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晓萌
- 作品数:24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生命真性之绽放——评朱良志新著《一花一世界》
- 2021年
- 朱良志所著《一花一世界》一书于2020年8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文从对此书结构关系上的分析,与对中国艺术内在精神的展示与剖析,来看对这一主旨的阐发,尝试揭示出此书上下两篇中所隐含的两条线索,即通过揭示固有知识与秩序的消解而形成对中国艺术所体现的当下圆满的体验哲学的理论言说,与通过对八位中国艺术思想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具体品格的展示与剖析,揭示出当下圆满的体验哲学如何以不脱离艺术自身感性的表达特质的方式获得具体的展现,并借此指出这样的表达方式本身有益于从正面、从本质上揭示凝结于艺术思想与艺术创作观念中的生命真性的绽放。
- 宁晓萌
- 狂草与革命精神
- 2020年
- 对自然的怀念、对一个无限世界的幻想,反映出一种不满意于人类世界的态度。在一个社会中,梦想家成为一个陌生人、一个过客。这正是为什么李白又称“谪仙人”的原因。人生活于社会中,有求于社会,但却也不仅仅为此而生存。那些在形而上的超越世界中有着很深根基的人,往往忍受不了体制对人的束缚,而要对抗这种束缚。
- 熊秉明宁晓萌
- 关键词:陌生人梦想家形而上
- 还原之问题——梅洛-庞蒂对现象学还原的批判性解读与实践被引量:1
- 2012年
- 梅洛-庞蒂曾经指出"关于还原最重要的教训就在于彻底还原之不可能性"。这句话造成了人们对梅洛-庞蒂在还原问题上的观点的误读和争议。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梅洛-庞蒂在其前后期哲学中对还原问题的持续关注,从而厘清他对于还原问题的观点重在揭示出还原本身之间问题性矛盾性,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梅洛-庞蒂在"被知觉的世界"论题上的考察恰恰体现为对现象学还原的实践:他以一种批判性的实践延续着对现象学还原的研究。
- 宁晓萌
- 关键词:自然态度
- “无意识”概念与梅洛-庞蒂中后期哲学的改造被引量:2
- 2022年
- 在梅洛-庞蒂中后期哲学对其早期哲学概念及架构的修正和充实中,关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概念的讨论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通过对照“感知意识”“无意识”等概念与“智性意识”概念间的差异,梅洛-庞蒂揭示出“无意识”作为一种间接的、反面的意识,具有沉默的、含混的以及实存论的特征。在对无意识活动自身表达的考察中,他看到了一种既不破坏无意识自身特性,又能够让无意识活动的意义呈现出来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即以精神分析治疗中的谈话为典型的话语的表达,这种表达以象征、偏离字面意义和沉默为特征,在其运行中包含着治疗与改变的要求,因而具有实存论的意义而非仅仅停留在语词含义之中。这种表达所揭示出的与他人相互地且为了彼此地存在的关系,为其后期哲学中的交互主体性问题、交织的存在论提供了模型,实在地影响着其后期哲学的核心概念及理论框架。可以说,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概念作为一种“他者”,已经参与到梅洛-庞蒂后期哲学的构造中。
- 宁晓萌
- 关键词:无意识沉默交互主体性肉身
- 梅洛庞蒂中期哲学中的“表达难题”被引量:1
- 2011年
- 表达论题是梅洛庞蒂哲学在中期阶段真正发展起来的一个关键论题。梅洛庞蒂的表达论题,不是仅仅将"表达"作为人类特殊的行为活动或心理历程而加以分析,而是以对艺术创作中的"表达难题"的发现为范例,以一种发生现象学的方式揭示出"表达"的实存论意义,即它揭示出一种源自于我们自身生存历验、使我们赖以安顿于世界之中的秩序和维度性的形成。对于表达论题的研究,使得梅洛庞蒂获取了一种更加具体地考察各种人文秩序之发生建构的切入点,为他后来的存在论发展提供了充实而新鲜的概念、论题和表述方式。
