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京双
-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浅析基础教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教师思维模式的转换被引量:1
- 2014年
- 基础教育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从自己的思路获得规定的知识体系,但是由于现实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不得不持续的变换自己的思维策略来适应学生的思维转换。在“假设——检验”的思维活动中反思自己的生活。挑战自己的教学,逐步形成反思性思维习惯,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准。这是基础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途径,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 宋京双
- 关键词:基础教育习惯性思维反思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 基于技术批判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路径探析被引量:2
- 2019年
- 技术作为生产力发展的解放手段,根植于现代背景下的信息化进程。围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现代媒介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三维统一的异化表现,反思异化成因的客观和主观因素,在消解教育技术异化的过程中构建技术与人文相统一、网络课堂与实体课堂相结合、凝聚教育合力的改革路径。
- 宋京双
- 关键词:异化信息化
- 浅析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被引量:5
- 2009年
-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赋予教育教学以新的活力,促进教育环境快速地变革。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来应对新的挑战。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特征有:现代教育思想和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意识素养、信息能力素养、信息道德素养、信息创新素养;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可采取的策略有: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教师的信息意识,紧密结合学科进行学习和实践,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信息能力等。
- 宋京双
- 关键词:信息社会教师信息素养
- 高校学生德育评价的合理性思考
- 2009年
- 当前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仍沿用20世纪80年代的模式,随着时代发展和高校变革,该模式已不适应要求。高校学生评价存在着偏离学习内容,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全面,以及功利化、表面化等问题。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指导思想上的"唯智主义",道德教育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德育管理中的泛数量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改革已迫在眉睫。研究认为,高校需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积极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努力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评价体系。
- 宋京双
- 关键词:德育评价
- 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与思考被引量:2
- 2009年
- 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是教师教育的主渠道之一。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存在功利当前,片面追求学历;质量意识淡漠,只重形式,不讲效果;教育内容与实际脱节等问题,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使教师在职培训制度化,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内容与时俱进。
- 宋京双
-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
-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河南省独立学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策略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供给侧改革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在此背景下,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逢勃发展,教学质量改革贯穿在整个教学各个环节,通过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手段、加大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师个人素质等各个方面,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和实践教学效果,对我省独立学院的教育事业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 宋京双
-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质量
-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重指向:理论学习、现实审视与实践技能被引量:10
- 2021年
-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三重指向,一是理论指向,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理论,掌握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二是现实指向,教师需要分析教育现状,以便清醒认识当下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三是实践指向,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实践技能,推进现实教学的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培训和提升,只有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这三重指向进行推进,才能取得实效。
- 宋京双
-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现状
- 合作型师生关系初探被引量:6
- 2009年
- 合作能力成为新时期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来实现,还应该通过与教师的合作来实现.本文首先对合作型师生关系的概念进行了诠释,同时对合作型师生关系的特征加以分析,最后提出如何构建合作型师生关系.
- 宋京双
-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师
- 教育家精神:先秦儒家师道的文化内核与价值赓续被引量:5
- 2024年
- 先秦儒家经典中的师道文化展现出了强烈的中国特质和坚韧的文化内核,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提供了厚重的文化注释和理论引导。教育家精神的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彰显了中国文人士子的教育情结,家国情怀、仁爱之心与弘道追求是中国文人气质的当代追求。弘扬教育家精神,要以文化为根基构筑为师者的精神家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师道智慧和精神滋养,从地方文化资源中挖掘教师文化特色。让教师在文化熏陶中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以伦理为基点涵养为师者的道德底色,强调教师的道德责任和职业操守;以专业为视点成就为师者的教育智慧,激励教师在专业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以学习为支点赋能教师的精神发展,使教师在持续学习中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
- 宋京双崔振成
- 关键词:教育家精神文化基因先秦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