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宇婷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压
  • 3篇高血压
  • 2篇动脉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紊乱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态血压
  • 1篇动态血压参数
  • 1篇心率
  • 1篇血糖
  • 1篇血压参数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 1篇脂代谢
  • 1篇脂代谢紊乱
  • 1篇糖脂
  • 1篇糖脂代谢
  • 1篇糖脂代谢紊乱
  • 1篇同型半胱氨酸

机构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孙宇婷
  • 3篇王瑞英
  • 2篇李涛涛
  • 2篇杨凡
  • 2篇黄淑田
  • 1篇白艳荣
  • 1篇薛红梅
  • 1篇李涛涛
  • 1篇侯锐钢
  • 1篇杨凡

传媒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发未经降压治疗的EH患者128例作为高血压组,检测血压、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及生化指标,采用胶乳免疫比浊定量法测hs—CRP,循环酶法测Hcy水平。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将EH患者分为高血压1级组(43例)、高血压2级组(46例)和高血压3级组(39例),并对EH患者依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其分为无病变组(48例)、内膜增厚组(42例)和斑块组(38例)三个亚组。以4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高血压组hs—CRP、Hcy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级别组间hs—CRP、Hcy水平比较,hs—CRP水平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ey水平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高血压合并不同程度颈动脉硬化组间hs—CRP、Hey水平比较,hs—CRP、Hcy水平斑块组和内膜增厚组高于无病变组,斑块组又明显高于内膜增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相关分析显示,IMT除与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脉压、LDL呈正相关(P〈0.05或P〈0.01)外,同时与hs—CRP、Hcy呈正相关(r=0.610和r=0.571,P〈0.01)。结论ha—CRP、Hey与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发生发展有关,提示早期干预炎症反应及高Hcy血症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杨凡王瑞英李涛涛孙宇婷黄淑田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
高血压前期合并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网膜素-1变化及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2015年
目的 观察高血压前期合并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网膜素-1水平的变化及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门诊和体检中心的理想血压和高血压前期人群共306例,其中男性161例、女性145例,根据血压及空腹血糖水平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74例、单纯高血压前期组(PH组)86例、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组)81例、高血压前期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组(PH+IFG组)65例.双抗夹心ABC-ELISA法测定网膜素-1,动脉硬化诊断仪测量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 PH组、IFG组及PH+IFG组网膜素-1水平较NC组均下降(均P<0.05);PH+IFG组网膜素-1水平较PH组和IFG组有下降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血压和血糖之间无交互作用.PH组和IFG组的ba-PWV明显高于NC组(均P<0.05),而PH+IFG组又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均P<0.05);血压和血糖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对网膜素-1行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网膜素-1与BMI、收缩压、脉压、FPG、T℃、TG、ba-PWV呈负相关(r=-0.590,-0.218,-0.174,-0.317,-0.260,-0.280,-0.364,均P<0.05),而与HDL-C呈正相关(r=0.176,P<0.05).进一步分别以网膜素-1、ba-PWV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TG为影响网膜素-1的独立因素,BMI对网膜素-1的影响最大;而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网膜素-1为影响ba-PWV的独立因素,年龄对ba-PWV的影响最大.结论 高血压前期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即存在网膜素-1水平下降和动脉弹性减退.网膜素-1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并影响动脉硬化的进程,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新的独立预测因子.
王瑞英杨凡侯锐钢孙宇婷薛红梅白艳荣李涛涛黄淑田
关键词:高血压前期空腹血糖受损网膜素-1脉搏波传导速度OMENTIN-1
糖脂代谢紊乱、动态血压参数与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的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动态血压参数与静息心率(RHR)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37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体质量指数(MBI)、空腹血糖(FBG)、血脂的测量,同时行心电图、动态血压的检查。按RHR水平分为4组。RHR1组94例,RHR≤65次/min;RHR2组90例,65次/min85次/min。此外,依据高血压合并不同代谢异常分为:单纯高血压为1组,高血压合并BMI、FBG、血脂三者中一项异常者为2组,高血压合并三者中的两项或以上异常者为3组。结果 RHR增高的同时,BMI、FBG、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也升高(P<0.05或P<0.01),且MBI、FBG、血脂三者的异常与高血压的聚集性也增加(P<0.05);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脉压(24hPP)、白昼脉压(dPP)、夜间脉压(nPP),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24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仅在RHR4与RHR1、RHR2、RHR3及RHR3与RHR1中升高明显(P<0.05)。结论 RHR的增加的同时,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程度与比例均增加,同时血压也呈进行性增加,故控制血压的同时应注重心率的控制。
孙宇婷王瑞英杨凡李涛涛
关键词:高血压病糖脂代谢紊乱静息心率动态血压参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