- 宁晓萌
- 弗洛伊德哲学与梅洛—庞蒂的“肉身”概念被引量:7
- 2016年
- 对梅洛-庞蒂而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仅是一种治疗的手段或方法,而更意味着一种现代形态的哲学。他在弗洛伊德哲学中看到的是一种非常深刻的关于"人的现象"的研究,这种研究不仅直接与梅洛-庞蒂后期关于"肉身"的存在论研究分享了共同的旨趣和观点,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梅洛-庞蒂的"肉身"概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型。本文试图追述梅洛-庞蒂对弗洛伊德的理解与批评,从而分析他如何逐步从弗洛伊德哲学中获得了概念、方法和理论构造上的启示,并最终在其"力比多的身体"、"肉身概念"等一系列后期概念和论题中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深化为一种"交织"的存在论。
- 宁晓萌
- 关键词:身体肉身
- 绘画的历史性:以梅洛-庞蒂中期思想为核心被引量:2
- 2018年
- 现代艺术概念在其诞生及获得普遍接受的过程中内嵌着一种矛盾性,这种矛盾性构成了长久以来人们在解释艺术本质问题时所面临的困境。梅洛-庞蒂聚焦于绘画自身特质的考察,为克服这种困境的束缚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研究进路。他诉诸画家的工作来解释对绘画的统一性认识,而画家的工作集中表现为其所添加的风格。通过将风格揭示为一种奠基与建立,并说明在风格中建立的是一种系统观看的维度,一种等价体系,梅洛-庞蒂揭示出风格概念的历史性意涵。同时风格并非画家个人所能建立,而是在个人-公众的共同建立中实现,所以关于风格的研究必须进入对个人-他人及公众关系的反省中,而绘画的历史性构造也恰恰体现在这种朝向他人与公众的建制中。
- 宁晓萌
- 关键词:艺术概念绘画建制
- 重建被知觉的世界
- 2012年
- 胡塞尔的现象学对于梅洛一庞蒂的一项重要启示在于,揭示了世界论题是一个在哲学上先于其他一切论题的首要论题。世界总是一个已然在先不可剥夺的事实,哲学家的一切探索总是处于各种关于世界的原初经验之中,开始于对“世界”现象的回望、发问和最原初的见解,而复归于各种哲学所提供的世界图景之中,为之勾画出细枝末节的解释和建构。正是基于这种理解,梅洛一庞蒂在其自身哲学发展中将世界论题置于基础的地位,并带着对于这一基本论题始终如一的关切,梅洛一庞蒂将自己的哲学之路规划为两个阶段,即首先“重建一个知觉的世界”,
- 宁晓萌
- 关键词:知觉世界图景哲学发展论题现象学胡塞尔
- 从知觉到表达——梅洛-庞蒂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研究构想
- 2025年
- 梅洛-庞蒂在1953年开始的法兰西学院课程《可感的世界与表达的世界》中,对其早期哲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所面临的误解与批评做出了总结与回应,并由此开始了重述与深化其知觉研究的努力。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提出以“表达”概念作为突破口来解释与深化知觉概念,通过揭示知觉已经具有表达性的功能,即知觉在其自身之中揭示出一种此前并不存在的东西来说明:知觉并不是对外在世界的被动的接受与反映,而是已经有所侵越,已经与世界发生实存论意义上的交涉;知觉不是诉诸其他功能,而是以其自身本有的方式在表达。因而,关于知觉的研究应尽可能避免以意识概念的方式对知觉构成的设定与规限,更彻底地投入到原初知觉经验自身的考察中,看到知觉自身以“实存的”、“偏离的”、“沉默的”方式表达着,看到知觉自身的实践性意义,而不是认识论意义。
- 宁晓萌
- 关键词:知觉沉默
- 试论梅洛-庞蒂后期哲学中的“肉身”概念
- 梅洛-庞蒂后期哲学中的"肉身"(la chair)概念,是其后期哲学的核心概念,迄今为止也是梅洛-庞蒂哲学研究中的难点问题。本文试图对此问题作出如下梳理和分析:1)说明梅洛-庞蒂以"肉身"概念对其早期哲学核心概念——"身...
- 宁晓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