价良好。结论 阿加曲班序贯双抗血小板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升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于治疗大动脉硬化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显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李萌生韩爱云宋立华徐永婵王炎强
关键词:阿加曲班溶栓时间脑卒中
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40例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2组疗程均为lO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A、RVA、BA的血流速度改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鞠作泉李庆华宋立华
关键词:穴位注射
一种神经内科低压脉冲抑痛治疗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低压脉冲抑痛治疗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双刹脚轮,所述底板顶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治疗组件,所述底板顶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液压缸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床板,床板顶部的左侧开设...
李萌生宋立华
补中益气丸合黄芪精口服液治疗发作性睡病32例
2012年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以难以控制的白天过度嗜睡、发作性猝倒、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儿童早期至50岁均可发病,15~36岁为两个发病年龄高峰。人群患病率为0.03%~0.16%,无性别差异[1]。本病为终生性睡眠疾患,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酿成意外事故而危及生命。
鞠作泉李庆华宋立华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黄芪精口服液补中益气丸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发病年龄
双抗血小板联合阿加曲班治疗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病灶体积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双抗血小板联合阿加曲班治疗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安丘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超时间窗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病灶体积、生活自理能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正五聚蛋白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病灶体积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病灶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生理功能、活力、躯体疼痛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超时间窗AIS患者应用双抗血小板联合阿加曲班治疗,能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小病灶体积,改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用药安全。
李萌生宋立华韩爱云王炎强徐永婵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加曲班
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40例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2组疗程均为10d。结果治疗...
鞠作泉李庆华宋立华
关键词:穴位注射眩晕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