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德华

作品数:28 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2篇颅脑
  • 11篇颅脑损伤
  • 11篇脑损伤
  • 8篇重型
  • 8篇重型颅脑
  • 8篇重型颅脑损伤
  • 6篇亚低温
  • 6篇出血
  • 5篇伤患者
  • 5篇脑出血
  • 5篇高血压
  • 4篇亚低温治疗
  • 4篇术后
  • 4篇疗效
  • 4篇高血压脑出血
  • 3篇多发伤
  • 3篇预后
  • 3篇重型颅脑损伤...
  • 3篇外科
  • 3篇颅脑损伤患者

机构

  • 28篇徐州市中心医...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姜德华
  • 9篇王博
  • 9篇董楠
  • 8篇丁茂华
  • 8篇孙飞
  • 7篇杨阳
  • 7篇孙振国
  • 6篇王晓猛
  • 5篇郑成
  • 5篇孙建新
  • 4篇曹博强
  • 4篇张浩
  • 3篇韩东风
  • 3篇刁艺
  • 3篇陈杰
  • 2篇任敏
  • 2篇沙林
  • 1篇曹玲
  • 1篇谭国伟
  • 1篇马冲

传媒

  • 3篇临床神经外科...
  • 3篇江苏省第十八...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作用和亚低温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5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合格者,按照脑外伤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联合冬眠合剂持续微量泵静脉注入、镇静止痛药物间断微量泵静脉注人等措施维持目标体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1、2、3、7及10 d抽取空腹肘静脉血2ml。采用Griess比色法间接测定NO含量。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及亚低温治疗组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创伤指数、血浆NO采用t检验,不同组预后比较采用x2检验。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GOS)分级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治疗组伤后1d、2d血浆NO含量[(90.1±24.9) μmol/L、(124.1±27.3) μmol/L]较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伤后3d血浆NO含量[(143.6±30.5) μmol/L]达到峰值,7d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t=5.31,P<0.01),10 d后基本恢复正常。亚低温治疗组伤后1、2、3及7d,血浆NO含量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t2d=4.88,t3d=5.43,P<0.01或t1d =2.13,t7d=3.72,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10 d后基本恢复正常。伤后6个月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常规组(x2=5.33,P<0.05)。两组预后良好者(20例)伤后1d、2d、3d、7d、10 d血浆NO含量分别低于两组预后不良者(30例)(t=2.98 ~7.19,P<0.01)。结论 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NOS活性,减少NO的合成和释放有关。
姜德华王博孙飞王晓猛
关键词:颅脑损伤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亚低温
快速输入4℃生理盐水诱导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应用4℃生理盐水(30ml/kg)快速输入诱导亚低温,观察其降温效果、安全性及对重型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5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25)和常规组(n=25),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亚低温组在治疗前及诱导后1h,监测体温、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颅内压、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糖、血细胞分析、凝血功能等变化。伤后6个月根据GOS分级评分判定疗效。结果诱导亚低温1h后患者体温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pH值升高(均P<0.05),PaO2降低(P<0.05),血钾、血糖降低(均P<0.05),氯化物升高(P<0.01)。亚低温组颅内压在治疗1d、2d、3d、4d与同期常规组相比均明显降低。伤后6个月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快速输入4℃生理盐水(30ml/kg)诱导亚低温是一种安全、有效、迅速的降温方法。亚低温治疗能够改善重型颅脑外伤的预后。
姜德华王晓猛王博孙飞
关键词:颅脑损伤亚低温生理盐水预后
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是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快速成型装置,在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变成实物[1]。在神经外科方面上,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将影像学数据成功的转换成3D打印数据,从而制备成临床需要的颅底肿瘤模型、血管模型、动脉瘤夹和颅骨修补材料等,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本文回顾分析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每个亚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了解3D打印技术对神经外科发展的重要性,以期使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获得更大的应用和进步。
张浩姜德华王博孙飞马庆防丁茂华汤畅通陈杰
关键词:神经外科颅骨修补材料电脑控制增材制造血管模型打印机
7-硝基吲唑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星形胶质源性蛋白的影响
董楠刁艺丁茂华曹博强姜德华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NO含量的影响
目的:一氧化氮(NO)等多种因素在继发性脑损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从临床角度观察重型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血浆NO含量的变化,探讨NO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作用,以及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
姜德华王晓猛王博孙飞郑成孙建新杨阳孙振国董楠
关键词:颅脑损伤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亚低温
文献传递
快速输入4℃生理盐水诱导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初步研究
目的:亚低温治疗作为防止或减轻不同类型神经损伤的一种方法,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研究表明,脑损伤后尽可能快的达到亚低温的目标温度,有助于亚低温的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应用4℃生理盐水(30ml/kg)快速输入诱...
姜德华王晓猛王博孙飞郑成孙建新杨阳孙振国董楠
关键词:亚低温颅脑外伤生理盐水预后
文献传递
快速输入4℃生理盐水诱导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初步研究
姜德华王晓猛王博孙飞郑成孙建新杨阳孙振国董楠
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早期救治体会
姜德华孙振国韩东风
显微外科手术在窦旁脑膜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显微镜外科手术在窦旁脑膜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窦旁脑膜瘤患者42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和肿瘤全切率。结果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肿瘤全切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显微外科手术用于窦旁脑膜瘤患者中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治疗有效率,提升肿瘤全切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推荐临床应用。
刁艺董楠韩东风马冲宗海亮姜德华肖惠生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窦旁脑膜瘤治疗有效率
脑CT血管造影斑点征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评估脑CT血管造影(CTA)原始图像斑点征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 HICH患者115例,在发病6h内行急诊头颅CT平扫和CTA同步检查。患者临床症状恶化即时或者常规发病后24h复查头颅CT平扫,根据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以血肿有无增大分为血肿增大组(28例)和无血肿增大组(87例),比较两组斑点征的阳性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入院时血压及入院时GC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之间的出血部位、初次CT平扫的血肿形态以及首次血肿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肿增大组斑点征阳性率高于无血肿增大组(67.9%vs.11.5%)(P<0.05)。结论头颅CTA原始图像斑点征可为HICH患者血肿扩大提供客观影像学指标。
曹博强董楠丁茂华孙飞王博姜德华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